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镇压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在台湾干了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回归祖国60周年。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人民遭受了比祖国内地更深重的苦难,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了解了这段历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统治优越的论调也就不攻自破了。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的《马关条约》,日本以刀架在清政府脖子上的方式,强行获得了觊觎已久的台湾。
  消息传出,全国舆论大哗。台湾人民在听到割让台湾的消息后更是悲愤交织,以进士丘逢甲为首,台湾绅民数度上电清廷,反对割让台湾;台北人民在《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天“鸣锣罢市”,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台湾人民最终不得不拿起武器,走上武装抗日保台的道路。
  
  残酷的武力进占
  
  1895年5月25日,丘逢甲、林朝栋等台湾士绅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清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设议院、筹防局和团练局,准备不奉清廷号令,自主抗日,但同时又以“蓝地黄虎旗”为国旗,定国号为“永清”,以表示永远心向大清之意。民主国以南部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最为有名,结合地方人士自发组织的义军,有力地打击了前来接收台湾的日本殖民者。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以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首任总督,并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武力接收台湾。日军军舰到达淡水港附近,遭到了守军的强烈抵抗,日军见淡水港不易攻下,便改由三貂角附近的澳底登陆,6月2日日军占领基隆炮台。同一天,清朝代表李经芳与桦山资纪正式签订割台协议。唐景崧、丘逢甲等民主国的领导者见情势危急,纷纷内渡。领导中心一失,台北城内便陷入了混乱……日军拿下台北城后,于6月17日在巡抚衙署举行总督府始政仪式,宣布开始统治,这个日子被日人设为“台湾始政纪念日”。
  然而,日军向南部推进时却遭到了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与各地抗日义军的顽强抵抗。在桃园、新竹、苗栗,义军与日军的战斗都相当惨烈,六七月间,义军一度反攻新竹,歼灭日本骑兵于大湖口,刘永福也派吴彭年率黑旗军北援,在新竹、苗栗一带与日军相持一个多月。8月初,日军大举增兵,分三路向台南前进。8月中旬,日军攻下苗栗,下旬在彰化八卦山与抗日军发生激烈战斗,10月初嘉义沦陷,义军死伤惨重,刘永福手下大将吴彭年、吴汤兴、徐骥等陆续死难,在日军优势兵力进攻下,刘永福部腹背受敌,孤立无援。最后刘被迫潜至安平港,内渡厦门。11月18日,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全岛平定。在武力接收台湾的过程中,日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历时五六个月,前后数次增兵,投入兵力达七万多人,伤亡(包括病亡)和因病减员达1.1万余人(日本人自己承认数字,一般认为比较保守),才基本平定台湾军民的抵抗。
  
  “焦土政策”平定抗日武装
  
  “台湾民主国”的瓦解并不意味着台湾抗日运动的停息,台湾人民的武装斗争仍在全台上演。这一时期,日本所占领的只是台湾的大都市,对乡间和山区控制力还较弱,许多义军纷纷转到地下,各地武装抗日行动层出不穷,使日人疲于奔命。并称“抗日三猛”的简大狮、柯铁和林少猫等便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抗日义军首领,分别在台湾北部、中部和台南领导抗日武装。恼羞成怒的殖民统治者为镇压抗日武装,残忍地实行焦土政策,台湾人民被屠杀者难以计数。到1898年,日本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与“民政长官”后藤新平改变策略,一面颁布“匪徒刑罚令”进行严罚及扫荡,一面制定“土匪招降策”诱降抗日分子,然后再在“归顺”仪式中,集体屠杀。日本人著的《日本殖民地政策一斑》一书就承认,诱杀抗日分子达16000人。迫于形势的压力,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北部的义军首领简大狮也曾宣布“归顺”日人,但他没有缴械,不久,日本人不讲信用,简大狮重又上山,继续开展抗日斗争。日本人前去劝降,被击毙。恼怒的日军清剿不成,以军警混编为十四路进山围剿,简大狮在台湾无法立足,潜回漳州。日寇获知,胁迫清廷围剿。简大狮被清军抓获并被“引渡”给日本殖民政府,受尽酷刑后被杀害。战斗在高屏一带的林少猫不为招抚政策所动,日人请绅商出面斡旋,林少猫提出条件,划后壁林(今高雄林园、小港一带)一地为义军自治区,官吏不得擅入,外出时可携武器,族党系狱者免罪释回等,日人皆一一答应,并在“归顺式”时将准许书交林少猫,这对日人来说,可谓一大耻辱。林少猫在后壁林三年,开垦经营,隐然成为国中之国,日人更如芒刺在背。1902年总督府决然下令调集大军,在重炮猛轰及舰艇的掩护下,激战六七小时,终于攻破堡垒,林少猫战死。林少猫之死为日本据台初期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运动划下了一个句号。
  
