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希娟,女,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在职研究生,讲师、工程师,计算机应用方向。
摘要: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了多媒体技术之后,随之引发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教学问题,比如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听课效率差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和产生原因进行了较透彻的分析,提出了部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方法探索
引言
在信息化的现代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信息量饱满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学形式也从单一的黑板教学转变为更加形象、多样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而计算机基础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基础课,更应首当其冲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动画、美妙的声音和生动的影像资料主要是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效应,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历发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远没有想象中的理想,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我院高职各专业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周至少安排一次2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即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主要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上机实践习题的演示教学;每周安排一次或两次上机实践,针对多媒体课程讲授的知识进行上机基础练习和扩展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多媒体教学本应为上机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发现多媒体教学并没有为上机实践课程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
一、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教学目前的窘境
1.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不能为上机实践课做好准备,教学效果不理想。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在很多进行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院校还加入了数据库、多媒体、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等内容。但是国内的各种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主要还是针对于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OFFICE软件的应用能力无疑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把多数教学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了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OFFICE软件上,因此多媒体教学就无可避免的必须进行OFFICE软件基本操作的讲解,旨在讲解清楚典型习题的基本操作和覆盖的知识点操作,使得学生在每周多媒体教学之后的两次上机课程能够根据学习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点进行实践练习,最终达到掌握操作方法和操作要点的目的。但是由于多媒体课程只能教师讲解,教师演示操作,而学生只能填鸭式的理解、记忆知识点和操作要点,重点在于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的性质,即实践性非常强,学生不练习就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因此,多媒体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严重脱节,没有起到为上机实践课程做好准备的作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必然的。
2.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学生听课效率差,学生兴奋点不高,课堂气氛死板。
在多媒体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在上机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重新强调或者讲解,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学习依赖心理,即上机不会的时候老师还是会再讲一遍,结果导致多媒体课程中学生学习态度逐渐转变,听课效率越来越差,兴奋点不高,特别是到了课程即将結束的3-4周时,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对任何激励都没有多少兴趣而言了。
3.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学生易打瞌睡、玩手机甚至逃课、早退。
在听课效率越来越差的多媒体课程中,由于学习兴奋点不高,容易出现学生打瞌睡、玩手机甚至逃课、早退的现象。
4.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学生对讲解的知识点和基本操作理解快,但是忘记的也快。
多媒体课程节省了传统教学中黑板笔书的时间,因此授课内容更加丰富饱满,且由于多媒体课件大多声情并茂,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教师讲解的各类知识点,特别是操作方法和要点,学生学得快、忘得更快,往往上机练习的时候学生总会反映已经忘记了如何操作。
二、多媒体教学产生教学窘境的原因
1.入学前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或者接触计算机时间较长,认为会上网就会计算机的思想较普遍,导致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只是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2.多媒体课程一般采用合班上大课的方式组织教学,少则80人左右,多则150人左右,因此学生在课程中早退、旷课老师不易发现,学生容易产生钻空子的思想。
3.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化,投影效果差,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容易产生弃学、厌学的思想。
4.计算机上的操作看得着、摸不着,学生只能观看教师的讲解与操作演示,无法进行实践演练,所以容易前记后忘。
三、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走出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当前的窘境,教学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与措施,且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1. 教学内容类比法教学:
教师在讲解文档排版或者表格美化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可以以当前化妆技术为例进行类比法教学。首先,从网络中搜集大量的人物或者明星化妆前后的照片。然后,将化妆前的照片和化妆后的照片进行分类,分别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讲授内容时,先展示化妆之前的照片,之后介绍化妆技术的作用,此时可以类比文档排版或表格美化的效果,最后展示化妆之后的照片。经过前后鲜明的对比,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课堂气氛也随之被带动起来。
2. 游戏总结法:
每一章的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进行总结。如果单纯采用教师重复强调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容易失去听课的兴趣。因此,在进行章节内容总结时,可以采用游戏总结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由老师指定的需要总结章节的重点关键词,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写根据重点关键词联想到的词。其次,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提示,也可以换人,但换人次数不超过三次。然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哪个组写得词最多。最后,根据写出的这些词进行评比,看哪些词最有创意,对于评比为优秀的组员加5分,良好的组员加3分,其他组员加2分。
3. 故事引入法:
对于枯燥的定义、概念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很多课程推崇的有效方法。
4. 学生操作演示法: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学生只能看教师演示,而没有操作的机会。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并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方法进行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上机操作进行查漏补缺。
5. PPT制作比赛法:
OFFICE办公软件中,Powerpoint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易掌握的一款软件,采用案例教学法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这款软件学完之后,可以在每一个班里进行一次PPT制作大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且也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教学需要通过教师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上机实践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逐渐转变。(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顾正位. 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媒体教学开发设计[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2]于淼. 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3]邵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0年26期
