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0624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在农村经济产业之中,水产养殖业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是众多农民发财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高产高效技术的不断推广,对增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围绕淡水水产养殖,就其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1机械增氧设备的主要类型
  1.1局部增氧方式
  作为一种较为典型的增氧方式,局部增氧方式在淡水养殖的应急增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该增氧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鱼类浮头的现象,能够更好的解决“泛塘”的现象。此外,该增氧方式还具有许多的优点,如(1)可以定点作业、(2)作业区域较为固定等等。局部增氧方式的代表机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车式、(2)射流式、(3)叶轮式。在这之中,叶轮式增氧机的效果最佳,而且也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机型。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叶轮的转动来带动水体,继而产生水花,如此可以增加水—气界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取得加速水体溶氧的效果。另外,叶轮式增氧还可以打破热分层以及养分层,进而使得上下水体产生对流,这样一来就极大的加速了水体的溶氧。
  1.2平衡增氧方式
  该增氧方式主要是以水体净化技术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增氧设计。耕水机是平衡增氧设备的主要代表,功率较小、转速较低是其主要缺点,与传统的增氧机相比,其增氧能力的效果也不是非常的理想,瞬时增氧效果也不佳。但是这种设备具有一个较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传统增氧机所不具备的,该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低能耗运行,这样就可以使表层的富氧水与底层的缺氧水进行不间断的置换,如此就能够促使水体的整体溶氧水平有所提升,可以有效的缓解水体底部的缺氧情况。
  1.3底部增氧方式
  该增氧方式是近些年来从充气式增氧技术发展而来的,是一种立体的曝气增氧技术。其典型机型是微孔曝气增氧机,该增氧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所组成,一种是风机、另一种是管道。该增氧机主要是在水体的底部来进行增氧,而以下两方面因素对该增氧机的增氧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1)风机的功率、(2)管道布管的密度。
  与其他的增氧机相比,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安装过程无疑显得更加的复杂,首先要在水体底部进行微孔管道的铺设工作,接下来需要充分利用风机来对管道进行加压,从而使微细气泡呈现弥散的状态,这样一来,微细气泡可以与低溶氧水体进行有效的融合,继而促使水体底部的溶氧水平有着较大的提升。
  2应用现状
  2.1增氧设备的总量不足
  现如今,我国在增氧机方面的增长速度虽然较快,然而总量仍然不足,当前的设备数量难以适应高效养殖的需要。通常情况下,增氧机的数量与以下几方面数据成正比,—个是淡水养殖的面积,另一个是养殖的密度,换句话说,养殖水面越大,那么对增氧机的需求量也就会越大,养殖的密度越大,对设备的需求也会更大。但是我国当前的设备数量仍然不足,难以满足高产高效淡水养殖的需要。
  2.2装备结构不够合理
  现如今,葉轮式增氧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他增氧机的增速则较为缓慢,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水产养殖户的从中心理占据着大部分的原因,这些养殖户更愿意相信大家所选择的增氧机,但是却没有考虑水产养殖的品种问题。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在增氧机的总量之中,叶轮增氧机在其中占据99%的比例,这样就导致设备的现状与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相背离。
  2.3操作习惯较为传统
  因为底部增氧技术的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此外,平衡增氧技术亦是如此,所以当前局部增氧方式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另外,许多养殖户使用增氧机主要是为了防止“泛塘”的现象发生,对增产增效的预见性有所缺失,将增氧作为一种应急的措施,却没有认识到有害物质的分解作用,没有认识到水质改良的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鱼类浮头或者“泛塘”的现象有所缓解,他们就停止增氧,这样就导致以下几种问题的出现,(1)曝气不充分、(2)水层交换效果不够明显等,这样就会导致鱼类的生存受到较大的影响。
  3发展趋势
  3.1向节能低耗的方向发展
  当前,在增氧装备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1)增氧机的高耗低效、(2)人工操作、(3)过载保护、(4)低压启动等等,而这些因素会造成生产上的风险性。故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装备水平的提升,装备性能的改善将成为发展的重点,现如今,增氧装备已经逐步向以下几方面的方向发展,(1)由以前的人工操作向自动控制的方向发展、(2)由以往的高能耗向节能性方向发展。
  3.2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
  以下两种因素都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变得更加的严重,(1)鱼类的排泄物、(2)过度的投饲量,故此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治理以及解决水体的富氧氧化也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这之中,耕水机的研发与推广正体现了这一点,体现了装备的水体净化功能。此外,有一些养殖区为了弥补传统增氧装备在水体净化能力方面的不足的这一缺点,将机械增氧与生物净化有机的集合起来,对养殖面源的污染进行治理。例如,在黑鱼养殖中采用浮床栽培竹叶菜,来对水体中的氮元素以及磷元素进行吸收,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使鱼类的成活率有着较大的提升。
  3.3混合机械增氧技术的发展
  有一些淡水水产养殖户充分利用装备结构与增氧机理上所存在的差异,在同一养殖水域之中,安装不同的增氧设备,通过将这两种机械设备的优势进行合理的使用,以达到优势互补、混合增氧的作用,从而取得较好的增氧效果。例如,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采用以下两种增氧机来进行混合增氧,一种是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另一种是水车式增氧机,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另外,在翘嘴红鲐的养殖中,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混合增氧养殖,一种是活水机增氧、另一种是叶轮式增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该增氧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结语
  综上,在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增氧设备的总量不足;装备结构不够合理;操作习惯较为传统等,这些因素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淡水养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予以解决,要加强对水体净化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混合机械增氧技术,要让养殖户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
其他文献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对其管辖范围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场所前,进行到场检疫,这也是动物检疫监督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对疫情进行把控的第一道关卡。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能够有效防控重大的动物疫情,确保人们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障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的重要意义  加强动物产地检疫能够有效地防止动物疫病扩散,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保障作用,避免感染疫病的动物以及畜产品流向
牛的口蹄疫也被称之为口疮或蹄癀,牛的口蹄疫主要能够导致动物的口腔黏膜出现病变,而且牛蹄和牛乳房皮肤等周围出现水疱和溃烂,这是一种急性的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毒其致病能力十分强,而且传播的方式和传播途径也比较广泛,潜伏期相对较短,所以发病比较快,对于牛群的生命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容易导致很多养牛户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牛口蹄疫病的诊断方法分析  对于牛口蹄疫病进行诊断的时
水稻作为江苏省涟水县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对涟水县这一地区粮食生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那么在当前现代化农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高产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是涟水县水稻种植进一步走向市场的重要做法,同样也是水稻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重要做法。在进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从水稻品種的选择、播种时间的确定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各个环节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严格的控制,以此在各个环节协调配合的基础上,保证水稻高产
一、品种选择。引进高油、高蛋白的品种。南部乡镇以合丰45作为主栽品种,搭配嫩丰15、嫩丰17、东农47;北部乡镇以嫩丰17作为主栽品种,搭配嫩丰15、东农46,在大豆胞囊线虫病重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红素、核黄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视力免疫力、防治心脏病、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脂血压、抗癌抗衰老等。现将胡萝卜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地整地  选地除了保证环境无污染外,还应选择土地肥沃、土壤疏松、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前茬应是非伞形花科蔬菜,如早熟甘蓝、黄瓜、番茄、洋葱、大蒜或大田作物如小麦等。胡萝卜是深根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
马铃薯与小麦、水稻、玉米并称为四大粮食作物,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点,笔者根据马铃薯资源优势,杜蒙县气候条件,特制定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