  用毒气弹镇压起义
  
  1906年以后,台湾局势逐渐平静,游击武装多被瓦解。日本在台湾推行警察政治,对台湾人民的控制日益严密,但日资企业入侵使臺湾人民在经济上遭到压榨,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者的剥削与高压,台湾人民多借宗教与帮会进行秘密抗日运动,包括1907年蔡清琳领导的北埔起义,1912年刘乾率领革命党与农民武装、反对总督府支持日本财阀霸占竹林所有权的林杞埔起义(又称竹林事件),受辛亥革命影响罗福星等人计划在苗栗起事(但事前被警察破获)等一系列抗日事件,以及1915年余清芳、江定、罗俊等人领导的西来庵事件(他们借助秘密宗教进行抗日活动,但在联络起义前被发现,仓促起事,终为日人所镇压)。
  西来庵事件平息之后,台湾人民的抗日运动转向反殖民、争民权、争自主权的民族运动,此时日人统治台湾已久,台湾人的抗日运动也完全脱去武装抵抗的色彩。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许多弱小民族都经历了民族觉醒。于是,台湾一些新兴知识分子在民族情感的支持下,以争取台湾的民主、自治,进而争取自决、自主为目标,继续和日本对抗。这些运动对殖民当局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总督府为打压这些知识分子的行动,甚至以违反治安法为由,发动全岛性的大检肃。不过,殖民当局的横暴并未达到效果,反而激起台湾人民更多的关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湾被卷入战争体制中,日本人采取全面镇压政策,参与社会运动或政治运动的人,不是被捕下狱,就是被严密监控,政治运动、社会运动逐渐消沉。
  在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原住民的抗日活动,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30年的“雾社起义”。雾社位于台湾中部的南投县,靠近著名的日月潭,因这里长年云雾缭绕而得名,该地住有泰雅族赛德克亚人的12社(相当于部落)。日本山地警察对原住民积年累月地压迫剥削,强制劳役、诱奸妇女,激起山地民众强烈愤怒。1930年10月27日,玛黑步社首领莫那鲁道率领山胞300余人,分队袭击附近的警察分驻所13处。同时进袭雾社警察分室、学校、邮政局、日本人官舍等,砍杀了各地警察及雾社公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的日本人。起义爆发后,总督府出动5000多人于31日开抵雾社,并用山炮向起义军轰击。起义军退至山谷,筑起工事,誓死抗击。日军久攻不下,11月18日出动飞机公然施放国际上禁用的毒气弹,大部分起义者死于毒气之中。起义最终失败。经此事件,雾社原住民人口由原来的1400人减至500人。
  包括原住民在内的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台湾的武装抗日史从一个侧面对今日那些仍在鼓吹日本殖民统治优越论调的人予以了有力反击。
其他文献
当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再次出庭受审又再次休庭时,当许多人从萨达姆案联想到米洛舍维奇案时,我们梳理记忆,发现除了这两位被告总统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还有十多位前总统成了被告,他们中或者是对权力的放纵,或者是对金钱的迷恋,或是独裁,或是腐败。当然也有被美国视为眼中钉,推下台又推上法庭的。如今,他们或者身陷囹圄,或者待罪养病,或者逃亡海外。从这些曾叱咤政坛的巨人的“陨落”,我们能从中窥视些什么?   
期刊
1972年6月17日凌晨2∶30,华盛顿水门旅馆六楼,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内有五名非法入室的人被警方逮捕。  从一开始,这就被认为是一桩不寻常的案件。而在《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追踪报道下,它最终引发了美国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政治风暴,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两年后辞职。这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此后美国政府再出现丑闻,都会套用“门”这个字。而“水门事件
期刊
这部由法国人主持制定的“大法”却被法国人自己否决了。法国在欧盟的话语权和说话份量都会面临挑战。  5月29日,无论对法国还是对欧洲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法国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结果虽在意料之中,但仍然有如一场政治大地震,不仅震撼了法国,而且波及整个欧洲。    面对“大欧洲”的不情愿    法国一直是欧洲建设与一体化的创始国与火车头之一,此次却罔顾欧盟各成员国
期刊
