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葛粉中优质的淀粉含量高,葛粉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是理想的保健食品。葛营养价值较高,素有“江南人参”的美称,容易保管加工,也可以制成葛粉、葛干食用,葛叶又是高级的畜牧饲料。种植葛根投资成本较低、产量高、见效快、易管理,一年种植多年收获,是短平快新产业,是农民快速稳定增加收入的项目。
  关键词:葛根;栽培;技术
  1  葛根的生物学特性
  葛根、豆科落叶多年生藤本植物,別名、葛条、粉葛、甘葛、葛藤、葛麻。基原、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葛根的藤茎(葛蔓)、叶(葛叶)、花(葛花)、种子(葛谷)可供药用。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葛藤长约达10m、全株披黄褐色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盾状着生、卵状椭圆形、中央小叶菱状卵形或宽卵形、侧生小叶斜椭圆形、两面披糙毛、背面较、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萼5、上面两齿合生、下面齿较长、内外面均披黄色柔毛、花冠蝶形、蓝紫色、长约1.5cm;荚果线形、长5~10cm、扁平、密生黄褐色长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
  2  葛根的繁殖
  2.1  播种繁殖
  在每年9~10月,荚果成熟时,将荚果采回,经过晾晒后脱粒,去除杂质后,留下种子储藏备用。在翌年春季时,气温回升,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准备播种,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地,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再进行播种。播种可穴播或条播,播种时要注意播种密度,在出苗后要及时间苗。结合中耕除草,等到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适时定植。
  2.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选择母株上生长1~2年的粗壮葛藤,将其每2~3茎节剪成一段,插入疏松湿润的土壤或细沙中,利用其再生能力,约一月后即可生根,之后即可形成新的植株。此方法因为插条紧缺,所以不适宜大批量的繁殖幼苗,而且抗病性较弱,极易积累大量的病毒,使葛根的品种退化,降低产量和品质。
  2.3  根头繁殖
  根头繁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葛根的地下根茎进行繁殖,在冬季采挖收获时,将生长健壮的根系根头切下10cm左右的长度,直接栽入生产地即可。在翌年春季后,即可生长出新的幼苗,待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及时移栽到种植地。
  2.4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和扦插繁殖有些类似,一般在夏季时进行,在夏季植株生长茂盛时,选择生长粗壮、无病害的葛藤,每隔1~2节处,把节下的土壤挖松,将土堆压节上,把节压于土内。埋入土壤的茎节可以用刀划几个口子,在干旱时要浇水,以利尽量生根,生根后及时追施稀薄的肥水,去除杂草。待翌年春季发梢后,将其剪下成为单株,再起苗移栽。
  种植葛根的主要优势是:投资成本较低、产量高、见效快、易管理,一年种植多年收获,是吹糠见米的短平快新产业。
  3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3.1  选地
  葛根对对气候、地理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强。土地条件要求不严,但葛是需肥较多的作物,要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性良好的沙质、红壤土生产性能最好。排水不良、常年积水的地块不适合栽植。
  3.2  精细整地
  葛根种植地块要提早整地,通过冬季冻融交替,使土壤充分风化,提高土壤肥力,地块整理时清除杂草、枯枝、石头后深耕,耕翻30cm以上,耙磨整平土面,做成宽3m左右的高畦,在畦面按行距约1.5m,株距0.65m开两行定植穴,可种植500~600株/667m2。坡度在25°以下的坡地,整地方式有挖穴、挖沟整地两种。挖穴或挖沟前,全垦深翻松土,深度15cm。挖穴整地在全垦松土后按1~1.5m宽的水平条带,挖60cm见方的洞穴,洞穴间距1.5m左右,栽300~500株/667m2。开沟整地在全垦松土后依地形沿等高线挖沟,规格为宽、深80cm,沟距1m,一般栽300~600株/667m2。
  3.3  施肥
  葛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基肥、提苗肥、花果肥、叶面肥一样都不能少,所以有机肥和钾肥是葛栽培过程中大量需要的肥料。早施提苗肥,提苗肥施用氮肥为主。重施花果肥,花果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复合肥和速效磷为辅。巧施叶面肥,冬季应增施过磷酸钙;基肥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667m2,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入300~500kg/667m2草木灰;基肥要与细土混合均匀,施于穴中或沟中,然后再覆盖细土。
  3.4  定植
