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的真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认知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不仅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和能力。唯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者转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者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一)“爱意”充满。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有信心,才有欲望“我要学”,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相互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使数学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意”引领课堂。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这样就使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三、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的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装修材料的购买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元、角、分》教学时,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四、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体验乐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数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广泛、浓厚的数学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境界。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的探究,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培养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热情。
  探索的乐趣,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老师的赞扬等都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如在教“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出示:32-18=( ),老师先不教,让学生试着计算,学生在新的问题面前感到非常的兴奋,个个跃跃欲试,这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当学生出现如下三种情况时,老师不加以评说,而是针对这三个竖式,让学生讨论,哪道答案是正确的,哪道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对此题作了分析,认为第二道是正确的,所以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14。而第一道题忘了从十位退l,第三道题个位算减法,十位却算加法。通过实践,使同学觉得有的知识不要老师教,通过自己的思考也能解决而感到无比喜悦,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五、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既要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乐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使学生直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探究,再通过集体讨论,从未知到到已知,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首先复习圆的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复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启发学生:如果利用旧知识,你能不能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让学生抓住知识的迁移性、规律性、系统性,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利用公式可以求圆柱的体积,这样学生想试试自己的能力,就很乐意学。
其他文献
近25年来,在黑龙江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群落的谷地云冷杉林内,相继出现大面积云冷杉林逐渐死亡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于林隙更新进行了研究,但对不同林隙形成木以及
河岸带植被是构成河岸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维持城市滨河地带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重要功能。重庆市主城区拥有数十公里长的河岸带,由于受到城市建
【摘要】古代行军讲究粮草先行,意思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上课前也要做好充份的准备。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了解学生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 教师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获取其思想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小学生的“还原”思维和数学学习兴趣,感悟学习数学的思想。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应体现其发展性,为小学生的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做准备。小学学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小学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
期刊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DVD数字技术、电子计算机、数字投影、电子白板、互联网、远程教育等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育教学,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乐”为一体,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运动、化繁琐为简明,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迅速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存在
期刊
黄河下游河道的历次决口、改道、变迁、冲积等活动塑造了大片易受风蚀的的沙丘、沙岗、冲积扇等地形,在风力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大规模的风沙化土地,风沙危害颇为突出。但
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开发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数学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创新教育?不妨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即将进入矿产资源的高消耗时期。处理好火电厂这种重污染企业的绿化问题,是改善区域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