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 Mueck 的空间展示雕塑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空间的表达是雕塑艺术的独特语言,而展示中雕塑与空间完美的视觉冲击使Ron Mueck的“超现实”具象雕塑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Ron Mueck让人称赞的写实功底让他的作品在观者面前“以假乱真”,而又因作品的尺寸变化让这些具象雕塑在空间展示中达到了令人震撼的效果,发人深思。
  雕塑艺术是一种表达空间的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现如今,雕塑艺术已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雄伟的城市雕塑,多样的艺术展览,各式的架上雕塑,精美的工艺雕塑等等冲击着人们的视野,雕塑艺术对于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大融合,雕塑的材质也从几千年来变化甚少的泥,石膏,石材与青铜发展到了今天软雕塑,金属焊接,材料翻制等更多的表现形式,但无论是抽象或是具象雕塑,无论形式如何多变,其对“空间”的表达仍然是雕塑艺术中重要的语言之一。
  雕塑艺术中典型的“空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存在于雕塑本身;另一种则是雕塑与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空间效应。前一种最有力的代表便是人们都熟知的希腊古典人体雕塑,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这些传统雕塑赞美着人体本身的和谐之美,力量与威严,雕塑本身形体,动态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是独立的,完美的;后一种则出现于现代雕塑中,被运用为环境雕塑,城市雕塑,一种不再是孤立去欣赏雕塑本身,还要将它融入到周围环境中去,以此来代表一种象征,一种融洽。而来自澳大利亚的雕塑家Ron Mueck巧妙的将这两种空间的表达结合在了一起。
  Ron Mueck 1958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现居英国。Mueck的早期职业生涯是一位模型制作者,并且担任少儿电视或是电影里的木偶操纵者长达十五年的时间。1996年Ron Mueck转向对雕塑艺术的探索,1997年,Ron Mueck的雕塑作品《死去的父亲》(《Dead Father》)以其一丝不苟的细节描绘和意想不到的空间表现,吸引了当时在场的所有英国青年艺术家和欣赏者的目光,此后便一举名扬国际。
  Ron Mueck的雕塑世界多用“人”作为其表达的对象,一种对人类行为的思考和反应。Ron Mueck一方面诚实的表达出人体的生理特征,为他们植上头发,嵌上眼珠,他是希望创造一个可信的存在,让它们成为自身空间的存在;另一方面,既然表现的是“人”,人既然存在就不是孤立的,会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Ron Mueck在为自己的作品布展时,将他的每个作品都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空间个体放置在与其意味相同的地方,这种作品本身与周围环境空间之间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成为Ron Mueck在当代雕塑艺术探索之路上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这种空间的表达由尺寸的放大或缩小到常理之外来实现,让作品看来更加具有观念意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列举的他几件尺寸差别比较大的作品中体会到。
  Ron Mueck因为《Dead Father》的成功,随即带着2000年创作的作品《男孩》(《Boy》)应邀参加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此件作品高达5米,是Ron Mueck目前最高尺寸的作品,巨大的体积使得本来空旷的军火库绳缆厂内的展厅空间立刻变的狭小而拥挤,“男孩”蹲着蜷曲着身体,就像是室内的空间太过压抑而让他无法舒展身体,但从他充满了不安与怀疑的眼神中又仿佛是觉得他是躲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想要努力避开我们注视着的好奇的目光。而Ron Mueck另一件同样展出于此次双年展的的名为《无题(婴儿)》(《Untital(baby)》),就与“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件作品的主人翁是一个被缩小成只有10.25厘米高,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亦是Ron Mueck目前最小尺寸的作品,被立着挂在展厅一堵长而白的墙上。从婴儿的动态来看,像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他举起,无奈的低着头,抬着双肘,没有丝毫反抗的力量,只能用眼睛看着好奇的人们,一个只有十厘米高的婴孩本就十分脆弱,而被后面白而空旷的墙体衬托着,显得更加的弱小,所形成的强烈的视觉效果不言而喻。而另一件作品《a girl》(2006)(图1)也是一件以婴儿为题材的,与之前的相反,这件雕塑将一个刚出生的女婴放大到了几乎骇人的尺寸,一个展厅里横侧放着一个表情严肃,脐带还没掉,甚至还有胎衣痕迹的初生婴儿,如果是正常尺寸,或许会让人怜悯和欣喜,但将细节放大到超乎寻常的尺寸的时候,或许观赏者的心境就会不尽相同了。还有另一件亦是大型的雕塑作品展于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厅的《在床上》(《In Bed》)(2005),6.5米长,3.95米宽的床上,半躺着一个只露出头与肩,高1.61米的中年妇女,占据了一间半封闭的展厅空间。这个房间就像她的卧室,她眼望着窗户的位置,手撑着脸,忧郁的眼神,好像正想什么出神,就连有不少“闯”入的参观者盯着她也不为所动,走近她,仿佛能听到她的叹息声。
