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大缩水,美的何时“王者归来”?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5246568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环境下的受限


  其实单看财报,美的业绩并不差—去年营收2857.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净利润为272.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4%,且空调营收超过格力,登上“一哥”宝座。今年第一季度营收825.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26%;净利润为64.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5%,业绩延续堪称稳健。但需指出的是,财报具有滞后性,与当前的实际状况并非同步。先知先觉的资本似乎嗅到了其中的反差,悲观情绪的背后,是对美的业绩预期的犹疑。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是被讨论最多的,是美的家电主业盈利承压。2021年,包括铜、铁等家电原材料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上涨,全球铜价在第二季度创下了每吨10724.50美元的历史新高,整体涨幅高达7%。此背景下,美的曾作为撒手锏的“T+3”打法遭受严重的挑战。
  2015年,美的开始在小天鹅洗衣机生产线上推动“T+3”实验,意在改变过去由总厂汇总省级经销商的订单组织生产,然后再从主机厂到省代、到零售商层层压货的传统产销模式,转为直接汇总零售商的订单,多批次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模式。



  小天鹅的供货周期被从原来的23天压缩到12天,渠道库存积压现象明显改善。投入使用的第一年,“T+3”就帮助美的、小天鹅打赢了跟海尔的洗衣机战争,反超了原来的龙头海尔。2018年,美的又把这种生产机制移植到了空调和其他品类上,立竿见影的效果,为外界津津乐道。
  这一模式在原材料价格走低或平稳时优势的确明显,正如小天鹅打赢海尔的背景,正是当时洗衣机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美的和小天鹅利用“T+3”带来的快速响应机制,加速生产低成本洗衣机,然后在市场上发动了“价格战”。
  可问题是,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当下,这一优势就可能化为劣势。由于成本端缺乏相应的缓冲区,价格传导是否顺畅成为维系毛利率的关键。
  数据显示,2021年4~5月,美的空调线上均价提升13.4%,线下均价提升1.8%。而美的第一季的度毛利率同比下降了2%,市场担心其盈利能力受到冲击。
  再者,美的多元化布局对业绩尚未有显著贡献,第二条业绩增长曲线不明晰,“家电”的标签依旧贴得死死的。
  2018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规模为81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只有1.9%,到了2019年甚至发生了收缩,回落到8032亿元人民币,2020年更是受到了疫情冲击。这意味着国内家电行业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格力、美的这样的寡头要保持增长,以后只能吃掉其他人的地盘。
  对于美的,资本为何会用脚投票?有种观点很有代表性:“与其说是美的没有增长点,不如说是没让大家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主业盈利在原材料大幅涨价下承压,加上缺乏新的增长曲线,几种力量共同构成了“缺乏想象空间”的预判,美的股价就这样被“摁在地上摩擦”。

“出圈”家电,入坑“医疗”


  美的的多元化布局,想象空间真的如此受限吗?
  跟任何一个寻求突破的企业一样,美的从没放弃“出圈”求机会。往近了说,今年2月,美的以22.97亿元人民币拿下万东医疗29.09%的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这一举措备受关注。
  万东医疗是医学影像领域的老牌玩家,多年来业绩增长平稳,也符合美的追求高端制造的调性。而且医疗健康是万亿元人民币级赛道,格力、海尔智家早已下场,这么说来也是必然之举。但也有声音认为,万东医疗虽然在医用X射线机上是个前辈,然而中低端市场已成红海,竞争颇为惨烈,万东医疗的优势并不明显,美的这是去“捡漏”还是“接盘”,还说不准。
  更有甚者,就在外界期待“新老板”带领万东医疗闯出黄金大道时,万东医疗的股价在7月21日突然出现了跌停,然后开启下滑模式,为美的“出圈”前景再添一笔疑云。
  这些都是既定的短期风险因素,但投资者也会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衡量。
  美的2020年年报释放出的一个明确信息,是它根本不满足于成为一个家电龙头,而是要成为一个互联网及IoT化的企業、一个科技型的集团与数字化企业。
  美的从收购库卡深入进军机器人市场、到并购合康来布局工业互联网2.0时代、再到进军电梯业务,提前做好“旧城改造”的布局,而后到近期收购万东医疗深耕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等,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背后,正是美的在积极寻求新增长曲线的体现。
  这些埋下的暗线中哪一条可以成为美的新的增长曲线,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从美的多年来深耕的业务领域来看,都会颇具前瞻性地做好研发投入、人才储备以及主要业务拓展。而提前进行深耕与布局,将会很好化解企业发展瓶颈等危机,市场不能忽略这一点。

美的仍可期


  股价低迷状态下,市场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美的未来的优势和主要成长空间在哪里?
  首先,营收结构的固有优势。虽然传统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细分场景众多的小家电市场成长势头显著。可以这么说,对于家电企业而言,未来的营收增量主要还在于小家电市场。此外,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20年家电行业线上市场份额达到46.2%,同比增长8.4%;而线下市场则同比下降20.2%。由此可见,家电销售对于线上渠道的依赖与日俱增。
  这一趋势仿佛是为美的量身定做:从2020年年报中细分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能清晰看出,美的在小家电与线上渠道上都保持了极强的竞争力。
  其次,智能家居时代将至。智能家居的核心在于技术层面,包括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因此技术人才储备尤为重要。美的的技术人员规模从2015年的8 672人提升到2020年16071人,五年间增长了一倍。
  当前布局智能家居的企业众多,华为、小米、海尔和格力等。与之相比,美的最大的优势是在白电、小家电两个领域的产品都有极高的认可度,在智能家居时代极易产生网络效应,继而形成家电产品对家庭的网络化覆盖,进一步提升美的在各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需要关注到的是,国内家电市场零售规模近几年连续下降,但家电出口保持了较为不错的增长。美的在国外的扩展之中表现就非常不错,2020年外销毛利率大于内销毛利率。因此,外销也是美的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最后回归到美的基本面,文章第一部分也提到过,美的财报表现不错,账上现金充足,经营还算稳健,现金流问题不大。
  格力一直被拿来跟美的对比,但基本面上,格力的营收规模近两年都没再增长了,甚至还有所下滑;研发投入方面,格力2018年研发费用为70亿元人民币,到了2020年下降到61元亿人民币。格力的毛利率从2014年开始一路下行,至今没能企稳,而美的表现相较之下平稳。
  从2月至今,二级市场的行情呈现出极端走势,冷热分化的市场蕴含着巨大机会。透过眼下的颓势,美的的优势仍在,王者归来并非没有可能。


