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情档领域学术会议主题及分布特征分析

来源 :知识管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意义]对图情档领域召开的会议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图书情报学科学术会议主题及分布特征,揭示图情档领域学术会议发展现状。[方法/过程] 通过收集“图情会”公众号于2019年8月31日至2020年8月31日发布的会议信息,统计会议基本信息、传播情况等,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会议召开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方面;探讨国内外会议的关注度区别;对会议背景和主题等进行文本挖掘,揭示新时期图情档学术会议的分布特征及现状。[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图情档领域学术会议线下召开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线上召开时间不固定。召开地点主要集中在图情档学科资源比较丰富的中心城市,如武汉、北京、上海等。国外会议关注度高于国内会议。会议主题聚焦于创新、智慧、融合、开放等方面,会议内容日益丰富。
  关键词:图情档  学术会议  分布特征  图情会
  分类号:G250
  DOI:10.13266/j.issn.2095-5472.2021.007
  引用格式:杨思洛, 刘华玮, 董嘉慧, 等. 新时期图情档领域学术会议主题及分布特征分析: 以“图情会”公众号报道为例[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21, 6(1): 66-75[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241/.
  1  引言
  学术交流是科学的基础[1],学术会议则是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学术会议的举办更加便捷和频繁。图书情报档案(以下简称“图情档”)领域历来重视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这对展示此领域的前沿成果、揭示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学者、学生亦或是广大的从业人员,学术会议都提供了一个可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为研究者深入研究启发灵感和拓宽思路。而对与图情档领域紧密联系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也能通过会议更加便捷地了解和对接图情档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随着学术会议举办的日益增多,与会议相关的研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当前此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会议内容的述评。如惠澜等就“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研究”高端论坛进行述评,探讨图情领域前沿动态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2]。又如对图情档学科发展论坛的内容研究:“守正拓新”[3]、“挑战与策略”[4]、“融合与智慧”[5]等。二是对会议中某一学科领域的热點研究分析。如李新来等依托2019年ASIS&T年会收录的会议论文分析信息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6];杨思洛等从ISSI会议中探讨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开发、融合、拓展[7]。可以看出,对会议所报道的论文主题内容进行计量分析或是述评研究成为主流,较少有从会议主题出发,揭示会议的分布特征和发展现状。本研究是对图情档领域的会议信息进行分析,探索此领域学术会议在新时期体现出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主要包含学术会议的传播情况,国内外及不同学术平台会议的关注度差异以及会议主题体现出新时期图情档发展的变化和趋势。
  2  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
  “图情会”公众号创建于2019年1月11日,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推进图情事业繁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针对当前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分散、信息封闭、交流面窄的现状,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精准的会议信息,实现会议资源全面共享,拓宽学术交流渠道,推进学科快速发展。作为专门报道图情档会议的公众号,成立一年多以来,集中展示国内外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各类会议征文、通知、报道等,提供专业领域学者、师生、工作人员交流平台,以天为周期发布新的会议消息,逐渐成为图书情报领域重要的公众号之一。因此,本文以“图情会”发布的学术会议为例,探讨新时期图情档学术会议分布特征及发展现状。
  本文数据来源为2019年8月31日至2020年8月31日召开的图情档会议信息,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图情档学术会议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选取这个时间段的数据,不仅具有代表性,还可以对比不同时期会议的变化。经过无效会议信息的剔除、会议数据的预处理,最后得到219条相关数据。其中2019年11月召开会议数量最多,达到41场。其次是2020年7月,有31场。排在第三位的是2019年10月,达到30场。线上会议共有67场,占比达到30%。国际会议共有31场,占比14%。
  3  会议基本信息分析
  3.1  会议时间
