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绝望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翦翦:我最关心,也是最疑惑不解的一点是什么促使你写作?
  盛慧:也许是出生在乡村的缘故吧,我相信宿命。在我看来,一个人能不能写作,能写什么,这基本上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这取决于你的气质与童年经验。我要感谢我十六年的乡村生活。我们家在镇子的最西面,从镇子到我们家,要穿过长长的旧街,弃废的中药房和豆腐店,还有一些空空的房子和等待死亡的老人。巨大的树枝使明亮的下午变得安详。站在我们家的后院里,可以看到一望无边的麦地,和深深陷在麦地中间的下一个村庄,村庄的名字叫南莘圩。在那个村子里,有个叫吴永仁的乡村作家,是他把我带进了文学的殿堂。如果是夏天,突如其来的阵雨会使我们家的堂前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谈话使下午变得温暖。如果不下雨,午睡之后,就会有人在村口的树下打麻将,还会有卖麦芽糖的溧阳货郎,边吃着凉粉,边和卖茶水的老太太交谈,下午阳光灼热,几乎让人的眼睛都睁不开了。从我们家往西十几公里,就是溧阳的百家塘,我的外公在那里教过书,在他离开那个地方以后,我去过一次。有一段时间,我喜欢骑着自行车,在乡间的小路上乱窜。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灼热的光线,将我濡湿。但是我却在这样漫无目的的行走中,找到自己快乐的方式。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找到快乐的方式。
  父亲喜欢晚上或者没有活干的农闲的下午,到茶馆里去喝茶,打牌,我也喜欢做小尾巴。我小说中的很多故事就是从那里听来的,比如《没有人知道》中的孙呆子给陈寡妇一张香烟纸作为过夜费,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个原型,我小的时候也见过那个女的,她的经济收入主要是给算命的瞎子带路,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会提个洋布袋,挨家挨户地要团子,除了给几个团子以外,母亲还会给她一些熟菜,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女人。比如,一个晚上喝了七斤白酒的酒王,第二天早上,依然在集市上卖豆腐花。他死了以后,坟里面埋的也全是酒坛子。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写出来的故事,这些都成了我的一种财富,会是我的长篇《白茫》里的原材料。正是这样一些带着世俗气味的东西,使我的小说里面少了编造的痕迹。所以,我总是在强调童年经验,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乡村就是他的父亲,而每一个乡村长大的孩子都是一个诗人,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写诗,但是这种生活,本身就是诗的一部分。真正的诗,是无边无际的。真正的小说,同样如此。
  
  翦翦:你的很多作品里都写到了童年,你觉得童年经验与你的写作关系如何?
  盛慧:这个说来话长。祖母死的时候,我四岁。祖母死了以后,我们搬了新居,是两间鲜红的砖瓦房。老宅废弃了,用来堆放稻草和农具。我喜欢坐在门槛上,在黄昏的光线与鸟鸣里,一点点进入灰暗和深黑。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久,我知道,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童年,真正属于我一个人了。
  我记得最初是在灶膛口。冬天的下午,大人都去干活了,门锁上了,我一个人在屋子里。中午刚刚用过的黝黑的灶膛,温暖,还有稻草的干香。我就坐在垫了草结的小板凳上,玩着自己的游戏。我的游戏,主角是稻草小人,所谓稻草小人,就是将稻草掐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有节疤的就是官,根须越繁茂,官位就越大。皇帝要特殊一些,往往是找一根生了锈的铁钉。和尚,则是一些红头或者黑头的火柴。当然,衣服也是要穿的,所谓衣服,其实就是香烟纸。皇帝的衣服是金箔纸,他所用的器皿,也要用金箔纸包好。文臣们则穿着银箔纸,如果是宰相,还会系上碎花的围巾。将军则会包上一些薄铁皮,而小兵只能包上一层白纸。
  日复一日,我在叙述一个无边无际的故事。我完全沉浸在这个奇怪的世界之中。这种快乐,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我想,这是一种先天的疾病,必须通过叙述来治疗。就像很多年后,我发现了小说,这完全不是偶然,这是一个阴谋。写小说,就意味着永远和甜蜜的绝望在一起。但同时,小说也让我尝到了上帝创造一个世界的快乐。无限和锋利,永远是我追求的两种品质。没有一种工作,能像写小说那样有趣,只要你愿意,你就是什么。在这个世界里,你至高无上,你是全能的主。你不拥有这些财富,但你拥有这些财富所带给你的快乐。
  
