强化措施 扶摇直上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跨境农业,建立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能拓宽农业发展空间,还能充分发挥农业及农业科技在管边、控边、用边及发展边疆中的作用。有利于将云南25个边疆县和毗邻的境外32个县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建成科技、绿色、和平、经济国境线,把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我国西部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以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稳定的示范区。
  优势互补的致富好路子。散落在边境线上的城市(镇),受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从事农业人口基数大。加上这些城市大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比如西双版纳,具有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极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除粮食外,主要还种植橡胶、甘蔗、茶叶和咖啡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土地少、劳动力剩余的现象。东南亚、南亚的国家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可供开发垦植的土地面积广,但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劳动力人口少,复种指数低,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发展边境农业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加上近年来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蔬菜、温带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出口的生产、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潜力,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生态屏障。云南素来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是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基因库。在云南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接壤的国境线上,气候温润、雨季长,形成了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野象谷、原始森林植物园、花卉园等为代表的热带雨林景观。与缅甸毗邻的德宏拥有6032种高等植物,占全省33.5%,特有的达39种,725种脊椎动物,占全省37%,特有的为29种,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黄金十字带”。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进行农业技术上的交流,使各国形成良好的联盟关系,有利于扎实推进边境线上的生态保护工作,保护好地球北回归线上云南与周边邻国边境的这片绿洲,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形成天然的西南生态屏障。
  发展跨境农业有利于带动当地居民实现绿色致富,云南省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不断深化改革、细化措施,助力跨境农业快速发展。
  成立“云南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了发挥云南省农科院在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合作的优势和促进农业“走出去”的作用,云南省农科院以市场为目标,主导成立了由涉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等36家单位组成、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云南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的任务目标是以“推动农业‘走出去’创新发展,互利和谐共创美好生活”为宗旨,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云南—老北”“云南—泰北”“云南—缅北”和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3个经济走廊等区域、多双边涉农合作机制,整合联盟成员现有资源。
  建立多双边合作平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导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东南亚保护农业协作网”等科技多双边合作平台,针对南亚东南亚国家农业发展迫切需求的、云南有优势和特色的粮经作物、畜禽新品种以及配套栽培、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初深加工和标准化集成技术,通过集成和创新,在境外开展研究与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南亚东南亚农业发展,不断优化农业走出去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业走出去企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积极进行农业技术合作交流。云南省与越南科技公司合作,在越南北方建立基地,进行马铃薯种薯育种筛选;与金瑞种业公司合作在越南开展水稻示范试验种植,“云光14”在越南的推广面积超过13万公顷;与云南新犁温室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柬埔寨建立“云南—暹粒友好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
  加快云南农业的跨境合作,通过技术合作交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仅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还有助于加强邻国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和合作性。因此,云南省将把措施落到实处,让农业真正实现“走出去”。
  建设云南—东南亚粮仓。东南亚、南亚国家耕地面积比较大,但受到水利条件和劳动力不足的制约,产量较少。为满足我国粮食进口和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云南省高度重视同泰国、越南、老挝和缅甸的粮食种植合作关系,不断为其提供灌溉、机械化和科学种田的技术支持,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云南—东南亚粮仓,逐步使东南亚国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进口的主要渠道。
  建立境外烟草分公司。云南是中国的烟草大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在东盟国家允许的地区,按照择优布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设烟草种植基地。同时,寻找在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合作或独资建立卷烟厂、烟草公司的途径,逐步建立境外烟草分公司,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牌卷烟。
  形成香科与南药基地。云南周边国家是香料和南药发展的理想地,且有丰富的香料与南药品种资源。例如,老挝盛产安息香,产量占全世界的70%~80%。香荚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引种成功,为在跨境地区建立大型香料与南药基地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近年来,国际上对天然植物药物的需求日益增长,诸如砂仁、获菩、金鸡纳、杜仲、血藤、美登木、血竭等珍贵南药,云南省积极与东南亚合作,力争早日形成香料与南药基地。
  跨境农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一个亮点,是促进云南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边境贫困县脱贫摘帽的重要之举。回首“十二五”,云南省借助自身优势,明确目标,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合作平台,进行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跨境农业的完美开篇。展望“十三五”,云南省将不断完善健全境外农业交流合作机制,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形成良好的农业合作模式,实现云南农业大踏步走出国门的宏伟蓝图!