其他文献
摘 要:不使用组件的图像上栽与存储一直是个难题。文章全面论述了如何在B/S三层结构下,将客户端的图像数据以二进制数据流的方式,通过http协议上栽存储列数据库,并将图像在客户端显示。  关键词:B/S,数据库;图像上栽;MIME编码;二进制数据
期刊
洗碗机,并不是新事物  解放双手喊了这么多年,距离世界上第一台洗碗机问世其实已经过去了差不多170年了。  “洗碗机之母”约瑟芬·科克伦是中国陶瓷的忠实拥趸,据说她出嫁的时候带了整整一车陶瓷做嫁妆,那时候陶瓷清洗与养护都是一门技术活,为了珍藏这些宝贝,约瑟芬·科克伦就在1850年发明了一台手动洗碗机。  1883年,约瑟芬·科克伦成立了第一家洗碗机公司,只不过彼时的洗碗机还需要手动加水,这导致在后
期刊
iPhone 13系列正式发布  北京时间9月15日凌晨,苹果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秋季发布会,带来iPhone 13系列、Apple Watch Series 7、iPad和iPad mini等产品。iPhone 13系列取消了64GB版本,起步是128GB版本,而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最大內存达到1TB。价格方面,iPhone 13 mini售价5 199元起
期刊
近日,“洗碗机销量大涨,均价破7?000元人民币”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据悉,今年上半年我国洗碗机市场总销售额同比提升24.5%,单店洗碗机品类销量增幅達150%,全国所有门店洗碗机品类销量增幅则在130%左右,不少品牌门店的热门机型一度出现断货。谁都懒得动手,洗碗机似乎就成了一种生活刚需品。  而在洗碗机爆火的背后,整个家电行业却正在经历着一场场严峻考验。
期刊
那些年,资本与餐饮市场的“相爱相杀”  很长一段时间里,餐饮行业的“资本缘”都不是很好。  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就已经高达4.6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1%,是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前瞻产业数据预测,国内餐饮行业的收入增速在2020年到2026年将保持在8%~9%。  泱泱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但不知是哪一方比较“高冷”,资本跟餐饮行业就是迟迟看不对眼。餐饮界的融资有多么惨淡?
期刊
国产家电品牌逆势而上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6月,国内家电出口就开始在全球一片惨淡的环境中脱颖而出,2020年全年累计出口额高达661.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要知道,2019年国内的家电累计出口额刚刚创了历史新高。  国产家电品牌正在逐渐重塑全球的家电行业格局,以海尔为例,今年2月,欧睿国际发布《全球家电零售数据榜单》,海尔以全球市场10.3%的份额连续8年位居全球家电销量第一,
期刊
陌生人社交风险大  实际上,映客的社交产品矩阵在公司营收占比上逐年攀升,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14%、41.8%和66.7%。这也意味着,映客从最初单一的直播平台,成功转型为泛娱乐化的平台。  一年前,映客曾推出“内部创业合伙人”机制,共催生了20余款APP。当时,映客耗资8 500万美元买来兴趣社交APP《积目》,正式进军社交领域。此后,《积目》展开了商业化探索,据了解,2020年《
期刊
巨头们热衷仿生机器人  此次小鹏汽车推出的机器马外表由黄、白、黑、灰等颜色组成,拥有前腿“前膝后肘”“直膝行走”的独特小马形态。搭载的是鹏行智能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密度比动力总成单元,其中运用了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再结合AI技术,以达到最优的平衡性与敏捷性。  此外,该款机器马还不离“本行”,融合了小鹏汽车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采用视觉加激光雷达的感知系统,拥有自动避障、目标跟随等功能,同时具备行业领
期刊
“游戏+社交”,陪玩被谁需要?  陪玩行业的兴起,源于游戏行业的火热。  不同于如今陪玩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服务,如情感陪聊、唱歌念诗乃至哄睡、叫醒服务等,最初的陪玩服务仅限于电竞游戏陪练。竞技游戏火爆之后,部分玩家的技能提升和社交需求随之而生,这是陪玩行业的“玩家基础”。  除了游戏陪玩之外,近年来还涌现了千奇百怪的陪伴生意:有人凭借监督他人学习赚钱,也有人靠着陪患者看病为生。“陪伴经济”的底色是孤
期刊
网约车市场“老二”,嘀嗒为何着急上市?  嘀嗒成立于2014年,崛起于2018年。2018年,滴滴顺风车因出现“安全事件”而全面下架整改,嘀嗒抓住了滴滴出行在顺风车空白的这段时间迅速崛起,填补了滴滴出行在顺风车市场的空白,成为顺风车市场的第一大品牌。  可以说,嘀嗒成功壮大的秘诀,一在于自身区别于网约车业务的“错位竞争”,其二,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抓住顺风车机遇的嘀嗒,经营数据在2018年后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