  翦翦:在你的作品《五月或者灰暗》、《没有人知道》、《海盗船》里都有很多浓重的南方气息,而你有一句诗,我记得很清楚“死者构成南方寂静的春天”,“南方”对于你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场吗?
  盛慧: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以前写过一组《词语的迷宫》,其中就写到了“南方”。这个词蕴涵的东西对于我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围绕在这个词周围的是阳光和雨水,以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形成的阴凉与幽暗,像一只漆黑坛子的内部。我生在南方,然后,到达了更南的南方。南方教会了我爱,以及对于甜蜜的最初体验,在那里我第一次被美击中心脏,第一次喜欢一个少女,第一次听说火车,第一次恐惧。在那里留下了我的第一个脚印,也会留下我的最后一个脚印。在一首诗里,我不停地提及这个词,仿佛这里隐含着我一生的秘密。南方,这个词,它隐含着哀伤,可以让我的手指抽搐,它有忧郁,就是我的忧郁。在这个世界上,南方相对于北方,只是心理上的一个场。南方这个词在我的经验里,代表着青草弥漫的池塘,夏日里空旷而灼热的午后,强烈的光线下若有若无的人影,以及大片大片的阔叶树林。南方,有着棉花糖一样柔软的方言。陈年的酒酿,散发出霉迹的气味。一片树叶落下来,南方的夜晚从水底缓缓上升。黄昏只不过是一只被吃剩的橘子。
  
  翦翦:在写作的过程中,你碰到的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盛慧:问题当然很多,最头疼的我想应该是对自己失去信心。在贵州期间,我曾经去与湖南接壤的铜仁地区,在玉屏下了火车,又转了汽车。山路崎岖,车窗外,天寒地冻,还下着零星细雨,于是和司机攀谈起来。山路十分险要,司机告诉我:“开车的时间越长,心里就越害怕,越怕有个闪失。”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深。因这和写作其实是一个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包括词语与言说方式。我想,这可能是中国很多作家写作的旺盛期持续很短的一个原因。这时候改变自己的问题就显得越来越严重。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信心也在不断地丧失。面对我们之前不胜枚举的优秀作家,有时候真的会感觉到深深的无助。一篇新的小说,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台阶。到底能写成什么样子?到底有没有写的必要?到底能写多久?一系列的问题就诞生了。真正的信心,恰恰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在写作之中,不在写作之间。阅读中丧失的信心,会在写作中获得。正如卡夫卡所说:“一个人在门口踯躅得越久,他就越是一个陌生人。”一部作品诞生以后,首先是喜悦,是解脱,随之而来的是惶恐,是虚无。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像两条毒蛇一样纠缠在一起。作品是一个作家最脆弱的部分,因为这是他的全部,也是他的伤口。如果作品得不到认可,那么作家的身份就十分尴尬。对于一个作家,没有永恒的信心,写作是一次冒险,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翦翦:你在很多场合强调东方作家的责任的问题,那么你认为作为一个东方作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责任?
  盛慧:东方的神秘是无处不在的,这一点并不需要担心。东方的气质决定了一切,一切外在的,做作的所谓东方,都是让人恶心的。博尔赫斯在《谈一千零一夜》中指出“西方国家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情就是发现了东方,说得更确切一些,叫做东方意识。”他又说:“何谓东方和西方,你不问我,我则知道,你若问我,我则不知。”
  东方作家与西方作家,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西方作家,看到丝绸,会想到它的色泽,而东方则不然,东方的本质是魔幻的,神秘的。东方作家想到的,也许是丝绸的声响,与少女的皮肤接触时的热度,以及濯洗的水和水中的星辰。东方有自己的方式,它是细致的,内部的,感悟的,跳跃的。从此物到彼物,要西方人看来,也许是一次飞翔,但对于东方人来说,却是极其正常。
  东西方的差异既潜在又隐秘,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东方作家的责任就是真正深入到这种古老的文明中间,并展现不可思议的东方。
  
