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投资新路

来源 :新华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wf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台海关系的良好走向下,海西拉开了重振区域经济的新蓝图
  
  破题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一抹春风带动了海峡西岸的复苏。从地方酝酿,到中央号召,一场区域经济大战正式拉开帷幕,此时,海西建设的投资浪潮已波涛汹涌。
  无论是何种政治环境,海峡两岸交往从来没有停止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海峡西岸的福建地区就与台湾有民间的商业往来;如今,福建省已成为海峡西岸的主要经济地区,最早在国内设立台商投资区、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对台渔工劳务输出点等,并以海峡西岸的独特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商投资。目前,台资已成为福建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
  福建区域经济的发展始于20多年前。1985年,国务院下发有关文件,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道,被辟為沿海经济开放区,可以说,这是福建的第一个春天。邓小平后来谈到开放闽南时说,这里是海外华侨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可以充分利用侨港澳台优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引进资金和技术。
  然而,二十多年来,福建并未出现类似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盛况,受制于台海政治局势,两岸三通迟迟没有兑现,闽南地区也未收获到如珠三角靠近香港的利好。虽然福建的厦门、马尾距离台湾相隔只有小小一道海峡,但两岸的经贸投资却需要经过港澳的停留和周转。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很多台商选择了深圳的近邻东莞作为他们的栖息地,加工制造业逐步转移到珠三角和长三角一些地区。在这种背景下,福建所谓的对台优势日益萎缩,曾与珠三角、长三角并称的福建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日渐尴尬。
  根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资料,台商对福建省的历年投资数量,虽然与上海市、江苏省相当,但累计投资金额仅56亿美元,只有上海市一半,江苏省的五分之一,跟浙江省规模差不多。今年前4月,台商对福建投资数量只有7件,投资额仅剩2800万美元。
  时至国务院《意见》颁发之时,海峡西岸迫切发展和崛起的雄心已经酝酿多年,在台海关系的良好走向下,海西拉开了重振区域经济的新蓝图。
  
  春潮
  《意见》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做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之后又一区域发展的重大决策,福州市政协主席陈扬富说,海西建设是历史上促进福建发展最好的一次机会,对福建来说,它的意义不比改革开放时小。
  《意见》在赋予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中明确指出,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鼓励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允许国家禁止之外、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各类台商投资项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落地,加快台商投资项目审批。
  两天后,一场汇聚着海峡两岸政府官员、经贸人士、民众代表的盛会——海峡论坛在厦门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大大小小50多项文化经贸活动在厦门、福州、泉州、湄洲展开,海峡两岸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胜况。在海峡论坛上,福建多个经贸项目引起了台商的兴趣,而当天桃园县县长朱立伦在厦门亲自主持了桃园航空城对陆资开放的说明会,这是台湾首次到大陆招商。海峡论坛开幕后的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八项惠台新政策,进一步为海峡两岸投资推波助澜,海峡西岸对台商敞开了投资、贸易、旅游、居住的大门。
  海西建设是两岸经贸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桥梁,同时也是福建经济崛起的第二个春天。“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给广州和福建特殊的政策,那是当时福建没有客观的条件,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政治上人员出现对峙的紧张局面,不利于迎接台湾的产业的转移,是政策有,环境不具备。”福州市政协主席陈扬富说,“现在既有政策也有环境,因为我们有相当的实力,有产业上比较完整的配套,形成了支柱的产业,港口、码头、铁路等基础设施,这个时候再密切台湾的关系,我相信是历史性的,会极大促进福建的发展,对促进统一也非常重要。”
  
  商涌
  2009年5月18日,台湾石化专区筹建处在泉港石化工业区正式揭牌,并签订了一百万吨油裂解项目框架性合作协议书。在国务院《意见》出台之后,台湾石化同业公会是到来泉州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考察团,在与泉港区签订了轻油裂解项目框架协议后,还即将在9月厦门“九八”投洽会上签订台湾石化专区投资合同。
  台湾石化专区是海峡两岸第一个完整产业链对接的专业园区,投资额高达60亿美元。据了解,石化专区将完成一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建设和配套工程,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700亿元,加上下游产品延伸项目,可带动新增年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推动福建省石化产业进入全国先进水平。
  泉港区委书记游祖勇表示,台湾的精细化工及产品营销都比大陆企业更有优势,但产品却很难打入大陆市场。专区落户泉港区之后,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也将跟随石化专区发展而扩大投资,此外,在泉港,台湾“中油”也计划投资设立润滑油厂,这些只是海西建设引来台商投资的局部风景。目前,落户福建泉州南安的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正加快与台湾光电产业的对接合作,打造海峡西岸光电产业龙头基地,截至目前,台湾恩地集团等4家台资企业已经落户该基地,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
  据相关数据统计,如今泉州累计批准的台资项目已有1000多个,投资总额数10亿美元。此前,泉州出台了《泉州市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到2015年计划引进50家台湾百强企业来泉州投资,累计实现实际利用台资40亿美元。
  对于海西建设,大陆已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而对此当地台商尤其是水泥业的台商受惠最大,也带动了他们新的大陆投资。北京至福州、昆明至厦门高速铁路计划明年动工,台泥集团主管表示,台泥已夺得福州到厦门高速公路等多处标案,取得水泥供应权,目前积极在福建寻找地点扩建厂区,台泥已和福建莆田市政府签订意向书,准备斥资6000万美元,2年内新建年产能400万吨的研磨厂及码头。
  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厦门对台的实际引资也不可小窥。今年1-5月,厦门市累计吸引合同外资4.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却实现了1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厦门市外资局副局长洪本祝分析,今年来厦投资的台资项目大幅增加,同时,来厦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总数也增加了,到目前为止已达到79个。
  截至2009年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7745个,实际利用台资478.8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我国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5%。
  
