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所以,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职责。
  
  一、教师范读,用真情感染学生
  
  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被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比如诗歌要“诵读”,让学生用心灵感受诗歌的情感美、音韵美、图画美、结构美。说明文要“细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小说要“赏读”,在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读小说能力。散文则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不拘泥于一种表现的写作手法,没有墨守成规的形散神不散。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这是贯穿于这一文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散文教学,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意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生引向审美阅读的轨道。这样点拨,学生不仅感到春的温暖,而且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如果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
  
  三、重点段落、句子着重品读,引导感悟学生
  
  品读感悟,就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如《海燕》中的描写海燕的句段,想象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号叫的画面,加深这一形象的感受,引出其象征意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这是全文高潮之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强壮的语言,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戛然而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色彩。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从本质而言,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多向的对话过程,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阅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读书,去感悟,去研究去表现,让他们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提倡多角度的、创意的个性化阅读,他们就像自由的鸟儿在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的教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这就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自我成长。  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
期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
期刊
学数学需要有个好记心,概念要记,定理、性质要记,公式要记,但更得有介好记法。如此,才能记得牢,记得活。很多人都说,数学公式、定理记不住。我想其主要原因是记忆不得法。那么,学数学都有那些好的记忆方法呢?就此,谈一谈我的体会:
期刊
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活动形式的师生间动态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对教育目标作出积极的应答,从思想、情感和行动上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准绳,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相应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多向传递和互相作用,以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动态活动的过程,是师生间最直接、最有关效、最有影响力的交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智
期刊
数学活动离不开观察,敏锐的观察力能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容易产生联想,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并能启发和开发创造思维活动。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的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观察的对象和方法,这对培养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并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一些实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作法。
期刊
讨论法是间接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真正的讨论中,学生应该比教师说得多,但在讨论中并不是不断地说“废话”,而应是有特定目标和各自独立思想、观点的。笔者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种讨论方法的应用。    一、任务组式讨论法    任务组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个项目的小组,它不像其他类型的讨论,任务组中的学生都处在任务和活动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在化学实
期刊
我们知道: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长久以来,由于政治课理论性强,且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实际,使学生感到政治难且空而无用,所以对学习思想政治少有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课以其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贴近学生生活、实用且有很强的时代感,但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存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成效,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
期刊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有时候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教学上的脱胎换骨和创新是形势的需要,我想首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舍”与“得”。  首先我觉得就是教学理念的舍与得。“舍”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模式,“得”就是要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不仅是适应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心的问题,传统总是有它根深蒂固的
期刊
有些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不好学,不好记。的确,地理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要想全记住,如果采用一般记忆硬背形式的简单机械记忆法,那就太耗费精力了,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要想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忘,记忆犹新,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多想办法,有所创新,帮助学生克服记忆中的困难。下面是几种有效的记忆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趣味记忆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
期刊
《少年闰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下面,我们以此文为例,具体谈谈教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抓住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人物特点”,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上的特点,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少年闰土动作和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与讨论上。因为外貌描写是静态描写,而动作和语言则是动作描写,这样便很好地揭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