  翦翦:在你的作品中占大部分的是短篇小说,你是不是对它情有独钟?
  盛慧:短篇小说更接近于诗歌,它在某些时候更具有文本的完美性。短篇小说,就像是鱼的切片,简洁是它的第一个品质,在我的理解里,简洁往往又和浩瀚连接在一起。迅速是一个优秀短篇的另一个要素,我所指的迅速是指进入事物本质的过程,它对作者的要求很高,需要一个作家十分的冷静、克制,只有这样,表达才会准确。和诗歌一样,短篇的真正魅力,在于留白,你不是在说,而是在试图说出,说出的永远只是想说的一小部分,这需要技术,也需要天赋。如果没有天赋,再精良的技术,也只能制造冰冷的机器,它没有温度,没有生命。短篇不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但对于一个作家,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旦是某些重要的句子,甚至是句式,或者是语气出了问题,可能一切都会无法挽回。总是这样,当我们对某些东西迷恋不已的时候,总是会忽略一些其他的东西。这是天赋不能抵达的地方,在这里经验发挥它的作用。写一个短篇,所需要的积累,或许并不比长篇少。我始终相信神秘的东西,因为整个东方都是神秘的,我没有理由忽略这种神秘。如果生活没有虚幻的东西,生活会是怎么地坚硬,枯燥。每个作家的气质不一样,小说的语言和言说方式,是一个作家气质的肌理,小说是一个作家心灵的外延,如果你为一件作品而感动不止,那么说明你和这个作家是同一种人,是知己。你们的相遇,是心灵的交互,反之,则形同陌路。小说家和诗人一样,应该是世界的良心。短篇小说和诗歌一样,应该是人类的预言。深思带来的痛楚,会成为另一种甜蜜,短篇小说是一把刀子,我希望它锋利,顺手,迷人。短篇的开头,必须像蛇一样狠狠咬住你。它的结尾,则是从有限进入无限的一条道路。就我本人来说,我很相信“天人合一”这样一个理念。从一个想法到作品的最后完成,其中有太多太多的偶然,是我们无法把握的。
  
  翦翦:你曾经说小说的进入,和性爱中的插入一样美妙。是什么让你生发出这样切身的体会?
  盛慧:我的确讲过这样的话。我们常常讲第一感觉,那么进入的问题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仅仅凭一句话,我就大概知道在句子背后的小说家,到底有没有给我们准备好一切。就像第一次握手一样,手的温度,柔软度往往就决定了交往的长短。对于一篇小说来说,如果没有办法引起读者进入的兴趣,那么它就是失败的。进入问题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进入的角度。作家的生命是个性,在个性的背后,则是作家关照世界的方式,这也是文学的终极意义。它是一种关怀,一种由此及彼的关怀。二、进入的饱满度。所谓饱满度一方面指准备工作是否完善,另一方面是否撕开了最合适的口子。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准备,持久的准备。在某些时候,这种准备是无声无息的。只要你写作,你的每一次经验都准备,对于写作者来说,不存在什么题材能写,什么题材不能写这样一些问题,只是对哪一种生活更有体验,真正的体验不是为了体验而体验,生活总是在体验之前,在写作最困难的时候,能扭转局面往往是那些平时并没有在意,却积累下来的经验。生活即准备,写作不过是一次筵席。小说仅仅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在一篇小说里,总是有一些未知的角落,总是有一些你忽略掉了,或者干脆就是无法控制的未知,有时候也是人对自身的未知。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对自己来说,永远是一个秘密。情绪的到来,你是可以了解的,你的脑子里发出一道光芒,接着你有倾诉的迫切愿望,这愿望敦促你,压迫你,使你不安,只有表达才能安慰,只有表达才能舒畅。写作的过程,本身也是具有诗意的。进入开始了,接着一切就要服从于你内心的节奏。缓慢或者急促,这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你的笔尖,像是在某一种音乐下面跳起了舞。
  
  翦翦:在文学中,一个作家与另一个作家相遇是很迷人的,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作品产生了影响?
  盛慧:在我的读书笔记中曾经写道,海明威更像是父亲,带给我尊严。博尔赫斯更像是老师,带来梦想和未知,而卡尔维诺则更像是兄弟,带来心灵和伤口。除此之外,还有福克纳、鲁尔夫·胡安、马尔克斯、毕肖普、川端康成、罗伯特·葛里耶、梭罗、海子等等。在朋友当中,对我影响较大的有吴晨骏、黑陶、冉正万。我坚信:世界上最近的距离,是作家之间的距离,真正为心灵写作的作家,他们的心灵都是相通的。
  