  对会议举办时间按照线上、线下不同举办形式分别进行分析。以2019年8月31日至2020年8月31日学术会议召开日期为样本,以一天为最小粒度,统计一年内会议召开日期,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线下会议来说,举办时间明显偏向于周末,周六日召开会议频次占比多达54%。从线下会议的举办时间可以看出,在工作日专家学者忙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未有较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线下会议,在周末空余时间可花费较多时间参与。与线下会议相反,线上会议召开时间未显示出偏向于周末,反而在周一、周二召开的会议占比较多。因此,相对于线下会议来说,线上会议在时间上未有明显的要求,参与自由度更高,参会者不需要提前到达指定场地,只要有网络和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这也体现出线上交流便利性的优势。
  3.2  会议地点
  对219个学术会议召开地点进行整理统计,得到图3。其中,国内会议召开地点仅显示举办次数超过3次的城市。可以看出,除亚洲地区外,国际图情档学术会议召开地点遍布各个地区,其中较为集中的为欧洲地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集聚点。而国内图情档学术会议召开地点明显聚集在三个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武汉、上海。其中召开会议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多达25场次,其次是武汉,有15场次。上海则排在第三位,达11场次。其他城市,比如南京、广州也举办多场会议。除此之外,可以发现国内图情档学术会议在疫情的影响下,仍多次成功举办,这也凸显了在封闭的疫情环境下,学术研究从未停止,线上学术会议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发挥了其重要性。从整体来看,图情档学术会议已经逐步形成以北京、武汉和上海三个城市为核心的图情圈。   3.3  会议支持媒体
  将有媒体支持的会议进行分析统计,得到支持会议超过一次的媒体见图4。从图4可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等图情档领域的核心期刊都积极为学术会议提供支持。其中,期刊参与会议支持最多的是《图书情报工作》,作为本领域的权威期刊,在已有会议中作为支持媒体多达7次,《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论坛》《农业图书情报》也有较多参与。研究发现,在会议召开过程中,媒体参与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会议举办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而期刊参与是其中一项重要途径。线上会议的增多,使得传统依赖投稿的期刊也转变发展方式,兼顾线上和线下,适应大数据和智能化社会的发展[8]。在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中,图情档39青年学者沙龙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联合举办了期刊交流冷餐会。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陈传夫教授、方卿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此次青年学者论坛邀请的22家学术期刊编辑部主编、副主编和编辑出席交流冷餐会[3]。期刊参与学术会议不仅能争取到会议优质资源,还能实现会议与会者、会议主办方与期刊三方共赢。
  3.4  会议主办单位
  对会议主办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主办场次排名前10的单位,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发现,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其各个分会举办会议最多,高达23次。其次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了16次。纵观这10所举办单位,多数为高校,其中,主办学术会议最多的学校是武汉大学。高等院校作为科學研究主要阵地,在图情档领域,显示出了高校和学术会议的紧密联系,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术会议的举办可以揭示此领域的最前沿的科研进展。不仅如此,会议主办单位也与会议召开地点形成三个中心相吻合。召开地点主要集中在图情档类学科资
  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如武汉、北京等。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是随着图情档领域不断发展壮大,会议中参与高校也逐渐增多,三个中心城市中图情档领域资源丰富,并且都有图情档排名靠前的高校参与。
  4  会议内容主题分析
  对会议主题以及征文主题进行整理汇总,使用tagxedo软件,分别绘制如下词云图见图5和图6。会议主题是领域发展的宏观把握,主要体现领域的趋势,而征文主题则是具体学科研究前沿的微观体现。会议主题词云图中显示,当前会议主要围绕创新、智慧、融合、开放等展开,紧密贴合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会议的征文主题作为细分领域发展的具体呈现,信息、服务、数据、创新等关键词,显示出了细而全的特征。
  对词云图进行分析后,得出当前图情档学术会议主要围绕以下4个方面展开:
  4.1  创新
  创新是科研永恒的主题,在新时期新技术背景下,创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会议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是连接学者的媒介,是学术思想碰撞的平台,是创新成果孕育的摇篮。特色创新是驱动创建图情档学科体系与提升学科研究能力的重要特征[9]。在全新的智能化时代,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实现智能社会建设中的信息系统发展与创新是重要的一步。在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沙龙中,与会者提出要传承核心知识,创新理论体系。与会青年学者认为,需要继承传统知识体系中有利于二级学科融合的知识点,坚持二级学科的独特知识体系,在解决特定文化和信息机构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二级学科的理论建设道路,以融合和集成的战略思路增加学科理论自信,建立学科自省长效机制,实现特色发展[10]。ALIRG2019则是在会议内容上体现了创新的思想,结合亚洲图书馆和情报学发展及教育的现状与特征,使用合作、交叉学科的思想,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其发展与创新。当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科创新实践已经走在了前面,但是理论发展相对滞后,理论对实践的支撑不够[2]。马费成等提出我国图情档学科要面向新问题,创新方法论,构建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方法体系。只有这样,在新技术环境下,我国图书情报学科才能更好地使用新方法、新理论,解决新问题[11]。
