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西域调查行踪稽考

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清代著名地学家徐松西域调查的具体行踪,学界尚未深入考察.由此,细致勾稽徐松西域调查的行踪,对研究其生平和有关西域著述,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关于徐松在西域初步可考的行踪,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嘉庆十七年的遣戍途中、二十至二十一年的南北壮游、二十一至二十四年的伊犁著述、二十四年的哈什校猎、二十五年的释还途中.
其他文献
边疆与中原一体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清以前的历代王朝固守" 华夷之辨" 思想,由此造成"内外分治",进而衍生边疆问题.清朝创新"大一统" 思想、实行" 内外合治",在王朝的统一管辖下对各地一体对待,在具体的治理方式上既有一致性,又在边疆地区推行因地制宜的治理政策,开启了一体化的新进程.探究清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问题,有助于阐明边疆地区及其民族内向凝聚的历史进程,对于推进今日边疆地区与其他省份协同发展能够提供历史经验,同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学位
文章以古藏文文献为基础,结合当前考古成果和田野考察,通过剖析藏东南林芝(古名工布)"四洲四门" 的历史地理空间布局特点,考证林芝、羌嘎、羌纳、哲那(查域)等历史地名的演变与文化含义."四洲四门" 囊括的历史地名对于藏东南早期人类活动史、小邦史、象雄与吐蕃关系史、清代正式形成的"工布四宗" 区域沿革史等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