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乙型肝炎的预防,减少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a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专一的嗜肝病毒,近年由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进展,在肝外器官细胞也能检出HBV-DNA。通过北京鸭乙肝肝病毒试验研究提供了在肝外细胞复制的证据。HBV感染者血清经电镜检查有3种病毒颗粒:①Dane颗粒(HBV颗粒),外壳蛋白为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cAg、HBeAg;②小球形颗粒;③管形颗粒。后二者为HBV复制过程中过剩的病毒外壳(HBsAg),不含核酸。
  HBV基因组(HBV-DNA)由双链不完全环形结构的DNA组成,含3200个核苷酸。由于其宿主范围较小,体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尚未成功。近年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及体外培养细胞系转染的成功,对HBV复制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HBV-DNA分为负链(长链)及正链(短链)所组成。其负链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①S基因区,由S基因,前S2(pre-S2)基因、前S1(pre-S1)基因组成。②C基因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③P基因区,编码HBV-DNAp,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④X基因区,编码HBxAg,并具有激活HBcAg基因的作用。
  HBV复制过程:HBV基因组虽为双链环形DNA,但其复制过程有RNA逆转录病毒的特性,需要逆转录酶活性产生RNA/DNA中间体,再继续进行复制。其过程为:①在由病毒和(或)细胞来源的DNA-p作用下,正链首先延伸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DNA)。②以此为模板,通过宿主肝细胞酶的作用转录成复制中间体。③再以此为模板,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第1代和第2代DNA。此双链DNA部分环化,即完成HBV-DNA的復制。
  HBV突变株研究:由于HBV复制方式有其特殊性,即mRNA中间体进行逆转录过程中,由于缺乏校对酶易发生HBV-DNA序列内变异。①S区基因突变导致HBsAg亚型改变及血清HBsAg阻性、HBV-DNA阳性乙型肝炎,使临床诊断困难。一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但仍可被HBV的S区基因突变株感染,而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②前C基因区突变与HBV感染后免疫及重型肝炎发病有关。③P区基因突变可致HBV复制减弱或停止。④X区基因突变可使HBxAg合成障碍。
  乙型肝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肝细胞受乙肝病毒入侵后,并不直接引发肝细胞病变,乙肝病毒复制的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原都释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辨认,并发生反应,这种在细胞膜上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可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乙肝病毒的抗原与肝细胞膜结合要产生新的抗原,叫肝细胞特异性抗原(LSP)。人体免疫系统在产生肝细胞膜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会刺激K细胞(杀伤细胞)K细胞通过肝细胞膜上的Fe受体与肝细胞膜的特异性抗体复合物结合,对肝细胞起杀伤作用,同时消灭部分病毒,(称为ADCC)。当人体免疫反应不足时,抵抗力降低,这种引起消灭部分病毒的作用时强时弱,以致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造成慢性肝细胞病变就周而复始的持续存在,导致疾病迁延不愈。由于乙型肝炎的特殊发病机制使其不容易治疗,所以搞好乙型肝炎的预防特别重要。
  
  特异性免疫预防
  及时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是由含抗-HBS(表面抗体)的人血清浓缩纯化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一般蛋白不同,完全是专门针对乙肝的表面抗体。它可以在血液中或细胞液中、或在黏膜表面与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起中和作用,并逐步清除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在肝细胞内繁殖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只能在液体中而不能进入肝细胞,所以它只能在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之前与病毒中和发挥作用。所以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的注射时间非常重要,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6小时以内注射,注射的越早效果越好,出生48小时注射时效果明显降低,如果乙肝病毒宿主肝细胞内,即使加大剂量注射液是无效的。发生在医疗损伤的医务人员,应在暴露与传染性血液后24小时内,和1个月后各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
  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疫苗预防是根本途径。自1986年起我国已经大批量生产血液性乙肝疫苗,经上亿次接种证明了该疫苗的免疫原性且安全。
  (1)接种对象:所有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其次为乙肝患者和表面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密切接触血液的人员,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者与意外受乙肝病毒感染者。
  (2)免疫途径:乙肝疫苗的免疫途径有肌肉和皮下注射可分为臂三角肌和臀部两种,一般不主张臀部注射,因为臀部脂肪丰富妨碍乙肝疫苗的吸收,不能诱导产生足够的表面抗体,故以臂三角肌为宜。对婴儿可接种大腿前外侧肌肉,皮下接种乙肝疫苗适宜血友病患者,可防止肌肉注射引起的血肿。
  (3)免疫程序剂量:①对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采取0、1、6月龄程序,每次10μg。②表面抗原和e抗原(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予生后6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1支,生后1个月再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2、3、6月龄时各注射1支20μg的乙肝疫苗。③对单纯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0、1、6月龄接种20μg的乙肝疫苗。④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应检查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均为阴性者,为易感者,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0、10、10μg乙肝疫苗。
  
  非特异性预防
  完善各级医疗单位的消毒制度,防止医源性传播,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管理,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对血液制品检出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特别是凡能接触血液的情况,如刷牙、刮脸、月经、外伤等均应注意。其他吸血昆虫造成一过性机械带毒,应防止蚊虫叮咬,性接触可传播乙肝病毒,婚前应检查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对一方表面抗原阳性,而另一方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阴性者应注射乙肝疫苗。
其他文献
苋是一类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原产于亚州,已有6千多年的栽培历史,遍布于五大洲。它的名字来源于希腊文,是永不凋谢的意思,苋是长寿的象征。苋的品种繁多,按茎叶颜
摘 要 通过对348例病例的分析,认为早期诊断是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治愈率、减少手术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而掌握腹痛的特点对早期诊断十分有益。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空气灌肠应为首选,而其适应证应根据病儿的全面及局部情况,病程的长短仅与复位率的高低有关。  关键词 小儿急性肠套叠 早期诊断 空气灌肠 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0年以来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348例,其中男257例,女91例,男女之
目的:进一步探讨肛瘘手术的治疗方法,使肛瘘术后愈合快,肛周外型美观,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52例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经过,对照以往手术方法,经综合分析得出本手术方法的
<正> 手旗通讯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的国防观念、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一种国防体育运动,同时也能促进学校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教学,提高拼音教学和语文教学的质量。厦门市教育
确定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分析的指标体系,对其中的主观、客观指标构造了不同的隶属函数,用不同方法进行排序,并用神经网络反向传递思想修正初始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
<正> 《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下称《审音表》)出版后不久,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就逐步在每天的节目中试用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觉得《审音表》确实给工作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79例发作期哮喘合并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氨茶碱+地塞米松)39例,治疗组(硫酸镁+阿奇霉素)4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阿奇素与硫酸镁联合治疗小儿哮喘合并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开始接触的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之前在生活中多多少少接触过物理知识,但是第一次如此系统的学习物理还是第一次。所以,如何运用更好的方
<正> (5)东周时代的秦系文字——大篆(籀文)和小篆——1.概说周代时秦国国土在西周的旧地,它的文字也大体上继承西周而稍加简化,这种文字就叫‘秦系文字’,它跟六国文字有很
计算机制图 (CAC)和电子出版系统的普及和推广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地图生产工艺。本文结合制图实践 ,讨论了应用 Coreldraw图形软件编辑出版专题地图的适应性、系统条件和工艺流程 ,并总结了一些制图经验和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