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 学会描写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a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作文训练中,首先要做到内容具体。如今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内容空洞。如何克服这一病症呢?那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并积累了写作素材之后,要善于“描写”。所谓的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和景物的状态具体描写出来,让读者读了,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高尔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外貌、性格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也能各式各样地想象他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积蓄去增补。”这段话,不仅说明了什么是描写,而且还说明了在观察之中学会描写的重要性。通过描写,读者才能获得具体、鲜明的形象,才能具有深刻的印象,文章才有感染力。反之,文章就会显得干瘪无味。那么,如何才能描写地形象生动呢?首先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
  
  一、学会观察方法
  
  要想提高习作水平,务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而课文又是最好的范例。学生通过一篇篇精美的范文学习,可以不断地从中受到启发,体味人生、生活,积蓄观察方法。例如教《观潮》一课,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大、气势壮的情景的方法。有了按顺序观察的思维定势,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就能迎刃而解了。又如在指导《美丽的校园》写作时,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校园,可按先整体再到局部来观察,也可按从下往上观察,也可以按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然后引导“中上生”在构段谋篇上下功夫;而让较差的学生合作学习,把他们各自描写的片段合成一个完整的篇章,对他们的指导则着重放在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把句子写通顺、写具体上。这样学生们都有话可说,又写得有条理,对写作文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二、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观察事物不但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认真分析,捕捉事物的特点。如学习《火烧云》一文后,学生知道了课文的作者主要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变化极快的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同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做“瞎子敲锣”的游戏,并请同学自己描述游戏的情景,又当场讲评。这样,整个游戏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形成,而且线索清晰,再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又如写《可爱的家乡》这个题材,按常规说学生写这个是不成问题的,但学生经历的是无意注意的多,印象淡漠,感受不深,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还有困难,尤其是中下生。我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进行定向观察,运用特写镜头筛选材料。结果选的材料有“乡下水泥路”、“新区的菜市场”、“电脑培训中心”、“水果之乡”、“乡镇清洁屋”等典型材料。这样,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材料,兴趣盎然,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养成观察的习惯
  
  我们必须记住:“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便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因此,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作文成功的奠基石。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养成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习作题材、丰富习作内容的习惯。
  学会了观察、懂得了观察,这才是刚刚开始,只是作文描写的起步。只有从观察中入手学会描写,那才是作文的最终目的。
  
  一、描写要为突出中心服务,要围绕写作内容、目的来描写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内容入手”就要解决“写什么”,再做好材料、情绪的准备工作,然后是适时引导,点拨启发。无论描写什么,都要紧扣中心,如果偏离中心,描写再好也只能是画蛇添足。
  小学语文教材以训练组为单位进行编排,设计了整体性、阶段性、系统性、科学性融为一体的训练重点。教师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到渗透在其中的写作方法,提高作文能力。其次,应当把作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改变“闭门造车”的封闭性教学传统,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六大解放”,把作文教学放到家庭、社会中进行。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阅历能使学生消除“无米之炊的苦恼”。打破课堂作文课的局限,让学生到车站、市场聆听民众语言,积累词汇,到大自然中去现场“写生”,到先进人物家中采访记录……
  例:一位同学写了篇《雨夜中》的作文,主要是为了表达一位陌生的叔叔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开头是这样写的:“天空中乌云翻滚,霎时间天昏地暗,冷不丁的一声炸雷,大雨瓢泼而下。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马路上,豆大的雨点儿劈头盖脸的下起來,眨眼间我便成了“落汤鸡”。我望着那黑漆漆的夜色,感到阵阵地恐惧。”这段描写,烘托出“我孤寂、恐惧的心情”。这就为那位陌生的叔叔舍己为人勾画出特定的环境,更突出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二、描写要抓住特征
  
  描写人、事、景、物,怎样才能写出其形、声、色,以传其神呢?这要求学生平时观察要细致,抓住其突出、有代表性的特征,抓住能反映特色的东西。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一位同学写《我的老师》,是这样写老师的外貌的:“我们的林老师,今年36岁,中等身材,略宽的下巴,白皙的脸上长着一对明亮的眼睛。那两片平时紧闭而充满自信的嘴唇,讲起课来就忙碌的活动。他的嗓音虽有些沙哑,但讲起课来却是那样抑扬顿挫,扣人心弦……”这段话中,小作者抓住林老师的身材、脸型、五官、穿着等特点来描写,给人印象深刻,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朴实干练、工作认真的老师。
  
  三、描写要富有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描写总是伴随着情感体验而进行的,无论是描写环境,还是描写人物、事件,总渗透着一定的感情色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充沛的感情河流,作文才有内容,才会充实,才会形象生动。描写时,教师辅以适当的提示、点拨,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人、物、景所构成的氛围。学生置于情感之中,习作才能言词达意,描写时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例:今年春天一次春游,恰好遇上下雨。在一些同学眼里,是碰上了倒霉的天气,可是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天,下着蒙蒙细雨,远山模糊了,田野模糊了,整个世界迷迷茫茫。路旁一丛丛绿林,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都沾满了晶莹的雨花,仿佛在向我们微笑;淙淙的流水,好像在为我们弹奏一曲永不停息的迎宾曲……”
  描写得多好啊!从中流露出作者春游的喜悦心情。总之,景物描写要与人们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总而言之,如果学生能从观察入手去描写,并确实地掌握描写的方法,作文就会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其他文献
现代小学生,作为“95后”乃至新世纪出生的“新新人类”,其生活的时代环境与以往小学生有着显著的不同,其思维和行为方式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特别是由于网络的普及,这一代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捷,思维也呈现出活跃与无序共存的特点。对其活跃性进行有序地引导和调节,成为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育实践中发现,竞技品质养成是优化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路径。    
The eti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is not yet known,but many factors such as defects in the immune system,oxidative stress,microbial content in the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IP) is an uncommon pulmonary 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interferon(IF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HCV) infection.Pneumoni
期刊
说到象征手法,我们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象征主义诗歌。一八五七年,该派先驱人物波特莱尔发表诗集《恶之花》。在题材上,他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写(“恶之花”即恶中有美),揭示了现代城市巴黎这座“地狱”中的种种罪恶现象,这与当时只知歌颂神圣的爱情、天真的童年、美丽的大自然和人的善良的浪漫主义大不相同;在艺术方法上,波特莱尔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们发
AIM: To stud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induced alterations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liver. METHOD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giv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什么样的历史教师才能适应这次教学改革呢?笔者认为,新课程需要历史教师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一、师旷炳烛——重视学习的教师  史书记载: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发展本身要做到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要求在发展外部处理好发展与动力、环境方面的关系。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
研究型大学因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逐渐受到关注,在对研究型大学的概念与意义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出研究型大学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构成要
清代词学家谢章铤,其词论中对词的内容与创作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有诸多阐述与评价。具体归纳为:一立足忠君观念,高扬爱国精神;二、深入社会生活,展现现实主题;三、注重词人
逃课是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课?不想上课的学生有哪些?他们把本该上课的时间都用在什么事情上去了?分析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教师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