  冬季葛收获后,需要选择合适的种葛,要求是健康无病虫害和机械伤害的、大小适中的块茎。催芽育苗要在第二年的春天进行,使种葛在三月底四月初时可以萌发长成80~100cm长的茎蔓,即可定植。即将定值的茎蔓插条要选择短而粗壮的部分,通常取茎蔓的中、下部,带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枝节。定植时,插条应斜插在整理好的葛墩(葛垄)上,再填土压实,阴、晴天及时浇灌定根水。定植不可过深,以葛枝节略埋进地面一厘米左右、幼芽刚露出地面为宜。
  3.5  管理
  施肥:当定植苗高20cm后,需要追肥2~3次,追肥前应将土锄松,稍离葛苗基部,以腐熟稀释人粪尿为佳。以后每隔20d重复浇一次,施用浓度和施用量逐次加大;在块根形成后并迅速膨大时,应重施一次追肥,腐熟稀释人粪尿用量1500kg/667m2,加磷酸二氢钾15kg/667m2,或穴施复合肥30kg/667m2;在块根收获前15d,停止追肥。   浇水:葛属于耐旱作物,宁可稍干,切忌过湿,一般是在定植后浇小水,促进发苗,平时结合施肥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除草:葛的除草方式基本为中耕除草,通常在幼苗期杂草滋生时进行中耕,中耕深度以4~5cm为宜,在块根形成后以后一般不进行中耕。
  4  葛根的病害
  4.1  葛根根腐病
  葛根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连续多次,重茬种植的地块,这是一种土传病害,葛根根腐病病菌大多是因为带病苗传入,经过多年重茬之后,土壤中的营养比例失衡,抗病能力降低,引起根腐病菌的滋生而发病,主要发生的时间在高温多雨的五至九月份。由于葛根主要收获的是地下根,根腐病是最大的障碍,在带有病菌的地块,葛根从苗期一直到块根形成,都有可能染病。最初染病可见植株基部,接近地表处的外表皮,有浅褐色病斑,病斑处有水浸状,随着病害加深,病斑颜色加深,随后根系出现坏死,地上部分萎蔫,挖出受病的快根,横切之后可见,病变后呈现红褐色的维管束,后期块根出现黑褐色干腐。
  葛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引种葛苗的时候,严禁带有病害的苗子进田,葛根适应性较强,在一般的土壤中都可以进行生长,适宜的pH值在6~8之间。为防止病害的发生,葛根最好种植在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土壤中,疏松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大雨之后不存水,排灌方便,生长期间葛根垄面和四周能享有充足的阳光。葛根一般从种植到收获大约2~3年,因此、在种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kg/667m2,45%控释肥60kg/667m2,生物菌肥50kg/667m2。一般按照行距1.1m进行种植,增加通风透光的能力。做好排水沟,在大雨过后,能及时排水。采用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使用恶霉灵+乙蒜素+生根壮苗剂,在发病初期进行灌根。
  4.2  葛根锈病
  葛根锈病主要危害地上部分的叶片,在高温高湿的种植环境下容易受病,发病后叶片表面逐渐蔓延有铁锈色粉末,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片制造营养严重受阻,从而影响地下根的生长,导致葛根产量降低。除了要进行合理的密植,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戊唑醇75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也可使用15%粉锈宁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喷洒防治。或者使用22%嘧菌酯,戊唑醇复配制剂1000倍液+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
  4.3  叶斑病
  四月开始发生,直到地上部枯萎都能为害,尤以春雨连绵期发生严重,除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菌原,增施磷钾肥外,发病期间喷1:1:100波尔多液,每隔七至10d次,连续3~4次,能适当控制病情发展。
  4.4  炭疽病
  为害严重是在六月下旬~八月上旬。可采取生物药剂防治,在展叶后喷波尔多液,每隔一字两个礼拜一次,连续2~3次。同时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销毁,并喷代森锌500倍液或退菌特800~1000倍液,每隔7d1次,连续2~3次。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5  葛根的虫害
  5.1  金龟子
  成虫在五至六月份夜间出来取食叶片。严重者仅剩下叶脉。防治方法,可用灯光诱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叶面防治,同時抖动葛藤,利用其假死性落地后捕杀。
  金龟子成虫清晨活动迟钝,可趁机捕杀成虫。对幼虫蛴螬,冬季适时深翻消灭越冬幼虫。
  5.2  蟋蟀
  主要吃幼苗。
  防治方法:每667m2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杀。
  5.3  斑蝥
  七至八月在葛根开花期,咬吃花朵,咬食花瓣。
  防治方法:可在早晨趁露水未干、飞翔不便时,捕捉灭杀,也可以捕捉后再用白酒闷死,斑蝥晒干后可供药用。
  5.4  地老虎
  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为害盛期。除做好田间清洁,消灭卵和幼虫寄生场所外,可于春季成虫产卵前,用红糖6份,酒l份,醋4份,水2份,加少量敌百虫配成诱杀液,装在容器里放在田间诱杀成虫。
  参考文献
  [1] 钟小润.葛根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百事通,2003(14):33.