  4.2  智慧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学研究逐渐从“智能”转向“智慧”。智慧服务是继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后又一新的发展阶段,并将成为情报服务的主流理念与方式[12]。对图书馆领域而言,“智慧”一词应用到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智慧”不能仅限于技术应用的智慧,还应该有更宽广的内涵和实践意义。智慧图书馆不仅是当前学界和业界追求的一种具体的图书馆形态,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上看,智慧图书馆更是一种图书馆需要长期坚守的发展理念[13]。2019年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重点围绕“智慧时代的情报学创新发展:知识融合”这一主题,搭建开放自由、兼收并蓄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更有效地整合相关研究,开拓情报学的研究领域,使之更好的适应智慧时代的变化。2019中国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以“跨界融合智慧——新一代智慧图书馆”为主题,力图为全国高校及中小学图书馆搭建一个学术、业务、技术交流的平台,从校园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不同角度,探讨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技术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创新了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外学者P. F. Yeh也通过大量案例说明了在未来情报服务中人工智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指出了情报的智慧服务是未来情报服务发展的方向[14]。
  4.3  融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在科学交流中的广泛应用, 不同学科间的纵横交叉与相互渗透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学科之间关系的动态发展往往通过知识流动的形式来维系,正是这些动态变化的知识流动促进了学科发展,加强了学科联系,同时也传导着学科变化[15]。在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与研究生教育论坛中,各位与会专家主要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一级学科融合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总结:马费成强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应与时俱进,要不断接收新理念,不断跨界融合;冯惠玲在讲话中指出,泛在数字信息环境下,学科正趋于数字化、社会化和知识化转型,青年教师应该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培养交叉能力,不断融合创新,用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引导学科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李广建等提出,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的发展趋势为走向知识融合。已有的知识融合研究成果,对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创新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支撑作用;情报学作为一门研究知识的学科,有必要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积淀和优势,深入研究、总结、发现知识融合在情报活动中的机制机理以及方法和技术[16]。   4.4   开放
  学术知识的传播方式从书信等的非正式形式逐渐发展为目前利用开放获取进行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新模式,旨在创建一个更为开放的科学传播与共享体系,读者可以免费获取文献并进行自由传播[17]。跻身科学研究开放、透明的大时代,作为与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知识服务密切相关的图书馆有必要尽早立足于自身发展需要,重新思考和设计开放科学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战略,提高核心业务能力[18]。2019竞争情报上海论坛(SCIF) 暨国际科学技术信息理事会(ICSTI)年会以“开放科学与开放创新”为主题,集结情报、信息、科技和企业界人士共同分享开放科学和开放创新的最新发展态势,探讨在开放理念下竞争情报的服务模式、演化路径及发展愿景,研究竞争情报如何在人类共同受益的科学技术领域推动开放科学,助力国家、地区、产业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开放科学已成趋势,图情档应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资源建设模式,引领开放科学发展。开放环境彻底改变社会知识的供给与消费生态,使图书馆的传统优势与功能受到严峻挑战。作为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应在新型环境中创新发展路径,获得社会赋能,规避发展风险,以更高水平的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保持在开放社会中的文化与信息主流地位[19]。
