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别拿别人的权利和自己的时光较劲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味、品茶、吟诗、听曲、登临、赏月,在行走,有闲情,在成长,有幸福。于丹说“人间有味,最是清欢。”膜拜过经典之后,于丹说自己越发感到文而化之的重要,于是,她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这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为了自己新书的名字,分享自我生活的点滴。
  于丹是一位很好的交谈者,我们在她的新书分享会之后采访,她已经说了很多,可依然会耐心看着你的眼睛,继续交流,她化着淡妆,却笑言“每天写日记,比卸妆还重要。”
  于丹说到自己在佛光山见星云大师,大师每次盛很多饭给她,她说“我撑着了,我住在山上,明天还能吃。”星云大师说:“明天又是明天的因缘了。”“我会咯噔一下,有点感伤,又有软软的触动,佛家讲因缘果报,生活结的是当下缘。”
  在这本书里,看见于丹,这里记录的是那些触动过她的当下缘。


   Q=《北京青年》周刊A=于丹
  Q:時隔三年,出版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从孔子、庄子到分享人生清欢,这种转变来自哪里?
  A:从前,膜拜在经典前,让圣贤的光芒照耀我们成长,后来,更像老子所说,在生活中强调文化之化,我的作品其实就是这个轨迹。《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是我对中国文化的阅读笔记,是我在这个文化中如何被成全、如何完成自己的成长,自我的色彩很淡。后来常有人问我,道理很好,可是如何做,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还能从容不迫?于是,我开始想说说中国文化如何化作生活方式。《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生活感受的随笔,是非常自我的小散文,我越来越多的觉得文化的意义在于文而化之,如何化在生活的细节里。生命在成长,在化的层面,我有很多想和大家分享的东西。
  Q:在您看来,什么是清欢?写作中有哪些感怀的时刻?
  A:我从小有写日记的习惯,写得多了,就有了分享的源泉。清欢就是生命中隽永的时刻。我爸爸妈妈比我大40多岁,我又是独生女,妈妈说,“人家20多岁生孩子,可能能陪孩子走60年,我们40多岁生你,可能只能陪你走40多年,你又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恨不得把每一个当下都过得饱满,不留遗憾。”我的孩子从出生就是和姥姥住在一起的,这么多年,我们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女儿6点多就出发去学校,我妈都快90 了,每天也是一大早就起来,其实没什么可张罗的,女儿也不在家吃早饭,可她就是要听我女儿说一声姥姥好,然后,送进电梯,说声再见。我常说“她晚上就回来了,你别起这么早”,我妈却说“我想她啊,我要是早上没有送这个小家伙,我这一整天都是空落落的”。什么是亲人,就是住在一个屋檐下,还会想念的人。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Q:只是现在深入浅出地讲出这些并不太容易,或许会有读者说这些内容很“鸡汤”,毕竟,“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困惑依然在,您怎么看?
  A:这本书给有缘分的人,生活靠缘分,人喜欢什么口味都是缘分,人能接受的道理无穷无尽,但是你不一定有缘分悟得懂,很多事情我们经历了,不一定真正懂得。我常说我对敦煌相逢恨早,20岁时去那里,我泪流满面,甚至狂呼。40岁再去,我不敢高呼,眼泪也不敢流,但是心里看见佛陀的慈悲。阅读经典也是,经典从小念和背,融在血液中,长大还是会有新的理解,比如,40岁时,最感动我的句子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不管有多少坎坷,多少辉煌,回家有孩子绵软的小手,有家人烫的温酒,这样的日子多好啊。每次回家,我喊妈,我女儿喊我妈,我叫妈和叫我妈的人都出来了,老公说,“你今天不出去了,咱喝点儿,”家人一人喝一口,多幸福。
  世界没有救世主,也没有能够解脱你的圣人,谁告诉你道理,如果你没有悟性去感受,那么也没有人能救你。即使再爱你的父母、爱人,或者金钱、荣誉,都没有完成你生命的救赎,道理是从外灌输,还是从心里激活化进人生?成长是悟性和缘分的成长。
  Q:您的“头衔”很多,您介意被标签化解读吗?喜欢用什么词语介绍自己,或者说希望大家了解怎样的您?
  A:不介意。有人说我是心灵鸡汤,那鸡汤就鸡汤,它毕竟不是砒霜,至少口感好,还有营养。有人说我是学术超女,那超女就超女,我毕竟是女的,和很多老教授相比,也确实特立独行。有人说我就是个讲《论语》的,虽然我更喜欢庄子和老子,但《论语》是圣贤书,如果你觉得我讲的《论语》你能接受,你就看我是讲《论语》的好了。如何解读,是别人的权利,为什么非让别人接受什么呢?只要心里知道自己是谁,那我干嘛要改变别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解释世界的权利,标签是别人和世界的权利,别拿别人的权利和自己的时光较劲。修炼自己的内心,走自己清楚的路,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情。少一些戾气,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Q:有没有觉得“于丹”的名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您的负累?
