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你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它的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刚开春的时候,我就在我那条可爱的小溪的岸边走过。下面就是我在那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我看见,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于是冲着树根潺潺鸣响,冒出气泡来。这些气泡一冒出来,就迅速地漂走,不久即破灭但大部分会漂到新的障碍那儿,挤成白花花的一团,老远就可以望见。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水在颤动。阳光把颤动的水影投射到云杉树上和青草上,那水影就在树干和青草上忽闪。水在颤动中发出淙淙声,青草仿佛在这乐声中生长,水影是显得那么调和。
  流过一段又浅又阔的地方,水急急注入狭窄的深水道,因为流得急而无声,就好像在收紧肌肉,而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的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如果遇上大的障碍物,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达到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深水潭,其中有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是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自己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像煞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
  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是的,要是每一步都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挟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整天整夜地响个不断。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完,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流净了冰的岸边,有一个圆形的小湾。一条在发大水时留下的小狗鱼,被困在这水湾的春水中。
  你顺着小溪会突然来到一个宁静的地方。你会听见,一只灰雀的低鸣和一只苍头燕雀惹动枯叶的簌簌声竟会响遍整个树林。有时一些强大的水流,或者有两股水的小溪,呈斜角形汇合起来,全力冲击着被百年云杉的许多粗壮树根所加固的陡岸。
  真惬意啊:我坐在树根上,一边休息,一边听陡岸下面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听它们满怀“早晚”必到大洋的信心而互相打招呼声。
  流经小白杨树林时,溪水浩浩荡荡像一个湖,然后集中流向一个角落,从一米高的悬崖上落下来,老远就可听见哗哗声。这边一片哗哗声,那小湖上却悄悄地泛着涟漪,密集的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像一条条蛇似的一个劲儿想顺流而去,却又被自己的根拖住。
  小溪使我留连,我老舍不得离它而去,因此反倒觉得乏味起来。我走到林中一条路上,这儿现在长着极低的青草,绿得简直刺眼,路两边有两道车辙,里边满是水。在最年轻的白桦树上,幼芽正在舒青,芽上芳香的树脂闪闪有光,但是树林还没有穿上新装。在这还是光秃秃的林中,今年曾飞来一只杜鹃:杜鹃飞到秃林子来,那是不吉利的。
  在春天还没有装扮,开花的只有草莓、白头翁和报春花的时候,我就早早地到这个采伐迹地来寻胜,如今已是第十二个年头了。这儿的灌木丛,树木,甚至树墩子我都十分熟悉,这片荒凉的采伐迹地对我说来是一个花园:每一棵灌木,每一棵小松树、小云杉,我都抚爱过,它们都变成了我的,就像是我亲手种的一样,这是我自己的花园。
  我从自己的“花园”回到小溪边上,看到一件了不得的林中事件:一棵巨大的百年云杉,被小溪冲刷了树根,带着全部新、老球果倒了下来,繁茂的枝条全都压在小溪上。水流此刻正冲击着每一根枝条,还一边流,一边不断地互相说着:“早晚……”
  小溪从密林里流到旷地上,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也在这儿的水上,有许多几乎同跳蚤那样小的浅蓝色的苍蝇,贴着水面飞,一会儿就落在水中。它们不知从哪儿飞出来,落在这儿的水中,它们的短促生命,就好像这样一飞一落。有一只水生小甲虫,像铜一样亮闪闪,在平静的水上打转。一只姬蜂往四面八方乱窜,水面却纹丝不动。一只黑星黄粉蝶,又大又鲜艳,在平静的水上翩翩飞舞。这水湾周围的小水洼里长满了花草,早春柳树的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鸡。
  小溪怎么样了呢?一半溪水另觅路径流向一边,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边。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儿到达目的地,另一部分水则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来了,绕了一个大弯子,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孤岛,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终于明白:对于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悦,耳朵里“早晚”之声不绝,杨树和白桦幼芽的树脂的混合香味扑鼻而来。此情此景我觉得再好也没有了,我再不必匆匆赶到哪儿去了。我在树根之间坐了下去,紧靠在树干上,举目望向那和煦的太阳,于是,我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
  (安荣 译)
  题解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苏联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飞鸟不惊的地方》、《恶老头的锁链》、《仙鹤的故乡》、《叶芹草》、《林中水滴》、《太阳宝库》等。其风格为“描述自然与具体的日常生活,与人的复杂情感结合起来,而且第一次把‘大地本身’当作‘故事的主人公’”,也被称为“大自然的诗人”。