  翦翦:很多人觉得小说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还有人说小说会彻底消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盛慧:我觉得,小说不会消亡,但“伪小说”一定会消亡。
  在我看来,人类工业史,就是人类心灵的屈辱史。我这样说,并不代表我是个厌世主义者,也不认为科学是小说的敌人,从科学的两面性来说,科学发展的极端,会导致人类的毁灭。自然的秩序,是世界的最高秩序,人和人的科学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但我有足够的信心认为,只要人类存在,小说就不会消失,虽然最初的小说不过是一种消遣,现在小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已经变成了一种需要。科学的确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巨变,但这种巨变带来的最后结果,却是“人的存在被遗忘”,人的存在被遗忘之后,往往会处于一种失重的状态。科学越发达,人就显得越卑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科学所到达的地方,就要付出代价。人在通讯发达的时代,反而少了联络。和战争一样,人不过是科学的工具。小说是一种药,它医冶人类心灵的创伤。重新发现和抚摸“遗忘的存在”,这是一个作家创作的最高准则。一部作品,就是一条道路,通往神圣、安静的中心,从而使阅读成为一次精神的还乡。
  和科学一样,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未知的也就更多。人在主宰世界的时候,却恰恰遗忘了自己的存在。科技的发达,通讯、交通工具的改善,一切的一切都使人的心理世界变小了。人类的文明史是从无限大,变成无限小的过程。文学也不例外。宏大的叙事和抒情,变得虚假和空泛。当下的文学需要关注个体的存在,乃至一瞬间延伸的道路,我愿意把短篇小说叫做片刻的深渊。
  每一个作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虽然能不能找到,几乎是一件命中注定的事情。命运,曾经也是一个神秘的,无边无际的词,它具有甜蜜,悲怆,迷幻等等无法抵达的品质,现在却已经很不讨人喜欢。命运这样一个词,它可以什么都不包容,也可以包容一切。我们现在关注的,也许只是下午的爵士,街角的酒吧或者明天的气温。我们不再愿意思考,宁愿在肥皂剧面前消耗看起来似乎漫无边际,但却极度短暂的时间。一些东西,一些词,正在被遗忘。一些新的东西,正在占据我们的身体。我们正在失去与昨天的联系,而未来则显得若有若无。比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被人关注。人不仅仅是动物,也不仅仅是肉体,最迷人的是一个人身上承载的历史,以及内心无法捕捉的心灵风暴。
  小说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关怀性与曲折性。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对群体和个体的关怀,使他们获得存在感,拙劣的小说,就少了这种关怀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一个小说家的气味就足以感动人,我以为叙述最后的力量是人格的力量,一个人格低劣的作家,只能是机器。所有伟大的作品,都需要伟大的人格作为支撑。曲折性,是技术层面上的事情,它带给读者游戏性与成就感。米兰·昆德拉说,小说是个想像的天堂。我则愿意把小说当做迷宫,一篇优秀的小说肯定是互动与较量的小说,阅读是一次追逐的游戏,读者总是迫不及待地寻找最后的结局,而作家则尽量使事情变得复杂,并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一篇没有意外的小说,从技术上说,是不成功的小说。
  写小说的时间久了,总是在问自己意义是什么,因为叙述是无休止的,而意义是藏在后面的手,是最后交给读者的那枚金币。没有意义的小说,会受人唾弃。故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事在一篇小说里到底扮演怎样一个角色?我个人觉得,如果把小说比做一个水果,那么故事就是这个水果里的甜味。在我的理解里,短篇是味道,中篇是故事,长篇是命运。短篇并不排斥故事,但真正好的短篇并不是靠故事来吸引读者。小说不仅仅是故事,它是对世界的体验和本质的探询。意义是小说的内核,是居住在中间的神。小说不仅仅是说,还应该是说出。对于作者来说,小说是一种反抗的方式,工业文明时期人被扭曲了,异化了,在信息时代,人的处境则更可悲,人的存在被遗忘了,小说所要做的,就是对遗忘的反抗。
  
  翦翦:你喜欢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作?
  盛慧: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一个温暖的下午。阳光像背景音乐一样地展开,微风是不能少的。因为对于我来说,微风是往事发出的声音。我坐在淡蓝绒的沙发里,喝一杯柠檬汁,抽烟,削苹果,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等待,我不安。一个词的出现和爱情一样迷人。
  
  翦翦:用电脑写作和用钢笔写作有什么不同?
  盛慧:这是一种习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信任。水绿色的方格,对于我来说是狐狸的脚印,而我就像一缕光线一样舞蹈。我喜欢方格,对于我来说,方格意味着一种情绪,一种节奏。它让我安静,安静,再安静。只有这样你才会听清楚最深处的声音。我很难想象没有方格的写作,它总是让我心慌,让我感觉正掉入一个无底的深渊。现在我和电脑已经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我发现用电脑写作的时候,我有更多的话要说。
  
