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孙轶青先生关心文物修复二三事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孙轶青(1922—2009),山东乐陵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7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孙轶青同志从1950年到1980年间一直担任共青团宣传部门的领导工作和《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等报社的重要领导职务。1980年1月起,历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常务副局长、文化邵党组成员兼文物局局长,1984年4月、调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为党的统战工作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孙轶青先生自幼爱好书法与传统诗词,曾遍临欧柳颜赵诸名帖,博采众长,自成面目。其书法重传统,尚功力、善行草,诗书结合,雄健潇洒。
  2009年3月18日晚上接到罗哲文先生电话,罗老告诉我孙轶青先生昨天走了,25日在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追悼会。此前春节期间我还陪同罗老去看望过孙老的家人。当时孙老已住院,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家人轮流陪护。大家都盼奇迹出现,孙老能醒过来。哪知3月17日孙老就驾鹤西去,享年87岁。
  从90年代起,每年春节我都能收到一张孙老寄来的贺年卡。回想起几十年来的往事,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孙老多年来对我和文物修复工作的关怀也历历在目。
  


  从我接触孙老起就与文物修复分不开。1990年我发起成立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那时孙老是中国文物学会的顾问。委员会成立时孙老到会祝贺并题词:“文物复制,贵在代真,质量第一,兼备形神,为辨新旧,标志铭身,永葆信誉,戒律必遵。”
  1993年12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召开,孙老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发言,高度肯定了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文物修复的功能有三:一是恢复原貌;二是延长寿命;三是扩大效益,包括恢复文物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没有文物修复,就谈不上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因此,文物修复工作是文物博物馆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任何人也抹煞不了的。当今的文物修复工作既要努力继承传统经验,又需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
  1994年,我将长年工作总结的文物修复技术编著为《文物修复与复制》一书。当时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金枫先生提议请孙轶青先生作序。孙老很爽快地答应了。没过几天,孙老来电话告诉我序言已写好。看完孙老手写的序言,让我激动不已。孙老是在通读了全部书稿后才写了序言,完全是关于文物修复的内容,而且提出了文物修复工作者是文物的医生,是文物保护神,是民族文化的弘扬者,是抢救国宝的活着的国宝。在序言中,孙老对文物修复技术作了一个总结:“严格地说,文物修复是一门科学。它包含了很多学科和实用技术。在学科方面,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鉴定学、金石学、化学、金属工艺学、美术鉴赏等;在实用技术方面有钣金、铸造、鎏金、油漆、陶瓷、造纸、电焊、石刻、色彩等。一名称职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应当牢牢掌握这些方面的有关学问和技术。”
  1998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贾氏文物修复之家》,我将此事告诉孙老,孙老很高兴,说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就请他题词。第二天我就见到了孙老的题词:“修复历史文物,弘扬华夏文明”。
  2006年8月19日在国贸参加第九届全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开幕式时,我见到了孙老。当时孙老见到我的儿子贾树,便鼓励他一定要接好班,好好学习这一行。没想到,这竟然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老。
其他文献
谢稚柳先生(1910~1997)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书画鉴定家、书法家、中国画家。他既不同于长期供职于政府部门而以绘画作为兴趣爱好的画家,也不同于致力于美术教育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绘画大家,而是长期供职于博物馆,在文化工作中将中国画创作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追求。他与徐森玉、马承源三位馆长,以自己的学识才情,支撑起上海博物馆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长期在博物馆工作所获得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则为他的绘画创作提供
期刊
五彩,是我国釉上彩绘瓷器的一种传统装饰接法,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种彩料为主,按照花纹的需要施于釉上,再在700℃~800℃的炉中二次焙烧而成,烧烤后的色彩呈现玻璃状。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由于红绿分明,层次相对较少,其质感像宝石镶嵌一样坚硬,所以又被称为“硬彩”,康熙五彩许多是仿古之作,因此人们也称为“古彩”。  五彩是景德镇窑在宋三彩、辽三彩等低温彩釉的基础
期刊
清代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瓷器生产仍以景德镇窑为中心,以青花瓷器为主流。瓷器的制作向高、精、尖发展。在瓷器的生产过程中,督陶官发挥了很大作用。从清官造办处活计档得知,皇帝本人直接参与瓷器样式。款式的制定,对瓷器造型、纹饰、款式有一定影响。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特点是:造型多样,式样丰富,胎体轻薄,器物线条棱角更加清晰;纹饰丰富,吉祥图案多;瓷器新品种数量增加,釉色丰富,康熙、雍正、乾隆
期刊
6月19日,首次针对“中国艺术品拍卖与国际市场”现状与前景的高峰论坛会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办。论坛会聚集了数卜名来自中国和英国的各界专业人士,其中包括中国国家文物局的代表,中国和英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专业人士、北京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大英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代表、英国的古董经纪人,艺术品收藏家、苏富比和佳士得艺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媒体代表以及活跃在伦敦的艺术家。  “中国艺术品拍卖与国际市
期刊
安徽省地处长江与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有不同部族先后在这里生息繁衍,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群舒文化在这里互相交流,相互渗透,从而在青铜器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这里介绍几件具有特色的安徽省博物馆的藏品。    屯溪奕棋出土的青铜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屯溪奕棋相继发掘了八座土墩墓,共出土青铜器111件,这些随葬的器物无论是器型、纹饰还是组合方式
期刊
清代康熙朝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器,品种丰富,造型优美,青花发色艳丽,雅俗共赏,是历来深受文人阶层欢迎的艺术品。这里以康熙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烧造和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为切入点,以上海博物馆的部分相关藏品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康熙青花瓷器的发展状况  清康熙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是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烧造的重要品种。由明及清,国家经历了一个巨大的震荡和历史转变过程,这就是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动乱过程。与此相
期刊
2009年12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建设基金计划重点项目“20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在北京唐拉雅秀大酒店举行。此次论坛得到了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委的指导,是继2005年首次国际论坛后,代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最高水平的又一次盛会。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官员、中国和国际艺术品拍卖业界、古董界的著名企业家,收藏界、金融界、法律界
期刊
在惠陵落成111周年之际,北京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从海外征集的清宫内务府样式房遗图——样式雷《惠陵中一路立样》卷引起了清宫文献、皇家建筑专家以及海内外收藏家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此卷长390厘米,宽31.5厘米,纸本设色,字锦包首,金丝楠木盒。与常见手卷画不同的是,它自左至右以国画形式彩绘了惠陵五孔石券桥、望柱、石像生、牌楼门、神道碑亭、隆恩门、配殿、明楼、宝顶,直至东双山峪后宝山的立样全图,绘制水平
期刊
在中国书画行情表现突出的当下,谈康熙瓷器的市场表现有点不合拍。相对书画板块而盲,上半年瓷器杂项板块的行情有点差强人意,香港苏富比、佳士得以及北京翰海、中国嘉德的乾雍瓷器拍卖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若与近两年同期的行情比较,明显今不如昔。  然而,5月27日香港佳士得春拍,两枚清康熙御制赣金铜交龙钮云龙纹“无射”“夹钟”编钟还是拍出了4546万港币,创历年康熙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第一高价,大大提升了康熙朝
期刊
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意太利文化遗产与艺术活动部台作联合举办的“秦汉一罗马文明展” 7月30日即将在北京世纪坛艺术馆开幕。展览旨在通过同时展出秦汉与罗马这两大文明的文化瑰宝,向世界呈现中意两大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体现这两太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和影响。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个展览的策划工作,在这里将展览筹备的一些过程和感受形成文字,供大家批评指正。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