  王国维曾有诗词写景境界“隔与不隔”之说,《庄子》中也有一则著名的“戏鸥”故事,说的便是人只有在天然纯朴的状态,得到大自然生灵的亲近,而一旦具有了“机心”,便再不可能寻到那种真纯感觉。对于大自然,倘若立于外在角度观览欣赏,其实就是一种“隔”;而只有真正全身心融入,不将自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看待,而只是将自我当作与万物毫无差别的普通生命,才能真正回归自然、理解自然。文中的“小溪”,实则正是作者于自我生命的投射。小溪一路奔流,见过欢歌笑语,经历阻碍拼搏,最终流入大洋。岂不正是人生,平坦顺利也好,波澜壮阔也罢,终将以赤子之躯,归于自然母亲的怀抱,化作春泥更护花?(王林晚)
其他文献
到邮局办事,正好遇到一群年轻的职员在讨论聚餐的事,大概是为了形成凝聚力,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同事间约好定期举行聚餐。而这种场合,自然是施行AA制,一来无须指定请客的人,不构成经济压力;二来各付各账,更有参与感,参与者会觉得是集体的一分子;三是自付费用,心中坦然,不会觉得欠下了谁的情,老想着什么时候偿还。  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些年轻人商讨AA制的方式。其中一人说,主管的薪水比我们高这么多,他应该多A一份
期刊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hé)。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石砾;其树多枫、柟、石楠
期刊
钱,有很多叫法。汉朝文帝曾赐邓通金山铸钱,后世小说《金瓶梅》因有“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之说。王莽篡夺刘姓皇位后,忌讳“劉”字有金、刀,称钱(金、戈、戈构成,戈亦可伤人)为“泉”,因此又称“白水真人”。西晋鲁褒《钱神论》称“孔方兄”(戈戈与哥哥谐音,古代铜钱外圆内方)。宋、金、元时期,大众管钱叫“楮券”。不管叫什么,钱都是财富的象征,我们常说某人身价上亿,其实是指他所拥有的资产。  其实
期刊
回望丝路千年的兴衰历史,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主流。尽管在丝绸之路上也曾有过战争和冲突,但交流与融合无疑才是历史的主流,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更是友谊之路。  —西域宁则国家宁,国家强则西域安。绵延千年的丝绸之路有两次高峰,分别在汉代和唐代,都是国家最强盛的时期。不论是汉代面对匈奴,还是唐代面对突厥,他们都敏锐地意识到,西域不宁,则国家难安。同样,当国家陷入动荡,西域
期刊
《论语》这本书应该读作lún yǔ,但有的人读成lùn yǔ,将“论”字读成了“议论”的“论”音,为什么会读错呢?这要从“论”字的含义说起。  1.“论”即“论纂”之意  最早谈论到《论语》书名含义的是汉朝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纂”一词,读作lún zuǎn
期刊
稍有留意之人会发现,先秦诸子的书往往以作者的名字命名,比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那么,《论语》为什么不叫《孔子》呢?  关于这个问题,现代学者赵纪彬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论语》一书在先秦时就叫《孔子》,到了汉代才新创了《论语》这个书名。正是由于“论语”一名是汉代新创,所以当时人还不太习惯使用,仍沿用旧的名称,称为《孔子》。如:  司马迁《史记·宋世家赞》有“《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
期刊
说起空谈误国,很多人会下意识想到西晋清谈亡国的惨痛教训。可悲的是,西晋亡国的教训并没有使清谈之风销声匿迹,后来的精英阶层仍醉心虚诞、不屑世务,高谈有余、治国无术。南梁末期,魏师已将临江陵城下,素好玄谈的梁元帝萧绎仍不慌不忙召集群臣“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巡城之际不忘“口占为诗”,“群臣亦有和者”。最终身死国灭的梁元帝再一次将清谈之风演绎到了极致,也提醒我们,杜绝空谈、重在实干说起来容易,
期刊
据史籍记载,中国古代黄帝时设置了百官,尧、舜时就有了对官员的考核。  西周时期,提出了“六计”的考核办法,即考察官员的德行是否优,办事能力是否强,是否忠于职守,是否公平公正,是否遵纪守法,是否明辨是非。  秦汉时期,考核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秦代确定了“五善五失”考核法:“五善”指的是:尊敬上司,廉洁奉公,办事谨慎妥当,多做利国利民的好事,凡事谦虚礼让。“五失”内容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夸夸其谈、好
期刊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早就传播到了海外。  1. 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  由于地理毗邻、交通便利,《论语》在西汉时期便传入了朝鲜半岛。今天,韩国人仍然保留着儒家的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比如,韩国每年阴历二月和八月都要在首尔成均馆大学文庙大成殿举行释奠大祭。所谓“释奠大祭”就是追悼孔子及众多儒家圣贤的祭礼,是儒林最大的活动之一。  据日本史料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28
期刊
中国古代的改革众多,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民生问题。  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曾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了使农民有更大的自主权,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他确立了按土地质量好坏和产量多少来征收租税的政策。齐国东边临海,管仲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制盐业,让盐利成为齐国的主要收入,如此就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他还加强对货币的管理和调节物价,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西汉史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