摘要: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了多媒体技术之后,随之引发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教学问题,比如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听课效率差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和产生原因进行了较透彻的分析,提出了部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方法探索
引言
在信息化的现代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信息量饱满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学形式也从单一的黑板教学转变为更加形象、多样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而计算机基础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基础课,更应首当其冲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动画、美妙的声音和生动的影像资料主要是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效应,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历发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远没有想象中的理想,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我院高职各专业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周至少安排一次2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即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主要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上机实践习题的演示教学;每周安排一次或两次上机实践,针对多媒体课程讲授的知识进行上机基础练习和扩展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多媒体教学本应为上机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发现多媒体教学并没有为上机实践课程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
一、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教学目前的窘境
1.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不能为上机实践课做好准备,教学效果不理想。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在很多进行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院校还加入了数据库、多媒体、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等内容。但是国内的各种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主要还是针对于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OFFICE软件的应用能力无疑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把多数教学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了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OFFICE软件上,因此多媒体教学就无可避免的必须进行OFFICE软件基本操作的讲解,旨在讲解清楚典型习题的基本操作和覆盖的知识点操作,使得学生在每周多媒体教学之后的两次上机课程能够根据学习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点进行实践练习,最终达到掌握操作方法和操作要点的目的。但是由于多媒体课程只能教师讲解,教师演示操作,而学生只能填鸭式的理解、记忆知识点和操作要点,重点在于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的性质,即实践性非常强,学生不练习就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因此,多媒体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严重脱节,没有起到为上机实践课程做好准备的作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必然的。
2.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学生听课效率差,学生兴奋点不高,课堂气氛死板。
在多媒体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在上机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重新强调或者讲解,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学习依赖心理,即上机不会的时候老师还是会再讲一遍,结果导致多媒体课程中学生学习态度逐渐转变,听课效率越来越差,兴奋点不高,特别是到了课程即将結束的3-4周时,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对任何激励都没有多少兴趣而言了。
3.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学生易打瞌睡、玩手机甚至逃课、早退。
在听课效率越来越差的多媒体课程中,由于学习兴奋点不高,容易出现学生打瞌睡、玩手机甚至逃课、早退的现象。
4.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学生对讲解的知识点和基本操作理解快,但是忘记的也快。
多媒体课程节省了传统教学中黑板笔书的时间,因此授课内容更加丰富饱满,且由于多媒体课件大多声情并茂,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教师讲解的各类知识点,特别是操作方法和要点,学生学得快、忘得更快,往往上机练习的时候学生总会反映已经忘记了如何操作。
二、多媒体教学产生教学窘境的原因
1.入学前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或者接触计算机时间较长,认为会上网就会计算机的思想较普遍,导致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只是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2.多媒体课程一般采用合班上大课的方式组织教学,少则80人左右,多则150人左右,因此学生在课程中早退、旷课老师不易发现,学生容易产生钻空子的思想。
3.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化,投影效果差,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容易产生弃学、厌学的思想。
4.计算机上的操作看得着、摸不着,学生只能观看教师的讲解与操作演示,无法进行实践演练,所以容易前记后忘。
三、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走出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当前的窘境,教学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与措施,且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1. 教学内容类比法教学:
教师在讲解文档排版或者表格美化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可以以当前化妆技术为例进行类比法教学。首先,从网络中搜集大量的人物或者明星化妆前后的照片。然后,将化妆前的照片和化妆后的照片进行分类,分别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讲授内容时,先展示化妆之前的照片,之后介绍化妆技术的作用,此时可以类比文档排版或表格美化的效果,最后展示化妆之后的照片。经过前后鲜明的对比,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课堂气氛也随之被带动起来。
2. 游戏总结法:
每一章的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进行总结。如果单纯采用教师重复强调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容易失去听课的兴趣。因此,在进行章节内容总结时,可以采用游戏总结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由老师指定的需要总结章节的重点关键词,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写根据重点关键词联想到的词。其次,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提示,也可以换人,但换人次数不超过三次。然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哪个组写得词最多。最后,根据写出的这些词进行评比,看哪些词最有创意,对于评比为优秀的组员加5分,良好的组员加3分,其他组员加2分。
3. 故事引入法:
对于枯燥的定义、概念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很多课程推崇的有效方法。
4. 学生操作演示法: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学生只能看教师演示,而没有操作的机会。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并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方法进行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上机操作进行查漏补缺。
5. PPT制作比赛法:
OFFICE办公软件中,Powerpoint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易掌握的一款软件,采用案例教学法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这款软件学完之后,可以在每一个班里进行一次PPT制作大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且也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程教学需要通过教师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上机实践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逐渐转变。(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顾正位. 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媒体教学开发设计[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2]于淼. 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3]邵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0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