  5  会议关注度分析
  会议关注度显示出不同学术会议的受关注程度,由于本研究依托“图情会”公众号平台,公众号平台的粉丝数量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使得会议的阅读量有所差异,因此,对会议关注度进行分析不能仅仅考虑阅读量。由于阅读量与关注数量相关,本研究采取的方法为建立一个衡量指标:会议阅读量与当时粉丝数的比值,将此比值记为a,比值越高,关注度也就越高。以下从国内外会议关注度和线上线下会议关注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5.1  国内外会议关注度
  将a值按照大小排序,得到表2(仅选取排名前10的学术会议),对表2中的会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7。
  其中,蓝色代表国际会议,红色代表国内会议。由于排在首位的ASIS&T的a值远高于其他会议,因此,为显示会议整体情况,图7将ASIS&T进行人工剔除显示。从图7中可清晰看出,国际会议的a值总体上要大于国内会议的a值。除ASIS&T之外,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JCDL、CIKM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会议。计算出国际会议与国内会议的a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245、0.086,相差较大。整体来看,国际会议关注度高于国内会议。其原因可能是,报道国际会议的公众号较少,且没有统一的资源发布平台,各个国际会议的来源多是官网。而“图情会”会定期关注国际会议,是一个汇集国际会议信息的平台,节省了在各大官网查找并关注国际会议信息的时间。国内会议除可以从官网获取之外,还可从其他渠道如杂志公众号等获取,而不局限于“图情会”,所以产生了分流。需要注意的是,高关注度的国际学术会议也体现了学者对国际会议的重视。纵观图情档学术会议,一些专业、影响力大的会议也都是国际会议,比如JCDL、ASIS&T、iConference等。
  5.2  线上线下会议关注度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学术会议交流的步伐,许多图情档学术会议只能延期或者取消。后来,大多学术会议都改为线上会议。形式的差别造成了会议关注度的差异,会议带来的影响力也较之前线下会议有了较大区别。在219場会议中,线上会议举办67场,占比高达30%。由于线上会议统计结果多为国内会议,因此,对线上会议关注度进行对比分析时仅对线上会议与线下国内会议进行分析。
  如图8所示,橘色代表线下会议,蓝色代表线上会议。很明显可以看出,线下会议有很多极高值,也有一些极小值。而线上会议则分布比较平均。所以从图上很难看出线上会议与线下会议的关注度差异。因此,对线上会议及线下会议a值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分别为:0.07、0.09。目前来看,线上会议关注度依然低于线下会议,但是差距较小,线上会议依然有上升的空间。线上会议在我国学术界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基本可以与线下会议达到相对平衡,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线上会议有可能会成为主流。
  对线上会议使用平台进行分析的结果见图9。从图9中可以看出,线上会议依托的平台较多,如腾讯会议、学术志、知网在线、Zoom等,其中,腾讯会议在众多平台中使用频次最高。这可归因于其强大的功能,如线上多人会议、同步直播等,更加方便快捷。其次像学术志、知网在线、直播平台使用频次次之。不同的学术会议会根据自身需要挑选合适的平台。不难发现,在线上会议召开的平台中,社交媒体平台也参与其中,像哔哩哔哩、抖音等都协助了线上会议的转播,无形中扩大了学术会议的传播渠道,增加了学术会议的影响力。对于参会人员来说,线上会议的参会不再局限于某个地点,参与渠道也更加多样,会议的整体关注度有所提高。
  6  结语
  通过对2019年8月31日至2020年8月31日召开的会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时期图情档学术会议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1)国际会议关注度高于国内会议关注度。本研究通过对会议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线上会议拓宽了会议举办的渠道,参与会议更加便捷,会议关注度更高,但国际会议的关注度整体高于国内会议。短期内国内会议关注度想要超越国际会议依然十分艰难。
  (2)会议召开逐渐形成以武汉、北京、上海三个城市为中心的图情学术圈。从会议召开的单位和地点来看,以中部的武汉为中心点,向北辐射北京、向东辐射上海。图情档会议正形成以武汉、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学术圈子。从其他城市来看,广州、南京也不容小觑,在未来可能出现“五足鼎立”的局面。总而言之,图情档学术会议召开地点主要集中在图情档领域学术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而且大多都有高校参与。   (3)学术会议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疫情影响,很多学术会议都选择的线上召开的方式,线上会议关注度与线下会议关注度差别较小。虽然线上会议会受到网络的影响,专家的交流也只能通过线上提问的形式,无法面对面地交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线上会议也可实现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交流。线上会议便捷性的优势是线下会议无法比拟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会议交流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尝试新的交流方式的机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线上会议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未来,线上会议成为一种与线下会议平行的常态化会议方式大有可能。