  对接
  大陆一直是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大后方。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桃园县县长朱立伦表示,20年前台商到珠三角是以加工出口为主要的投资项目,10年前当台湾的电脑、3C产业转移到长三角,上海、苏州、昆山等地已经发展成为电脑的主要生产地,今天和未来的10年,海西地区与台湾的合作将创造第三代台商到大陆来投资发展。
  如今,台湾产业转移呈现整体性、行业性趋势,已形成了海沧、集美、杏林、马尾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区,闽台产业对接步伐加快。在福建,以台资为骨干的电子、石化、机械等行业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机械行业以东南汽车为龙头,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吸引100多家配套厂商,形成年产值100多亿元的汽车城;石化能源行业的华阳电业、厦门翔鹭等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跻身大陆外资企业500强。
  台湾方面,“经济部长”尹启铭6月23日在与工商界演讲时表示,台湾当前正在进行与两岸经贸有关的工作,包括ECFA、开放陆资赴台、规划经贸营运区等,他目前也正在思考,大陆推出的海西经济区要如何衔接起来的问题。
  海西大规划推出以后,海峡两岸哪些产业将突显产业对接的优势?厦门台商协会会长曾钦照说,“很多产业都可以合作,比如光电行业,现在或许只是一个‘壳’而已,技术上不能在世界占有一席。要真正地做大做强,不光是在下游生产组装上的合作,还要延伸到上游核心技术的合作。”
  厦门市政协委员杨鸿明说,“海西提速后,第三产业、光电产业、动漫软件产业这三块将来会发展很好。特别是光电产业,台湾的光电产业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着顶尖技术,海西要抓住这个技术合作的机会,才能有大作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精致农业,未来可以往漳浦、漳州发展,我相信这块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早在3年前,福建省政府就出台的《“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意见,就加快闽台光电产业对接提出以福州、厦门为重点,以显示器产品为桥梁,与台湾整体光电产业全面对接,包括光存储、光输入、光输出、光通讯、光电组件和光电应用产品等,扩大和延长光电产业链,建设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光电产业基地。
  另外,为了更快更好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已規划与台湾先进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等10大产业对接。厦门市外资局副局长洪本祝表示,今年1月至4月厦门新设37家台资企业,台商直接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增长46%,今年新设的台资企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有纺织、服装、电器、机械制造、塑料器材、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也有金融、租赁、批发、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
  厦门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辉雄认为,福建要与台湾积极对接的十大产业中,食品、纺织等制造类产业具有基础性,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了这点;其次,大的台企扎根福建,台湾岛内的相关产业往往主动或者被动地跟着前进大陆,带来的就是一条完整产业链的转移;另外金融服务业,其实也可以算是“相关产业”,资金问题解决好了,台企在福建就更安心,所以直接跟台企的资金需求密切相关。
  五年来,台湾一批批金融机构先后来闽考察、开设分支机构、参股金融产业发展。台湾国泰人寿在闽设立分公司,台湾富邦银行入股厦门商业银行获银监会批准,台湾人寿和厦门建发集团合资的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台湾统一证券正式获准在闽设立办事处,台湾国泰世华银行正积极商洽参股福州商业银行。“现在很多在大陆的台商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这中间需要大量的金融借贷。我想海西提速后,两岸在金融行业的合作应该也会加大步伐,更多的台湾银行业、保险业可以进入海西,汇兑、借贷也会更加便利,这些都会对两岸产业合作有更多的促进。”厦门市政协委员杨鸿明说。
  