其他文献
丽江区位优势明显、立体气候特征突出,物种丰富多样;工业污染少,农业出产绿色环保;每年千万人次的游客吞吐量,消费潜力巨大,开放优势突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丰富的气候与生物资源、无可比拟的旅游开放优势为农旅融合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丽江市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农旅融合、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取得了
期刊
抚仙湖在全国水污染防治专项水质较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绩效评价审核中取得了国考“第一”的好成绩。此次审核由财政部、环保部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进行了绩效考评,抚仙湖获得了93.5分,与安徽太平湖并列第一名,抚仙湖也成为了澄江县生态环保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一张名片。  抚仙湖是滇中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总体水质保持I类,是我国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贫营养深水型淡水湖泊,占
期刊
在解析长篇励志文学《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段平、官玉华著)以下简称(《昂首名流》)艺术特色之前,先说一段与主题不甚相关的话题。  我第一次知晓蔡金华先生,是有一天在曲靖新知图书城摆放各类杂志的显眼位置,我看到了一本装帧印刷颇为精美的《时代名流》杂志,粗略一翻,心里便有些诧异,想不到云南竟有这么一本高质量的政经类刊物。于是,翻回版权页一查,知道了这本杂志的社长、书记是蔡金华先生。在“刊首语”的页面
期刊
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浪潮,让城市周边农业种植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用来浇灌的池塘不见了,饲养场被迁到离城市更远的地方…… 曾经种菜的地方,现在很多都被“种”上了楼。从“种菜”到“种楼”,传统的城郊农业一去不复返。而打造一种新的农业形态,以适应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提出的更重视休闲度假与体验相结合的需求。城郊农业是“围城”, 经过与城市的摩擦和碰撞,城郊农业变身为城市现代都市农业“进城”。从“围城”到“进城”
期刊
“十二五”期间,向外拓展市场、建基地成为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十三五”期间,玉溪市继往开来,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三大体系,完善种植、养殖、加工产业链等,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2016年,新设立1亿资金作为扶持开放型农业的发展基金,并出台《玉溪市加快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政策支持。此外,玉溪市启动“互联网+农业”,建设云南省最大的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面向南
期刊
炎炎夏日里,你抱在手中大快朵颐的西瓜,也许是来自缅甸的;饭桌上,香气四溢的米饭,可能是来自泰国的;瑞丽农家小院种的菜,也许下午就到了缅甸熙熙攘攘的集市上;老挝精美的纺织品,可能转眼就摆在了西双版纳街角小店的橱窗里,等待出售。这在云南边境小镇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从千年飘香的茶叶到异军突起的咖啡,云南农业积淀了深厚的内涵。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的“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多种合作机制确立,云南已初步成为
期刊
入刊理由  云南是农业大省,旅游是云南省的优势产业。曲靖市麒麟区“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发展方式将旅游与农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态创新,特色鲜明,不仅有利于打造麒麟区生态环保的名片,而且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帮助当地百姓增收的有益尝试。  晨雾还没有褪去,太阳还没有升起,水乡工地却沸腾了!工地上彩旗招展,人声鼎沸,车声隆隆,堤坝上重型起重机伸着巨臂,提着巨大的混凝土块和钢铁构件在空中不停地移
期刊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处于怒江大峡谷地带,西邻缅甸,北靠西藏地处滇西横断山脉纵谷地带,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的核心区,具有独特的峡谷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但怒江社会发育度较低,农业基础尤其薄弱。近年来怒江州委州政府结合全州实际,突出挖掘和发挥怒江农业生态、特色、品质三个优势,做好山区开发、林下经济、立体气候三篇文章,大力发展峡谷特色生态农业。  立足怒
期刊
1995年中国就有了农业“走出去”的提法,2007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20年间,中国农业“走出去”经历了民间启动、国家战略实施的发展历程。20年来,云南利用地缘优势,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立了以德宏、瑞丽为代表的跨境农业示范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云南在跨境农业发展上具有区位优势。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主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接壤,有8个
期刊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决定、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总体方案等12个长远发展的重要文件。在云南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昆明市的高原特色农业的步伐也全面加快发展,农业的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营主体由单家独户向新型主体转变,生产管理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大的转变,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