  (4)会议主题主要围绕创新、智慧、融合、开放展开。研究发现,会议的主题紧随着图情档学科的发展而变化,在过去的一年中,会议主题整体呈现出创新、智慧、融合和开放的特点。创新主要是领域在新时期的变化,也体现了征文内容新、征文形式新、会议主题新;智慧主要体现在智慧服务以及智慧图书馆;融合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融合以及跨界融合;开放主要体现在在开放理念下,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大数据方法切实推进图情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满足社会提出的新需求。
  本研究的不足为:首先在对召开时间进行分析时,可以增加对召开月份的具体分析,但是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的学术会议可能会推迟,会造成数据误差,所以没有进行研究,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多找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其次,在对关注度进行分析时还可以再深入一点,比如,可以找到会议信息的转发次数、分享到朋友圈次数等进行详细会议关注度分析。此外,由于图情会公众号报道信息不够全面,也会存在一些误差。
  参考文献:
  [1] 殷晴.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术交流服务现状调查及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18): 13-17, 23.
  [2] 惠澜, 殷环环, 顾烨青.“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9, 37(3): 5-12.
  [3] 樊振佳, 翟羽佳, 阎嘉琪.守正拓新 开放融合——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J]. 图书与情报, 2019(6): 125-140.
  [4] 靳嘉林, 张甲, 王曰芬, 等.新时代、新挑战、新策略——“2018年学术图书馆发展”高端论坛会议综述[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9, 37(3): 13-17.
  [5] 冉从敬, 何梦婷.新时代图书馆学变革与发展:开放、融合、智慧——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会议综述[J]. 图书情报知识, 2019(5): 22-31.
  [6] 李新来, 蔡逸蓓, 李丹阳.信息科学研究前沿与热点——2019年ASIS&T年会综述[J/OL]. 图书馆论坛 [2021-02-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00219.1112.002.html.
  [7] 杨思洛, 祁凡.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开放、融合、拓展——第17届ISSI会议综述[J]. 图书馆论坛, 2020, 40(6): 28-38.
  [8] 王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守正与出新——“2019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术期刊高峰论坛”会议综述[J]. 图书与情报, 2020(3): 134-139.
  [9] 初景利, 张颖.以信息和数据为核心构建图情档学科体系与能力[J]. 文献与数据学报, 2019, 1(1): 21-31.
  [10] 闫慧.青年学者论图情档一级学科核心知识及发展方向——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沙龙会议述评[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9, 45(1): 121-127.
  [11] 马费成, 李志元.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前景[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 46(6): 4-15.
  [12] 黄幼菲.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扬弃和“飞跃”:公共智慧服务[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 36(2): 26-30.
  [13] 夏立新, 白阳, 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8, 44(1): 35-49.
  [14] YEH P F. The case for using robots in intelligence analysis[J]. Studies in intelligence, 2015, 59(4): 1-8.
  [15] 丁子涵, 王芹, 蒋卫荣.从引文分析看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學科融合[J]. 档案学通讯, 2012(2): 25-29.
  [16] 李广建, 罗立群.走向知识融合——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的发展趋势[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 46(6): 26-40.
  [17] 章成志, 胡志刚, 徐硕, 等.全文本计量分析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与新探索——2019全文本文献计量分析学术沙龙综述[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0, 10(1): 111-117.
  [18] 赵展一, 黄金霞.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分析——以OpenAIRE为例[J/OL]. 图书馆建设:1-12[2021-02-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00921.0859.002.html.
