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学筹款的激励机制——论配比基金的作用与意义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的经费紧张问题将会长期存在。为此,成立大学基金会,多渠道筹集社会办学资金,成为解决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不足的历史必然选择之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实践和经验表明,设立政府配比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大学筹款,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地向教育领域优化配置,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与巩固率的角度来看,日本在明治时代实现了巨大的教育成就。本文认为,亲属制度是解释这一教育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迄今为止,这一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深
近日,教育部组织评选的2009年教育部“中国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公示结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有四项优秀成果获奖:
在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把目光集中在政府的科技政策、经费投入、办学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值得关注的
联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4月30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了“教育筹资机制创新”的圆桌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财政
2009年11月25日,中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1868--1940)生平事迹展在他的母校莱比锡大学举行。
现代教育面临悖论,它在给人带来自由的同时又构筑起新的牢笼,克服悖论需要追问"教育是什么"。教育首先将人"引入"既定的知识与价值的世界,这是"教化"的过程。同时,教育还要将人从既
本文以北大平民学校的运作模式为案例,对其效率机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作者认为该模式是一种基于制度创新实现的帕累托改进,其效率主要是高校所具有的范围经济和较低的交易成本
为纪念蔡元培先生逝世70周年,德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蔡元培研究会与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了“蔡元培——中国的洪堡”的展览。展览于5月12日在柏林自
帕森斯认为,在西方现代性展开的过程中,经济、政治以及教育领域发生的三次革命性变革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促成了现代人类境况的基本形成。主要发生在美国的“教育革命”
社会科学是西方近代工业化过程带来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教育学当然也是如此。19世纪初,赫尔巴特为教育现象的解释找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对延用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