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吸热塔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来源 :工业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安全等级一级的构筑物,吸热塔结构具有质心高、荷载大、低阻尼的特点,设备本身易产生较大附加弯矩,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鞭梢效应,因此对该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十分重要.以某242.7 m高,下部为混凝土、上部为钢构件的混合型吸热塔为研究对象,根据SAP 2000有限元软件的模拟结果,确定缩尺模型的简化设计方案,按缩尺比1:20设计并加工制作了等效缩尺模型,并进行三向地震动输入的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在不同水准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及应变响应,结合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模型设计和加工的合理性,并分析了模型的破坏情况和地震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多遇、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位移角分别为1/516、1/281、1/145,说明该类型结构抗震性能满足其性能设计要求.混凝土底部和中部变截面位置为相对薄弱环节,钢结构部分鞭梢效应明显,需要予以注意.
其他文献
文章以高温气体绝压压力溯源装置为测试背景,设计了一套高精度、低功耗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利用LoRa技术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并利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设计编写了监控软件,实现了温度的实时监控和记录功能.经过多次的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性、低功耗性和便捷性.
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对工业净化风的品质和流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受现场管道、空间条件及湿度等方面的限制,对工业净化风的准确计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介绍了根据某化工厂实际情况,为确保工业净化风的准确计量,所采取的包括仪表选型、实流标定以及理论计算等技术措施.
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是评价医用口罩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其主要通过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进行检测.由于现阶段受疫情影响,口罩生产厂家剧增,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的使用也更加广泛,但在实际操作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文章通过大量的试验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对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并加以分析,给广大检测人员提供了问题参考和注意事项,以期能够帮助检测人员正确使用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研究寒地气候区高大空间围护体系的结构整合性设计策略、形态适应性设计策略和功能复合性设计策略.以创新的拉索紧固箱体成拱的围护结构的设计过程为例,探讨利用拉索与拱的协同作用实现支撑结构与围护界面的整合;利用形态整体控制和模块分区置换实现对不同功能需求和建造条件的适应;利用多层空腔与集成构造实现单元模块多种功能的复合.应用上述设计策略有助于研发具备结构合理、构造简单、适应性强、安装拆卸便捷、反复利用等优点的高大空间模块化围护体系,该体系能够实现寒地气候特征与建造条件的适应,达到节约能源、人力
一、美与美育的本体思考rn柏拉图在《文艺对话录》中借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对话,探讨了美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最终也没能寻得美的本质.实际上这一问题在两千年的探索中始终未能得到一个共识性的结论.由此,现代美学的思路转而寻求人们认为什么样的事物是美的、探究美感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人们不再执着于寻找某一种决定美的物质或元素,转而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广阔的视角来研究美.美育作为一种对美的“特殊”研究,也逐渐为学者们所关注.《美学新编》中指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美育活动,既是一种审美活动,又是一种
期刊
在古墓冢遗址保护、空间建构的背景下,探索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建筑景观的设计路径,优化古代墓冢遗址的保护模式;依据智慧城市的理念,通过开放空间导向、光伏发电系、发光二极管夜景照明、立体绿化的应用,营造人性化的园区景观.从理念创新上,围绕对古代墓冢独有历史价值的保护、场地适应性改造以及与科技手段融合的理念,建立墓冢遗址建筑景观设计中遗址保护、景观更新、空间营造的设计路径.从实际效果上,达到古墓冢遗址保护满足城市生态化、提升空间使用率,并通过植入现代保护手段,“节点干预”的体系化和多样化,构建一个基于地域独有文化
文章以上海市某小学教室为例,对其当前光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设计改造。考虑吊扇、书写板投影仪等原有设备的预装位置问题,应尽可能在不改变教室现有设备布置与灯具安装的情况下,将原有的荧光灯具替换为LED灯具,并运用DIALux evo软件对现有的教室光环境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相比改造前,优化后的教室各项光环境指标均得到改善,且统一眩光值由18.9降至15.3,为教室光环境改造工作提供案例参考。
随着城市的发展,废弃的铁路逐渐成为阻隔城市空间的物理障碍.对于承载深厚历史文化记忆和贯连众多历史文化遗存的废弃铁路,既是重要的工业遗产,又可作为城市中开放的展示空间,连接过去与当前的纽带,延续城市的文脉.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铁路遗产景观化保护的研究总结,提出三个景观化保护策略:尊重场地特征,以静态保护的方式,保留遗产之美;挖掘遗产价值,通过文化演绎的手段重构历史文化场景;激活铁路功能,运用活化体验的策略,让遗产焕发新生.针对京张铁路遗存,通过对其城区段铁路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将上述保护策略运用到规划
针对大角钢轴压杆失稳形态这一问题,对90根大角钢构件进行轴压试验,并考虑试验中支座的弯曲转动刚度和扭转转动刚度的影响,对大角钢构件绕非对称轴的弯曲长细比和绕对称轴的扭转长细比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大角钢轴压杆的失稳形态以弯曲失稳为主,对于长细比小于40的大角钢轴压杆可不用验算其弯扭屈曲承载力,仅按弱轴弯曲屈曲计算其承载力便可保障设计安全,对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利用LS-DYNA软件建立承重砌体墙抗爆分析计算模型.通过相关的抗爆试验文献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与爆炸荷载施加方法的正确性.为研究不同比例距离爆炸荷载下墙体的破坏形态和设置不同间距构造柱墙体的抗爆效果,以反映洞口尺寸影响的洞宽比 θ为参数,分析不同洞宽比墙体在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设置构造柱对墙体抗爆方案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构造柱可以有效地提高承重砌体墙的抗爆性能,构造柱间距不宜过大或过小,以3m最为合理.随着洞宽比 θ的增加,墙体破坏程度增加,当洞宽比 θ较大时,设置2个小洞口墙体比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