  A:不会,感谢我爸爸给我取了这个简单的名字,这个简单名字的背后也该有一个简单的人生,我从来没有更改过名字,连手机号也没有换过,我喜欢简单而恒久。我是我女儿的妈妈,我是我妈妈的女儿,我是我学生的老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一届一届走了,但我还在这里。
  前一段时间,还和我最早带过的研究生一起聚会,上学时他们20多岁,我30多岁,我带着他们各种疯玩,有一次我带着他们在郊区的一个景点爬树,园所的管理员出来说,“这帮学生,老师呢”那时我还在树上!现在再聚,我的学生都已经为人父母,我女儿带着一溜孩子走在前面,给这些弟弟妹妹照相。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学生都为人父母了,我也已经不再爬树了,但我还是于丹啊,当年爬树的老师,和现在的我,还是一样。一个简单的名字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人生。我时刻告诉自己,该让心更朴素更宁静一点。
  Q:在女儿的教育上,是否早早给她列出书单,打造她的国学底蕴和培养阅读兴趣?
  A:没有给她列过书单,我爸当时也没有给我列过。驱动阅读的是兴趣,什么也不要伤了。有一次女儿看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像见到老朋友似的点点头,说“哦,这是王维的。”我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她说:“王维的诗也不是都好。不押韵。”后来又感慨“李白这个人,写诗还是可以的。起码比王维押韵。”我愿意呵护她想象和评价的自由,那么她爱背谁的就背谁的吧。比如我喜欢海明威,她却觉得《老人与海》索然无味,那我就呵护她的兴趣,让她去读她喜欢的《悲惨世界》。   我们的阅读特别庞杂,跟她读什么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一起读最重要。我们最近在看《一本书读懂西方艺术史》我们俩坐在地上,手边还放着地球仪,和好些材料, 边看边聊这是亲子的共同成长。我希望孩子能自然、正常地生长,过去有一些贫穷的父母会说:“孩子,爹妈拖累你了。”但如果过于有名望,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拖累,我女儿到现在也没有背过《论语》,我不想拖累她,尊重是爱最重要的元素。
  我认为家庭的关系有三種,夫妻间的亲密关系,长幼间的亲子关系,还有人和自己的亲己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不断完成自我的确认,回到家就不会“找不着北”,在外面也就不介意各种评价了。
  Q:如果拥有时光机,可以和任何想见的人见面,您最希望他是谁?和他聊点什么?
  A:我的父亲,因为我的父亲没有见过我的孩子,也没有见过我讲中国文化,他去世时,我在大学里面讲的是传媒,他从小教给我的中国文化,我还没有融入生命,足以讲出。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我讲的《论语》、《庄子》、昆曲、古诗词,都是他真正喜爱并给我讲过的。现在他有外孙女了,她也那么喜欢中国文化,如果能见到父亲,他该多么欣慰。我会梦见父亲,他的灵魂活在我的精神血脉中。
  自己的书
  《人间有味是清欢》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与读者阔别三年,对于人生、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生活,她持续思考,有话要说!城市把人们聚在一起,却又用钢筋水泥把人们无情地隔开。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我们要练就一颗波澜不惊、不偏不倚的强大心灵,才足以抵御一切外来的侵扰。于丹始终相信,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就像她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于丹爱读
  《文学回忆录》
  “我很喜欢木心的这本书,他把文学的历史,真正融入自己的生命,用诗一样的语言,带着自己强烈的个人好恶,把文学的历史娓娓道来,历史在他生命里成了另一种眼光和判断。
  《中国哲学史大纲》
  “我很喜欢胡适的哲学史,胡适与蔡元培说‘我胡适之如果写了哲学史,就让后人写不出这样的哲学史’他的分类与众不同,从宗教、宇宙、人的认知等等来讨论,非常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先生是从中国的家邦社会与古希腊的城邦社会的对比来写的,带有自己的观点看哲学,这样的哲学有生命。”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由叶嘉莹先生整理的国学大师顾随先生的这部古典诗词鉴赏,也是带着自己视角的,我常想自己能否留下学生和读者喜欢的作品,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讲学,作品需要带有自己的体温。”
  《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
  “我也很喜欢林语堂,他有批判的眼光,但是又有血液深处的慈悲,批评是在慈悲基础上流露出的理性光芒。”
其他文献