中国的快速发展超出了美国的心理预期。在中美短暂的“蜜月”后,美国人再次用警惕的目光看待中国。在惊讶之余,美国的政界、学界都在思考对华新定位以及相应的新战略。    11月布什总统来华访问,两国领导人共同表示将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表明中美关系已脱离了“单一期”而进入了层层利益交织的“复杂期”。从冷战结束到现在,16年漫漫路。从以冷战思维对待中国到以客观、务实的方式与心态对待中国
期刊
继美国国会从4月开始连续通过多个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提案后,5月13日和18日,美国商务部又分别对三类和四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重新设置数量限制。与此对应,对中国不利的言论大量出炉。美国一些学者再次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将中国视为“敌人”的文章。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佩罗西更直言:“美国的中国政策——无论是民主党的还是共和党的,已经完全失败。”与三个月前相比,美国许多敌视中国的智囊机构大举出击,敌视中国的保
期刊
近期,中亚国家出现政局动荡局面。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策动暴乱行为,总统阿卡耶夫逃到邻国哈萨克斯坦,后转至莫斯科。4月4日,阿卡耶夫通过吉尔吉斯斯坦驻俄罗斯大使馆正式递交了辞职申请。4月11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批准阿卡耶夫辞职。  5月12日午夜,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安集延地区发生严重武装骚乱,造成人员伤亡。后来,骚乱演变为一场“要求现政权下台”的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15日,总统新闻局宣布,
期刊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然而,在离太阳最近的这片土地上,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一直未能终止。近代以来,西藏是西方殖民者特别是英俄两大国争夺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西藏成了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战略的一个棋子。在美国排兵布阵的棋盘中,中央情报局(CIA)充当了开路前锋。  这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与老牌殖民态度不同  与其他西方列强一样,美国势力渗入西藏也是从传教士和探险家开始的。18
期刊
众所周知,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在安理會内享有否决权,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联合国时授予五个战胜国的一项特权。    否决权的效用    对否决权的一般理解是,安理会的决议草案需有九票赞成才能通过,但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票反对,该草案就不能通过。然而,在《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议事规则中均无“否决权”(Veto)的字样。那么,究竟什么是否决权,其法律
期刊
从外交、经济、媒体反映等层面观察,国际上正涌动和出现新一轮的“中国热”;同时,消极表现从未停止,“中国威胁论”是为有关国家政府调整对华政策预做铺垫。    涌动着的“中国热”    近一个时期中国外交发生了很多事情。下面几件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国家主席胡锦涛5月的莫斯科之行,既与美、俄、欧各大国领导人共同缅怀了二战历史,又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时间虽短,成效显著;二是胡
期刊
5月中旬以来,美国掀起了新一轮热炒中国崛起及中美关系的浪潮。  在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上,中国著名影星章子怡成为封面人物,该期还刊登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各方面发展潜力的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从5月14日起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密集报道,内容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美国《大西洋月刊》最新一期,集中刊载了一批有关中国问题的学术文章。此外,美国之音、《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也有大量有关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