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与专业性

来源 :肝博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s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乙肝抗病毒治疗指征日趋宽泛、抗病毒药物价格已降到10元上下的水平,极大地方便了无数乙肝病友.但目前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仅仅是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所以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以下两个问题更需引起注意.rn1.服药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依从性:患者是否对用抗病毒药治疗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就成为保障用药是否具有良好效果的首要因素.临床发现,40%的服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患者出现肝功能反复和应答不佳与服药者的依从性不佳有关,由此进一步派生出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或耐药等深层次的问题.
其他文献
人物档案rn过建春:杭州市西溪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科主任、浙江省名中医、省级名中医传承人项目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副主任,浙江省航州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肝病专委会副主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主委.发表文章五十余篇,获奖5项,主持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攻关子项目等课题二十余项.擅长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急慢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其中药物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期刊
记者问: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rn苏明华教授:要了解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首先要知道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和艾滋病一样,它们的传播途径都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在临床上,哪些人是感染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呢?
期刊
人物档案rn李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炎肝硬化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在人工肝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人工肝学组委员;安徽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安徽省肝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组长;安徽省康复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安徽
期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目前发病率已经超过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然而,当前普通老百姓对脂肪肝的知晓度仍然不高,认为NAFLD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肥胖是营养好的表现,对NAFLD的治疗依然停留在“管住嘴、迈开腿”的认识阶段.
期刊
人物档案rn胡建华: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125”计划中医药学术带头人(Ⅰ类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215”工程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艾滋病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常务委员兼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
期刊
人物档案rn孔明: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对各种肝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衰竭及肝癌等各种肝病的诊疗有较丰富的经验.擅长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肝硬化与肝脏肿瘤的临床综合诊治,肝功能异常、疑难肝病的诊治,尤其对各种肝病的营养问题有较深入与系统的研究.
期刊
说起肝炎,老百姓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大多是乙肝.在所有乙肝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中,估计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乙肝两对半”了,后者基本上是目前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但是熟悉归熟悉,很多人(不乏很多穿白大褂的医生哦)可能并不能正确解读“乙肝两对半”的结果.
期刊
人物档案rn贾建伟: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第六批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师从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钱英教授,师从中医肾病专家黄文政教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Ⅰ科主任,天津市中医保健专家,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传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中医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期刊
人物档案rn池晓玲: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医哲学访问学者,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三八”红旗手.rn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医肝病免疫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副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
期刊
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中,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危险度越高、预后越差.肝纤维化准确的诊断与有效治疗是改善慢性肝病预后、降低慢性肝病病死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推荐意见指出:识别和定量肝纤维化动态评估是判断病情、决定治疗、随访疗效、评估预后的关键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