  [2] 钱秀英.葛根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4):35.
  [3] 王成.野生葛值得开发利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1996(5):63.
其他文献
9月11日至12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农广校组织2021年高素质农民茶叶生产培训班学员44人前往黟县、黄山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学员们实地参观了黟县美溪乡的黟山石墨茶展陈中心、研学基地手工茶体验馆、加工包装车间等地,随后,在弋江源茶学堂上,黟山石墨茶非遗传承人李明智向学员们详细分享了“传承石墨茶文化,开启茶企创业路”的经历;国家一级评茶师李诗涵介绍了石墨茶的种植、加工、包装、销售、茶旅文学等模式
期刊
9月12日,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农广校组织50名茶叶种植学员到枞阳县内优秀农业企业和示范园区开展观摩考察和交流活动。  在枞阳县白云生态园林远教学用示范基地,学员参观有机水果葡萄、猕猴桃等规模产业,并和基地负责人吴权明交流水果标准化种植技术以及品牌果品销售情况,同时进行了水果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在安徽武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千亩休闲农业观光区,学员深深被年轻公司老总丁银五返乡创业、投资农业、建设家乡
期刊
9月9日,重庆市大足区农广校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暨農村致富带头人蔬菜产业班和特色经济作物班同时开班,此次培训为期15天,来自大足区各个镇从事蔬菜及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入乡人才、种植大户等农村致富带头人共12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特色经济作物班培训课堂上,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处长马平老师,以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对重庆经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新举措等
期刊
李庄,四川南部长江边上一个平静的小山村,长期来如果不是被人故意遗忘,也给人陌生遥远的感觉。今天,在两岸形势出现积极变化的背景下,它被“发现”了……    每块石板都留下了大师的脚印    走进李庄的那一刻,记者的心情相当复杂。想象着六十多年前,这里该是何等的“风光”——那是今人在承平语境下的想象,小街上行走的,都是些星光灿烂的大师:傅斯年、李济、吴定良、董作宾、梁思成、童第周,还有英国著名学者“中
期刊
摘要:农林人才建设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保障实施,农业现代化实施急需建设富有特色的新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对农林人才基础内涵进行梳理,阐述了农林人才竞争力以及农林人才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并尝试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主体进行分析,理清农林人才竞争力主体间的链状关系,并从基础专业技能、创新发展能力、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构建农林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认为人才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是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农林人
期刊
摘要:对较具代表性的银菊、杜仲及蒲公英橡胶草的开发历程及现状进行阐述,指出天然橡胶替代资源开发存在的困难,分析该领域的前景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天然橡胶;替代资源;开发现状;前景分析;对策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交通、民生、医药、卫生等领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其中,30%自给率是国际公认一个国家橡胶产业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线,但由于中国
期刊
提要:本文利用CMIS模型组件对贵州省农村地区健康传播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贵州省健康信息传播中在人口变项,个人感知的幸福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贵州省农村地区健康信息传播的发展现状、制约健康信息传播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地区;健康信息传播;CMIS模型组件  0 引言  2019年12月我国开始出现新型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爆发初期国家采取封闭管理的措施,但在这期间还是有许多人因为没有及时了解到疫情
期刊
摘要:胡蜂在陕南山区危害严重,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性情凶暴,攻击性强,营巢地点隐蔽,防除较难。近几年由于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加之陕南移民搬迁安居工程使边远交通不便的群众入住安置点,山林人为干扰明显减少,胡蜂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多,胡蜂伤人事件日益递增,为此,了解掌握胡蜂生态习性和防控技术,对于减免胡蜂伤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胡蜂;生态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是“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江苏省灌云县农业学校在坚持党的领导、创新教育形式、发展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构建了形成了以“以人为本、多元融合、立足现实、突出特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农民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敢創新、能致富的乡村人才,为灌云县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本文总结了相关经验并提出未来的改进
期刊
摘要:魔芋种植过程中,土壤、温度、水分、病虫害等均会影响到魔芋的质量与产量,因此需要在魔芋栽培新技术上来下功夫应对魔芋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魔芋;栽培  魔芋栽培种植时,受条件的限制的影响,魔芋生长范围不宽泛,就是在秦巴山区的适生区内,也一定的地域限制、特别是魔芋人工驯化种植以来,由于魔芋对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高,适量的水分、适宜的土壤、病虫害发生较少的生长环境,才能够满足魔芋的正常生长,因此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