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只是个数字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印象中,“变老”似乎总与一些负面信息联系在一起。然而,对一些年长者而言,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们照样创造奇迹,活得健康。
  105岁创百米短跑纪录
  2015年9月,日本京都105岁老人宫崎秀吉以42.22秒跑完100米,创造了世界业余田径比赛105~109岁组男子百米纪录。他呼吁,老人要挑战和展示自我,什么时候都不晚。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陆一帆教授指出,短跑不仅锻炼心肺功能,还能增强反应、平衡和协调能力,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认为,短跑等爆发力强的锻炼还利于老人保持年轻心态。老人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可适度进行一些高强度、速度型的体育活动,比如在固定自行车上快速蹬骑或快速游泳等。
  102岁最老新婚夫妇
  2015年6月,英国102岁的柯比和91岁的勒基在相恋27年后结婚,成为世界上最老的新婚夫妇。这对年龄加起来将近两百岁的长寿情侣想要告诉大家,任何年龄都不要放弃爱与被爱的甜蜜。
  杨萍表示,无论任何年龄,都要勇于追求幸福、表达爱意,这是一种必需的心理需要。然而,国人表达感情较为含蓄,老人更是如此。单身老人追求“黄昏恋”,能获得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老年夫妻勤于表达对彼此的依赖和爱意,能极大提升生活品质。
  百岁挑战高空垂降
  2015年7月,英国101岁的桃瑞丝·朗,成功地从171米高的建筑上使用绳索垂直下降,刷新了自己此前创下的世界纪录,蝉联这项运动“世界上最老挑战者”。她说:“高空垂降等极限运动一直被视为年轻人的专利,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人只能望而却步。”
  杨萍说,老人应保持对生活的童心和好奇心,这样生活才会更有趣。
  96岁瑜伽教练
  2012年,家住美国纽约州的93岁老太道·波尔琼-林茨,被认定为世界上最老的瑜伽教练。三年过去了,如今96岁的林茨已经作为瑜伽教练教学五十多个年头,她一直坚信“不要跟着年龄跑,年龄说明不了什么”。
  陆一帆指出,瑜伽属于伸展性活动,有助于维护关节和肌腱弹性,老人每天做些伸展活动可提升身体柔韧性,减缓衰老。另外,瑜伽还有助于摒除烦躁,使人心神安宁。
  97岁老人半年都在飞行
  来自加拿大的97岁老人乔治·尼尔,是世界上年龄最大却仍坚持飞行的飞行员,仅在2014年,他就在空中飞了194天。
  在杨萍看来,相比国外老人不爱闲着的生活,中国老人似乎更爱“服老”。人到老年也要敢于追梦,晚年闲暇时间较多,正是追梦的好时机。还要培养兴趣爱好,比如多参加社会活动发挥余热,或与志趣相投的人组建文艺社团。
  69岁老人一年跑马拉松239次
  2013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69岁老人拉里·梅肯,在一年内跑完了239次马拉松,成为世界上一年内完成马拉松次数最多的男性。“运动重在坚持”是他的心得。
  陆一帆表示,中国老人锻炼缺乏持久性,很多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获得成就感,因此坚持尤为重要。不过,马拉松可能会对老人膝关节、足底造成损害,普通人不要盲目进行。老人锻炼应以动为主,方式多样,打球、跑步、骑行等运动交替进行,避免运动厌倦,半途而废;还要制订运动计划,常常给自己“我能行”的暗示,但不必强求取得什么成绩。
  54岁男子一天做四千次引体向上
  2015年3月,54岁的美国男子马克·乔丹在24小时内做了4321次引体向上,打破世界纪录。他表示,无论任何年龄,通过运动保持健康都很必要。
  陆一帆表示,引体向上难度颇高,对背部、腰部、手臂的支撑力有很高要求。马克对我们的真正启示是,中国中老年人往往喜欢跑步、爬山等耐力训练,缺乏力量锻炼,因此缺少肌肉,而肌肉对身体格外重要。老人最好做一些比较安全的力量锻炼,比如坐式推椅、蹬腿练习等,每组十五个左右,坚持三组,每周一到两次。
其他文献
2000年春节后,都婉莉从单位内退。有了充足时间,她把精力投入到一直钟爱的剪纸艺术中。一天,都婉莉无意中看到几篇介绍叶雕的文章,文章附有几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她怦然心动。2001年3月,母亲生病住院,都婉莉全程陪护。在去食堂打饭的路上,她看到杨树和樱花树,于是挑选了几片叶子,找来手术刀片做刻刀,试着做起叶雕来。没想到她越刻兴致越高。  视叶子为珍宝  叶雕是门古老的艺术,但因为历史久远,会的人少之又
吉林长春市有一位不服老的“台球奶奶”冯化庚,她75岁开始学台球,以顽强的“学霸”精神成为青年的榜样,并多次在省市级台球比赛中获奖。但鲜有人知道,这个让她全身心投入的爱好背后,是她对老伴深沉的爱。  替老伴享受自由时光  2008年,冯化庚的老伴突发脑血栓,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按照夫妻俩之前的约定,不管他俩哪个先倒下,生活不能自理了,对方必须将其送去养老院。可是,老伴轰然倒下时,冯化庚却反悔了。
