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我们需要通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这是最有效的手段与方式。小学英语教师应在自己平时的课堂里加上一个或者两个课堂游戏,在公开课或者是示范课上游戏教学更是少不了的。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开展教学游戏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地开展教学游戏还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对象是6-14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强、好玩的天性,而教学游戏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天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适当开展教学游戏,切忌一个人“唱独角戏”。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好奇心强、爱说、爱唱、善于模仿、善于表演等特点编选教学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在他们对英语有了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少个单词,更不是让他们去理解很难的语法,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借助一些动画和游戏来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游戏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这说明不是在每一节课每一环节都需要设计游戏。教师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实际设计教学游戏,游戏内容要与本课学习的内容有关,使学生在课堂上更集中注意力,帮助他们学习。
  小学生因好胜心强,好动,一旦开展游戏容易出现场面混乱的现象。因此,在英语课堂游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游戏的控制,这样才能防止学生过度沉迷于游戏而忽视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明确自己的角色,認识到自己是游戏的组织者和解释者,指导者和参观者,评判者和纠正者。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游戏的控制,把握好各类游戏的尺度,尽可能使每位学生既能享受到游戏的快乐,又能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教学游戏规则的制定要简单、明了,要可操作性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游戏的规则是游戏能玩起来的前提,游戏规则必要时要先示范,可以是教师一人示范,也可以是教师与优生的示范,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示范。
  游戏结束时,针对游戏的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到位,要鼓励学生对游戏中运用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可以是教师的点评,也可以是同组学生或同班同学总结,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游戏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目标。评价时,教师要表扬优者,鼓励差者,让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保持。
其他文献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当中的日耳曼语文。印欧语系是全世界最大的语系之一,属于这个语系的语言地理分布最广,说这些语言的人数最多。  早在1786年英国焚文学者咸廉·琼斯爵士(55T william Jones)发表了他在语言学领域里的惊人的发现:梵文和希腊语、拉丁语是同源的。这三种语言都是从原始的印欧语演变来的。几千年以前,在欧洲中东部居住着具有石器时代文明的游牧民族的部落——这就是原始的印欧人。他们的语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有效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一是“鱼”,二是“渔”。在学习过程中,“渔”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因人制宜,因学习任务的不同而变化的。  单词教学,潜移默化。教师在教单词时从低年级起,应适当教一些简单的音
期刊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英语学习的过程普遍存在着学生英语缺少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语言面貌差等不利因素。如果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不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抄写的作业,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学习的信心,产生逆反心理,使得英语教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英
期刊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  一、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我们的母
期刊
近两年来我们在英语课堂双态模式教学方面不断进行着探索和改革,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在双态课堂模式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基础夯实环节。进行简短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培养。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引入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质疑提升环节。合理的分组和分
期刊
小学英语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设计,要求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围绕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调整、补充,挖掘单元主线,拟定单元教学目标,找准教学重难点,为单元中各板块的整体教学创造条件。通过语境带动语言的学习,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部分感悟、整体回顾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体验语言的功能和价值,培养语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下的语境设计,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语境的设计过分追求花哨,忽视
期刊
导入是课堂教学关键的一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导入内容产生好奇和新鲜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就能顺利进行。可以说,良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石,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导入作用: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都与兴趣
期刊
英语虽然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学习起来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很多学生从第一次接触英语而觉得好玩产生的好奇,到接触学习之后慢慢觉得困难后慢慢产生了焦虑、抑郁、厌学等心理。其中,焦虑症状最为普遍,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偏差等。焦虑症对学习英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学生对英语有焦虑症便会对英语产生恐惧、失去兴趣等,更别说学习好英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了。  焦虑的情绪
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小学英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当然,除了教师本身要充分研究教材和认真备课外,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运用英语。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营造浓厚的英
期刊
英语后进生是指英语单元测试成绩连续两次居于学校后20%的学生。所谓“旁观者”是指基础比较薄弱,坐教室里从来或极少主动举手,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对英语課堂及考试采取消极态度的学生。“当局者”是指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一份子,关注老师上课内容,主动开口用英语说,即使基础薄弱还是乐意学习英语的学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觉得我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学习英语,不仅要关注优生,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后进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