职场如后宫,每天都在上演明争暗斗的“宫心计”。而在这场斗争中,女性除了“斗心眼”,更要斗的是形象和气质!女性的打扮艺术,不是简单地涂脂抹粉,而是对自身形象的整体构思和调谐,是一种人格的外化,其中调谐是需要女性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来构思,是气质与妆容的完美搭配。眼看年末将近,什么样的妆容才是适合你在尾牙(指年会,这是闽南地区的叫法)上展现个人魅力、淋漓尽致展现自我的Perfect Performanc
期刊
物质狂的邮箱不久前收到了来自香港苏富比的一封电邮,电邮的内容是——2015年1月30日下午四点半,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将举办“木桐堡窖藏直递”晚间洋酒专拍,据说这是波尔多一级酒庄木桐堡在亚洲首次举行酒窖直递(Ex-Chateau)洋酒专拍。  “一级酒庄,木桐,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做这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最近对洋酒话题很感兴趣的物质狂禁不住开始猜测这其中的缘由。  如果你是波尔多的爱好者或者藏家想必
期刊
《冰河》,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余秋雨写作生涯的首部长篇小说,他也难得为自己的书和媒体进行了一次小型见面活动。  他来的时候,妻子马兰说“不要提我”,可这个话题还是没有绕过去。  出版这本书,对余秋雨本人也有一点“洗冤”的作用,“有一种传言,是我让马兰离开了舞台,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她离开是被动的,直接原因是婉拒参加一次‘重要的联欢会’,马兰的理由很单纯‘我只会表演,不会联欢’。九次电话催促,都是同样
期刊
“尚美年度元媛”郝汉祯,其父郝龙斌为台湾政界和学术界强人,祖父郝柏村是前台湾行政院院长,她本人系出名门,也师从名校,有着独立的姿态和忠于自我的追求。  虽然不愁吃穿用的郝汉祯并不需要在挣钱这件事上用力过猛,但是她仍然选择了自主创业,做起了健康养生饮料的生意。   Q = 《北京青年》周刊A =郝汉祯  Q:听说你现在在创业,对于你这么一個不愁吃穿的女孩,为什么还自己创业?  A:这次的创业是我与今
期刊
试驾宝马2系运动旅行车  装得下20个人的灵动  BMW以27.99万元的起售价格登陆北区市场。与所有BMW旗下的车型一样,创新BMW 2系运动旅行车拥有流畅、灵动的外观设计。特别的是,从侧面看,你会发现它的车身线条高高隆起,这为营造旅行需要的空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说到空间,经过现场亲身实验,因其后排座椅可以前后移动,还可按照40:20:40比例放倒,这辆小车可以足足塞下20个成年人。  同时,车
期刊
这是一个不断促使人们向上,并让自己努力显示出优秀面的社会。元媛舞会则常常被人们诟病为华丽装饰下的空洞皮囊们。然而在周采茨的挑选下,元媛们,当然也包括前來作为舞伴参加的男士们,却都没有在华丽、深厚的家族背景中迷失,他们都努力地让自己过着独立的生活,并不断显示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秀面。这或许才是在上海元媛舞会中不断旋转、美好的真谛:他们就是他们自己,在真纯的年纪,燃烧青春的梦。
期刊
歌手姚贝娜死于乳腺癌,一时间惊醒了很多人,我们节选安吉莉娜·茱莉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切除乳腺的经历。茱莉说,她之所以决定要向公众讲出自己的经历,是因为还有很多妇女并不知道她们或许正生活在癌症的阴影之下。她希望人们有非常可靠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我母亲和癌症进行了近10年的战斗,在56岁那年去世。她勉力撑着,直到盼来了头几个外孙,将他们搂在怀里。但我的其他几个孩子没有机会认识她,也无从
期刊
浓烈馥郁的红色,洋溢着永不褪去的热情与自信。胸前极具民族特色的刺绣,充满着墨西哥式的异域风情。如此精致复古的绣花裙,演绎着全新的墨西哥式魅力。剪裁流畅简约,浪漫优雅,若是在发间再插上几朵鲜艳娇滴的大花朵,便活脱脱复刻出了一个浓缩版的精致时髦、魅力独特的弗里达·卡罗。无处不在的绣花,与浓郁的色彩,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股新墨西哥的气质。   Tips!  专访Bonpoint创意总监Christine
期刊
古有不名者作《小尔雅》,是训诂学的著作,它仿《尔雅》之例,对古书中的词语作了解释。原作本已经失传,现在人们所说《小尔雅》其实是《孔丛子》的一篇。在这里面,提到“玄,黑也”,即说玄就是黑色。而又在《说文》中提出“黑而有赤者为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论证,玄,确是黑中有赤一意。“世以玄為浅黑色,璊为赭玉,皆不然也。玄乃赤黑色,燕羽是也,故谓之玄鸟。熙宁中,京师贵人戚里多衣深紫色,谓之黑紫,与皂相乱,
期刊
来自美国的全球领先时尚休闲鞋履品牌crocs卡骆驰,秉承“Find your fun” 的品牌精神,于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拉法耶设计艺术中心BANK OF ART打造集时尚、创新、艺术、趣味于一体的crocs Fun House,开启crocs 2015春夏新品Fun享之旅。作为2015 crocs“Fun享之旅”的第一站,crocs Fun House将带给你与众不同的全新体验,来到一楼,进入c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