我和老伴1962年结婚,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婚礼的寒酸和简陋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所在的矿区连个照相馆都没有,要照相得跑几十公里到县城去。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工作紧张,就没有照结婚纪念照。  我俩的第一张合影摄于1965年,那时矿区已经开设了照相馆,不过照片上除了我们俩,夹在中间的还有已经三岁的儿子。带着这个遗憾,我和老伴儿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年。  这种遗憾一直延续到新世纪初。老伴儿听说市里有专门为
我在露台栽种了一些小菜,小葱、小辣椒、小白菜,品种繁多,长势喜人。回来探亲的儿子不解地问我:“您退休金那么多,什么菜买不起,何必天天忙忙碌碌种菜呢?”我告诉他:“我追求的是‘乐价比’,懂吗?”  “乐价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如果拿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来比喻,人们常常很在意它的“性价比”,就是商品的品牌、性能与价钱之间的比率。而“乐价比”则是指这件商品能够为我们换来多少和多久的满足感及快乐感。我心中的
他退休后无事可做,忽然想起绘图来:用双脚丈量北京市区,记下胡同的地理风貌。15载风风雨雨,他走遍北京大街小巷,记下了胡同里每一个经典故事,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画册。  借口锻炼串胡同  舒世忠1931年生于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龙爪槐胡同,他的童年就是在这个胡同度过的。  1981年,北京市政府提出要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大力发展建设新楼房。舒世忠看到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胡同渐行渐远,随风消失了。他
演不了大红花就演反一号  或许现在的年轻观众对刘江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提到那句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连80后也耳熟能详。他是《地道战》里的汤司令,《闪闪的红星》里的胡汉三,《西游记》里的阎罗王……之所以能塑造出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大反派,刘江说,这和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密不可分。  1925年,刘江生于哈尔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他六岁的时候,日本人打进东北。14年的抗战血泪史,刘江全都经历了。不
已经走过近百年的人生路,但“2015年7月13日”对赵顺金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大日子。生于1916年的她,一辈子没上过学,在这一天她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虽说已到期颐之年,但赵顺金老太一脸神清气爽。一头银发的她,尽管听力和视力已经不大好了,但讲话中气十足,不仅身板硬朗,而且思维也不输比她年轻几十岁的人。去年7月,她还参加了社区的脱盲学习班,拿到了结业证书。赵老太说,拿到脱盲证书的那天,她觉得人生
茜茜今年五周岁,上幼儿园中班,是个要强的小姑娘。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下飞行棋,茜茜如果输了,就哭鼻子耍赖,必须得再下一盘。没赢,再下,直到自己赢了为止。  茜茜的爸妈和女儿谈过好几次心:平常心看待输赢,不可能次次都能得第一。  什么是平常心?茜茜似懂非懂,每次下棋,她还是照样得争个第一,得到大家的夸赞,才心满意足。  茜茜有个比她小半岁的表妹糖糖。两个小姑娘经常一起玩。  一日,茜茜到糖糖家做客。
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周方中老师家中,有一幅长达60米的《寿字集锦》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周方中历时九个多月创作完成的。  84岁的周方中对中国“寿”文化情有独钟,从30年前就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寿”字。1992年,他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退休,之后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收藏和书写“寿”字上。历经30年的求索和博采,目前他总共收集“寿”字12800多个,从中遴选2015个“寿”字,完成了眼前的这幅《
参加老朋友们的摄影新作出版座谈会。好几本作品,印制精美,其中有拍山水的,有拍花草的,还有拍人物、骏马的。老朋友有的已经退休多年,先前都没怎么摸过相机,现在却成了高手。同时,因为搞摄影,经常登山走路,不经意间还把身体练得挺好。  他们的发言很谦虚,说自己拍照片原本就想退休后找个乐儿,只追求个过程,根本没想到还会出个集子。然后就有懂行人说这些年以及那些年搞摄影的,有的是要过程,有的是要结果,还有的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