  Ron Mueck雕塑的空间展示通过改变人体的常规尺寸来实现。放大或缩小人们所常见的人体尺寸并展示与空间内是观赏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的震撼。人们习惯了用自身的尺寸去衡量周围的世界,Ron Mueck的作品改变了常规尺寸,使得人们在欣赏时不得不重新聚焦,这些酷似人类的硅胶玻璃纤维制品是如此的逼真,却又被放大或缩小到不可能真实存在的空间里。在现实中,超出人类正常视野范围的巨大事物可能会让人产生恐慌与不安,但在Ron Mueck的作品中,像《大男孩》,却没有巨人的雄伟和气势,反体现出对周围“小”世界的恐惧,任何人都可以在他面前指手画脚;高达九英尺的《野人》(《Wild Man》2005)反对小于自己的人们感到不安和恐慌,极力想避开人群的注视却又如被钉在板凳上无法动弹,人们不为他的“异类”所抗拒,反觉有趣。小尺寸的事物往往会招人怜爱,会让人联想到“可爱”之类的字眼;而Ron Mueck大部分被缩小了的作品都围绕着表现“生”或“死”,这种人类的脆弱与心理活动,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就这样的问题也喜欢扪心自问或深入研究。《死去的父亲》是Ron Mueck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期间为纪念自己逝去的父亲所创作的雕塑作品,也是唯一一件Ron Mueck将自己的头发植入雕塑头部的作品,作品以只有三英尺,大约真人三分之二的大小呈现,体现出死亡临近时人类自身的脆弱和无助。Ron Mueck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自己当时没能赶上见到自己父亲最后一面,他只能想象着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如回放的形式般带入那只有三英尺(约91.44cm)大的雕塑作品中,可重瞻父亲的遗容。解读《Dead Farher》时人们完全能感受到当时Ron Mueck创作过程中对父亲沉重与浓厚的感情,也体会到当死亡来临时,其实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接受。所以,在欣赏Ron Mueck这些极逼真又非实际存在的“人物”雕塑时常常会产生自身联想,“或许我们当时就是这样…。”《死去的父亲》如此;作品《床上的老妇人》(《old woman in bed》)(2000)亦然;一张只有94.5cm长,56cm宽的展桌上躺着一个身体蜷曲如婴儿般大小的老妇人,被独自摆放在一个展厅的角落,从“她”身边走过时,不禁会想,或许等我们老去,也会是如此的孤独与脆弱。   阿恩海姆说:“在雕塑艺术中,空间是在想象中,在空间叙事中被把握到的,凸面和凹面为某个雕塑提供了表现结构的构成要素”。博丹内教授对此的解释是:“视觉样式变成为观者面前的空间里的一个复合体,经由转移空间感受的造型语汇,观者便被导向洞察某个对象的内在意义”。 具象雕塑的魅力不仅仅是其表面“迷惑”式空间的呈现,更多的是对其内在意义的探寻,即一种超越表面进而对真实意义的解读。之所以用情感与情绪这样的词来描述艺术创作和接受,其中一个原因,即艺术作品中固有的现实方面不但作为实际信息来接受,而且唤起某种称为情绪或情感的内心状态。人们在生活中已习惯用自身尺寸去衡量周围的事物并与之产生联系,形成了对尺度的心理感知模式,对于放大了数倍或缩小了数倍的物体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好奇和兴趣。而Ron Mueck的具象雕塑作品,有意改变的尺寸比例扩大了这种情绪与情感的传达,逼真的雕塑细节以体现作品强烈的主观性,找寻超出作品视觉效果之外的意义,而使得观者在被强烈的视觉冲击着的同时,体验着内心心理情感与情绪的变化。
  Ron Mueck创作中另有一些《面具》系列的作品,是具有启示意义的,也是通过尺寸的改变来实现。如一个黑人妇女的面具,高150cm,还有就是以Ron Mueck自己为蓝本的一系列面具,约118cm,有些是直立正视的,也有侧躺熟睡的。跟他的其他人物作品一样,Ron Mueck认为,这些面具是现实中独立存在的,并不是作为身体的一部分。面对陌生人,人们大多的信息来自于面部,而在生活中,人总是为了各种需要扮演着各种身份,面部变成了很有意思展现的舞台,站在一张跟自己一样高的面具面前会作何感想呢?Ron Mueck的巨大面具系列作品并没有给面部塑造太多复杂表情,他只为表现一种真实的存在,仍然是细致周到而又诚实的刻画,让人们去感觉走过可能会突然一瞥,或是沉睡着都能听见呼吸的生命气息。正如海纳·巴斯蒂安(Heiner Bastian)在《RON MUECK》一书中写道:“Ron Mueck正是通过一种看似冷静的高度客观性的方式,来重建一种内在的叙事和强烈的主观性”。
  Ron Mueck擅长的情绪表达和形体特征细致的刻画常使人们站在他的作品前猜测着真假,恍若他们真实得就像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不过某一天来到这个特定的环境里被欣赏着;然而由于尺寸变化了,又让人们不得不从那样的错觉迷惑中拉回到现实,明白这些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Ron Mueck运用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对生活、情感、空间的思考,渴望展现出一种可信的存在,倘若无法真正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或者说现实中同样的语言符号无法说出他想说的话,那么,一定可以以另一种形式让其存在于超越现实的空间之中。展厅里空间的呈现让Ron Mueck具象雕塑巧妙的有了对“超现实”的现实视觉感,一种更容易跟观者互动的空间。