  平台
  无论是纺织、机械、电子还是金融业,为了迎接台资的到来,海峡西岸的各个城市都在摩拳擦掌,筹备两岸合作的投资贸易平台,期待台商进驻。
  去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明在两会提交了《关于尽快批准设立泉州(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建议》,他认为,新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条件已经成熟,其区域范围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希望尽快予以批准。不仅泉州,福州、厦门等城市都有着此类规划。
  目前,国务院在福建省已先后批准设立了福州、海沧、杏林、集美等4个台商投资区,总规划面积达到118.2平方公里。这些投资区吸引了华映光电、翔鹭化纤等一批台湾知名大公司、大财团进驻,已经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实际利用台资105亿多美元,有近600家投资额超过千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领域主要为资金、技术密集的电子、机械、石化、基础设施及商贸服务业。
  在农业上,福州、漳州两市获准成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2005年,经国台办和农业部批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从福州、漳州扩大到全省,截至去年,福建省累计批准台资农业项目2094项,合同金额26.2亿美元,农业实际利用台资位居大陆首位。如今,福建是大陆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平台最大、项目最多、台商农业投资最密集的省份。
  在海西建立两岸合作实验区是每一个海西城市的梦想,台商在实验区将享有税收、土地、海关等优惠政策,配套更加完善、便利,对台商进驻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大吸引力。2009年5月12日,福建省宣布将在中国第五大岛平潭岛,建立两岸合作的试验区,该合作区将有望争取第一个实行对台自由贸易区政策,目前福建省政府正在积极与中国海关沟通,未来在当地成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对台湾的部分商品进行关税开放的政策,而这也可望成为两岸ECFA(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先行试验区。
  
其他文献
城市和乡村常常是作为两个对立的概念出现的,前者意味着喧闹、多变和永无止境的追逐欲望,后者则意味着自然、平静和恬淡的生活状态。  也许就是为了寻找恬淡和平静,初夏时节,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位于金海湖畔的紫藤花开小屋。远远的看去,在青山绿水中一些木屋掩映其间,或依山而建,或依水而筑,或依树而建高脚屋宛如镶嵌绿荫中硕大“鸟巢”。    而此村落的中心点就是紫藤花开小屋。此美景绘制者李版主告诉我,原来
期刊
2017-05-24 新华商舆情监测中心  新华商讯 5月24日,从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直销系统”)获悉,著名上市国企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在直销企业名单内,同仁堂正式获牌。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构复杂,母公司旗下有六个二级集团、三个院所和两个储备单位,目前拥有三家上市公司。此次进军直销的公司——北京同
期刊
3G将催生新的行业性机会和新的行业,改变人们的生意和生活,这才是3G真正的魅力所在。    看电视、上网、炒股、可视通话……从今年下半年起,这些事儿在手机上都可以轻松完成,中国很多地方的手机客户将迎来真正的“3G”时代。到那时,手机客户“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只需换一个双模的TD手机,就可以立即享受3G的所有特色业务。  不仅如此,在整条3G“食物链”上,通讯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增值业务商已经
期刊
在陶瓷艺术领域,敢用且善用珐琅彩绘画的有几人?敢于将珐琅彩与粉彩并用与一炉来精确地表现主题的又有几人? 在景德镇,有两位大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过三十多次的精心试制,结合两位大师从事彩瓷绘画几十年的独特心得,终于成功研究出开创陶瓷新篇的六十周年国庆献礼瓷“粉珐彩祖国万岁”华诞瓶。而这两位一位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一位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蓝国华。    国庆橄榄瓶“祖国万岁”如芙蓉出水,皓月升空
期刊
金融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金融监管体系有什么样的漏洞,主要是因为金融监管者称职不称职,所以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更多的金融监管体系,而需要更好的金融监管者。      2009年4月8日,“商品大王”罗杰斯偕小女儿来华出席其新书签售活动。他称,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买美国国债,买的话一定赔钱。  他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希望我的子女在亚洲长大学习中文。”这位前量子基金合伙人在其传记《水晶球:吉姆罗
期刊
戴德斌先生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两岸的统一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这一天,位于北京海淀区复兴路83号的景藏健康大厦二层闻道馆,迎来了两位不平凡的长者。一位是年届83岁的连汝安教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4医院(即现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副院长、明朝著名御医连成玉的第八代传人。另一位是来自台湾的、年逾85岁的戴德斌先生,现任台湾中国统一建设促进会理事长、
期刊
海西建设的加速不仅让福建政府振奋,人民欢心鼓舞,也将专家学者的目光聚焦到了海西,对于海西建设引发的投资浪潮,专家自有观点。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在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同时,还需把“两门”(金门与厦门)打造成互为开放的试验区。两岸需要对接的、需要磨合的、需要试验的,都可以首先在“两门”进行试验,然后再向海西和台湾岛内扩展,将金门与厦门一起作为海东与海西的对接点、试验区、示范地,
期刊
在国家应对危机扩大内需时,河南准备抓住机遇,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使得我们的产业结构不断的高度化。      “4万亿”是当下最热门的词。之所以热,是因为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对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或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河南是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省,在中央1.18万亿的财政刺激资金下,河南也争取到了不小的“蛋糕”,加上地方配套资金的跟进,河南的投资份额十分巨大。但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此
期刊
羅渊书画
期刊
福建是全国重点侨乡。1000多万闽籍乡亲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福建海外华侨华人众多、爱国爱乡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平台作用,积极引进侨智,大力吸引海外侨胞来闽投资,引导更多的华侨华人支持和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闽籍华人华侨纷纷凝聚力量,共建海西。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晋江乡贤施子清:台湾的气候、地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