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与画境——意象风景画创作探索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rn绘画境界是主体超越自然现象所能达到精神审美的高度.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1]除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近乎麻木的观看之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则是观者再造的人化自然,个人因素起主导作用.“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是指艺术家已经超了自我,找到与自然同构的“道”.王国维提出“境界论”,并将之分为二重:第一重为“有我之境”,是指作者按照主观情感改造对象,将客观现实主观化;第二重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物我两忘,情景交融,逍遥自由.[2]青原行思和王国维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互动,艺术家的个人观照、顿悟,特别是性情在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点明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要以情御法,提高格调,从而寻找自身的艺术之“道”.
其他文献
为了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主要论述古琴艺术的传承现状、传承意义,之后分析古琴艺术在传承中面临的困境与发展机遇,最终提出传承与发展策略.根据本文传承路径,能够为古琴艺术找到“传承者”,并通过发展策略对古琴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可实现传承目的,还能保障古琴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发展立足于“传统”,着眼于“革新”,呈现出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画坛景象.在当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更是出现了众多勇于探索、敢于出新的中国画家.自称“既要传统,又要现代”的姜宝林,即是当代写意花鸟画的践行者,其画作中充满个性化的创作语言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精神,还融入了物我合一的哲学思考和写意精神,他在中国画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对当下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本文主要对图形符号与身体语言两部分进行探索、研究,分别从前者的空间、形式以及后者的体现、言意等四个方面切入,以现当代西藏舞蹈《印》为例,解析创作“发生—达意”过程,并最终落于唯“意”是求,舞有尽而意无穷的理念上.本文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对过去作品进行创作审思,以期对读者的舞蹈理论和实践活动产生新的启发.
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各项运弓技巧方法,演奏者自身运弓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提琴音乐作品的最终演奏效果.因此,在日常小提琴实践训练作业中,演奏者要认真钻研学习小提琴运弓技巧方法,结合不同演奏内容和要求,合理运用不同运弓技术,促使不断提升自身整体演奏水平.本文将进一步对小提琴演奏的运弓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先驱.艺术歌曲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所占比重虽不大,但也是其伟大艺术成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以贝多芬艺术歌曲《在这幽暗的坟墓里》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其曲式和情感表达,彰显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及其艺术歌曲的特征,从而使我们对该艺术遗产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科学性研究和传承.
身处当代艺术语境和绘画去审美倾向的全球化时代背景,架上造型艺术与再现写实油画日趋边缘,坚持写实绘画创作态度的艺术家个体受到了相当严峻的冲击与质疑.遵循有内在审美逻辑、技艺的再现性绘画方式是否会限制和压制艺术家的个人创造力一直是有争议和令人困惑的话题,笔者自就读川美附中时起就倾心写实性绘画.
期刊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1]白驹过隙,在20多年的雕塑学习与实践中,作品表达的内容有为自己所感动的人和事,也有随意“涂鸦”,内心情感记忆借助塑痕镌刻在时光当中,作品成为个体生命体验过程的记录,时间沙漏的转化,这也许是对塑者何为的答案.随着作品轮廓日益累加与重叠,也督促笔者自省总结,对雕塑概念、边缘维度扩展进行重识.在日复一日的思考和实践中,作品蕴含了创作态度的转化性、直觉性、主动性、扩展性,且希望他们又是非中心性、非重复性的逻辑表达,仰慕德勒兹哲学所描述
期刊
傅雪漪的艺术歌曲《湘君》,创作风格独具匠心.无论是其词、曲音韵节奏的完美契合,还是曲式结构的起承转合,甚至钢琴伴奏织体的巧思妙意,都无一不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境,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期刊
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呈现飞速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在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情况中,艺术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舞蹈艺术冲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逐渐形成新媒体舞蹈艺术特点,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此,在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背景中,本文阐述舞蹈艺术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其表现形式,帮助人们更加认识舞蹈艺术,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