  [19] 陈传夫, 李秋实.开放社会与图书馆发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 46(1): 16-37.
  作者贡献说明:
  杨思洛:项目指导,论文修改;
  刘华玮:研究方法确定,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
  董嘉慧:论文撰写,论文修改;
  肖敖夏:论文修改。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意义]基于文章的关键词和标题分词,分析关键词和标题分词的多样性以及基于二者绘制的知识图谱的差异。[方法/过程]爬取中国知网2010-2019年研究主题为“学术不端”的相关论文,采用多样性指数定量分析文章关键词和标题分词的特征,并通过CiteSpace软件定性比较基于关键词和标题分词所绘制知识图谱的架构。[结果/结论]关键词的丰富度(S)、多样性(H’)和均匀度指数(EH)均异于标题分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知识萃取是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抓手。通过知识萃取,能够让个人和组织少走弯路,并有效放大知识管理的价值。[方法/过程] 在总结知识萃取实践基础上,提炼出知识萃取的四大典型实施模式及成果推广“三力”模型,企业知识管理推动者可以根据组织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设计适合自己的落地方案。[结果/结论] 知识萃取是知识工作者迈向资深专家必备的基础技能,也是组织进行知识管理再上一层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印度拥有较完备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和人才培养体系,其在阅读服务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首先采用网络文献调查法对印度从事图书情报学教育的院校进行调查,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开设的阅读服务类课程。[结果/结论]发现印度有两所大学系统地开设3门阅读服务类课程,这些课程涉及的服务对象覆盖儿童和成人两个代表性群体。课程内容全面,通过学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当前环境方面的挑战已成为我国敏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梳理已有环境规制文献,分析其研究热点的演化过程,对环境规制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选取我国199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2日环境规制领域的1 473篇核心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手段进行时间切片处理,以关键词为核心、以研究热点聚类分析等为基础,厘清环境规制领域的研究演进历程并预测未来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用户获取和分享健康信息的重要方式,分析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可以掌握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提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梳理国内外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相关文献,首先对影响个体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行评析,然后对研究视角进行分类,主要从个体的人口统计特征、心理特征、健康平台和任务类型4个方面对影响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进行系统性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以新冠疫情为突破口,弥补图情界在公共知识管理方向上的缺失,做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知识管理研究。[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分析比较,得出适合我国的公共知识管理发展模式。[结果/结论]通过研究面向公共安全的公共知识管理,能够降低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保护承灾主体。  关键词:公共知识管理 公共安全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分类号:G250  DOI:10.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数据时代给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均带来了变革,同时也给传统的知识管理研究带来了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环境,知识管理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并就面临的挑战和变革迎接和拥抱新技术。[方法/过程]分析知识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 探讨大数据时代知识管理的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知识管理在数据时代的发展方向。[结果/结论]知识管理在数据时代并没有消失,大数据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管理过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从SOR视角探索手机网络游戏中辍意愿产生的原因,拓展中辍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为手游用户维系提供一定的建议。[方法/过程] 以SOR模型为基础,构建手机网络游戏中辍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在线问卷收集251份有效数据,利用SPSS和SmartPLS软件(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信息过载、(低)游戏品质、(高)转换成本显著正向影响情绪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以符合新环境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知识环境和知识管理的演进,讨论了网络化学习的内涵,及其与开放创新的关系。[方法/过程]通过经典文献的回顾和案例分析,介绍知识管理的演进、网络化学习以及开放创新的要点,以及它们应如何在企业、大学等组织团体中实施。[结果/结论]网络化学习通过网络连接了人与信息,cMOOC体现了网络化学习的要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介绍国际图联知识管理专委会的基本情况及近年工作,并从业界角度展望知识管理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对国际图联2017-2019年知识管理专委会会议进行梳理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介绍知识管理专委会的具体工作以及未来知识管理的发展前景。[结果/结论] 国际图联知识管理专委会对扩大知识的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我们应该将知识管理大胆引入到图书馆,使之成为活跃理论,并通过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