  翦翦:最后,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你对写作本身的理解?
  盛慧:甜蜜的绝望。
其他文献
你听到了什么?在夜晚,你回家的脚步  比白天的响亮  会有危险的声音在脚跟的后面荡开来,但你不要回头  他们在那些土墙上,蹲着、站着、躺着和坐着  他们把自己静止成一个个黑点,让人好奇  但你也不要向他们走近,跟他们搭腔  他们也是夜晚的一部分     (余西,原名李日税,男,1981年4月出生,现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
期刊
那年,有人牵着匹白马  马不太高,有点瘦  在舅舅家我看到我的两个姐姐  骑在那马上的一张照片    我也想骑  想着骑马去上学  那样多好  那样是不是会有很多人羡慕我  那样谁来处理马路上的马粪  那样我是不是要被罚款    那年,有人牵着匹白马  马不太高,有点瘦  路过我们村的时候我看到  那马不太高,有点瘦  是我喜欢的白马   (子溪,原名孙忠明,浙江余杭人,1981年12月出生,
期刊
几个小孩戴着面具  在路上玩游戏  小时候我也这样玩过,现在  还在玩,只是我戴的面具  他们看不见    很累  我真想把我脸上的面具  撕得粉碎,把所有的面具  撕得粉碎,我走过去  把他们的面具纷纷除下,撕碎  他们哇哇大哭     (马梦,原名胡文春,男,1983年生,现在就读于某大学。)
期刊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曾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采访
期刊
大厅里的婆姨  和春天的雨  一样  很长很长  我呆在没有隔音墙的房间里  看《百年孤独》  怎么也看不懂  那时的我  头脑里没有城市的概念   (梁辰,原名梁茂霖,男,1980年生于福建长汀。现就读于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于2002年末创办学院浪花文学社。)
期刊
我很想知道  我临铺的邬梅  是否又在梦中  制造一起桃色事件    有很多次  她在梦中  呼喊着刘刚的名字  而他  是王明媚的男朋友     (齐莉,女,出生于江西抚州,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学院。)
期刊
这天又去喝酒,而且抽完了整包的烟,这已是我喝的第三杯“红粉佳人”了,我喜欢这个名字和它的颜色,我依然喜欢这家酒吧,尽管我叫不出它的名字。  现在,真的是和以前不同了,有钱了,可以去情调很好的地方坐坐,可以买漂亮却昂贵的衣服,也办了一张张的信用卡或是贵宾卡。但我一直都很怀念校园里那段清苦的日子——月初的时候,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天天吃肉排或是鸡腿,然后再来一份冰淇淋或甜筒;月中,我们兜着那张所剩不多的
期刊
万之,本名陈迈平,1952年生。1985年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硕士,毕业后赴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长期任教,并担任《今天》文学杂志编辑。出版有短篇小说、剧本和翻译文学作品等数种。     旅法华人女作家山飒用法语创作的长篇小说《围棋少女》2001年获得颇有名气的龚古尔奖(其中之一项,由法国高中生评选),我早有所闻,读到过一些新闻报道和国内文学界的好评,还听到一些法国朋
期刊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是许多海上鱼类繁殖的季节,这时,如果用电或炸的形式来捕鱼,对于渔业资源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  2007年10月12日上午8时许,漳州东山县大产村两艘电炸渔船,窜到西埔湾海蛎地和西坑码头前海域非法电炸鱼,当地渔民和养殖户发现后,立即向前楼边防派出所报警。边警闻讯后,立即赶往事发海域制止,并组织当地村民分乘3条渔船包围点炸渔船。非法炸鱼者看到边警乘船靠近,竟然向边警乘坐的渔船附近扔
期刊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所有的门窗都关了,却关不了风雨兼程的思绪。晚饭后一个人坐在四楼的一隅,空空地望着窗外那些被烟雨吞噬的高楼大厦,静静地享受着这个雨夜带给我的孤独与寂寞。想起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孤独无援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无可奈何的心境。  有首歌词缠绵地唱道: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那讲的究竟是一种小家碧玉的失落。寂寞不是孤独,寂寞仅仅是表层的一种感觉,平庸而世俗就像被虫叮咬之后的疼痛,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