  生活在当下的艺术家们,无论创作的源泉来自哪里,可能是对世界自然的感悟,可能是对生活的启发和观察,亦或是发泄和述说…,有时也会寻求理想的境界,一种超越现实的表达可能是艺术家们对生活的另一种空间呈现。事实上,在现代文化艺术背景中,“超现实”本身已成为一种表现语言。
  我们可以认为Ron Mueck的这种对客观忠实的细致描绘的形式是出现于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照相写实主义雕塑的一种延续。虽然我们无法十分确切的认定Ron Mueck是否受了照相写实主义雕塑的影响,在Ron Mueck的具象雕塑的表现手法上我们确实看到了与照相写实主义雕塑的一些相似之处。例如,利用真实道具作为辅助亦是作品的一部分便与当时杜安·汉森(Duane Hanson)的具象雕塑有异曲同工之妙处。然而,在作品主观语言表达上, Ron Mueck明显的超越了杜森从真人直接翻制而成的冷漠的“躯壳”;较之打着对客观进行细致入微地“再现”的旗号,一味追求“纯客观”的讽刺味较浓的照相写实主义雕塑,Ron Mueck更多的只是运用这种“逼真”手法,让观者感受到作品所展现的是如我们一样具有生命与内涵而不只是一些“乱真”的玻璃纤维硅胶制品,是艺术家对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上、思想上、内心主观情感上矛盾与细微心理活动的认真思考,一种存在于另一种空间中的真实。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对职业学院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重视素质中“型”的训练、强调素描中的设计因素、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等措施。  关键词:职业学院;素描教学;审美意识  素描既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又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职业技术教学不同于中学教学,职业技术教学是一种终端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由于文理兼收招生的特点,学生的素描基础知识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加
摘要:  宋代作为让中国人骄傲的时代,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也是空前巨大的,其社会繁荣程度也可以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一窥究竟,而绘画方面也是硕果累累。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道重笔,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这个时代里统治阶级所设立的画院则在整个宋代画坛中占有绝对的主要地位,归其原因则是因为宋代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整套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从选拔人才到
“新时期”以来,对文艺“形式”的探索再一次引起广泛讨论,不同于50年代,它以不可遏制之势创造了系列理论与大量作品,“意识流”、“怪诞变形”等手法普遍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对“
我国医院开展与普及健康教育的时间虽然仅10余年,但通过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使得健康教育有了现在的规模和体系,使我国人民的健康卫生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对国民的身
近年来,女性心血管疾病引起了医务界的广泛关注。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女性致死和致残的第一疾病,而且2/3女性猝死患者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仍有10%~15%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pou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使命。文章从挖掘文体功效、安排写作材料、利用任务驱动、根据职教特点等方面加强中职应用文写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用心写出的文章很期待老师的评改。作文评改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写作的点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作文评
介绍了衡阳钢管厂通过掌握引进设备PLC的使用与维护,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成功地用PLC全面改造无缝管生产线的控制系统的作法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