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斋主张学良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场张学良藏品的拍卖说起
  
  1994年4月10目的台北新光美术馆二楼,来自香港、台湾、东南亚和美国、日本等地的收藏家、古董商汇聚一堂,台湾苏富比拍卖公司即将在此举行“定远斋中国书画珍藏”拍卖会。他们为此已经翘首等待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了,不仅因为是苏富比进入亚洲市场后,首次为一个收藏家的藏品举行的专场拍卖会,更因为定远斋的主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张学良先生。
  拍品共有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作品207件(套),其中古代书画作品160余件,占总数的十分之六。经过激烈的竞拍,定远斋所藏书画拍品无一流标,拍卖总成交额达到一亿三千二百余万台币。此次专场拍卖会曾经轰动一时,至今犹为收藏家和拍卖业人士所津津乐遭。
  此次定远斋书画拍卖专场中有一幅南宋人谢元的绢本设色《折枝桃花图》卷(拍品编号86),谢元生平未见有史料记录,据美国学者高居翰考证为南宋院体画家;故此图实属谢元传世孤本。卷后拖尾纸上有元代冯子振和赵岩两人韵题诗。图前有“皇姊图书”印,图后有“都省书画之印”,可知此图曾为中国书画收藏史上仅有的一位女收藏家,元成宗之女祥哥刺吉皇姊大长公主(约1283-1331)收藏。入清先后为梁清标和乾隆内府收藏,卷首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大印,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民国初期由溥仪或太监经手流出宫外,后被张学良重金购藏。张学良在此图卷上钤有多枚鉴藏印,其中有“毅庵珍藏第一”白文大印,以示珍秘。此图卷估价300万至500万台币,经过众多买家的多轮激烈竞争,最终被香港收藏家陈启斌先生以1655万台币(时值约300万港币左右)拍得。
  
  极为鲜明的收藏特色
  
  在此次定远斋书画拍卖专场中,还有许多明代“吴门画派”和明清书画家、文人学者、收藏家等的书画精品,其中不乏有师生、父子、祖孙等系列的作品。立轴、手卷、册页、成扇和扇面等无所不有,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收藏特色,因为没有特色的收藏就意味着是平庸的收藏。而且伪赝作品占全部拍品的比例极小,也因此可以看出张学良的书画收藏的品味和鉴赏功力。
  
  张学良早年在京津地区收藏古代书画时,得到他的好友(后任青岛市市长)胡若愚、结拜兄弟周大文(曾任张作霖密电处处长和北平市市长)两人的指点。两人虽然在当时的收藏界名声不著,但眼光颇为精准,确实非同一般。两人根据张学良业余喜欢明史的特点,帮他逐步确定以明清书画和明清名人墨迹为主的收藏方向。一则当时此类作品相对宋元而言价格较为适中;二则可对研究明史有所帮助,并且易于成为独具特色的系列收藏。
  
  曾被张大千骗了一回
  
  在定远斋拍卖的近现代书画作品中,有张大干的十八件作品,虽多是友情馈赠,但皆堪称是经典之作。其中一幅纸本设色立轴《湖山轻舟图》(126cm×61cm),图上书画双佳。后经众买家竭力追捧,成交价高达1050万台币,仅次于谢元的《折枝桃花图》卷。“二张”交往颇早,且有些戏剧性。传说张大千曾以临摹的石涛画作,骗过为张学良书画收藏“掌眼”的鉴定家,从而赚得一大笔银圆,但后来两人竟因此成为了莫逆之交。
  
  夺了张大千的心醉之物
  
  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在北京琉璃厂一古画铺中,见清代名画家华喦的一幅山水真迹,心醉不已。但是标价四百大洋,张大千因囊中羞涩,就与店主商量,留此画三日,切勿售于他人。店主答应了他的请求。三日之后,张大千借得购画钱款再到店中,而店主却告知已为张学良以六百大洋购去。张大干遂不作他想,但是郁郁不乐多日。1962年8月,张大干回台湾举办个人书画展,展览结束之后,精心绘一幅巴西山水图托人转赠与张学良先生留念。张大干离台在机场候机时,忽接张学良托人送来一画轴。他急忙展开画轴,竟是他在三十年前欲购而未得的华喦山水图,不禁感系万端,呼为知己,遂传为一段艺坛佳话。后来,张大干定居台湾,与张学良先生多有翰墨交往,关系甚密,所以张学良晚年的墨竹颇得张大千的笔墨真传。
  
  慧眼识国宝
  
  张学良的古代书画收藏开始于上世纪的20年代初期。他在主事军政之余,曾经常到京津地区书画店和古董铺去“寻古”。1924年秋,他在天津一家旧书店的旧纸堆中偶尔发现一轴古画。因年代久远,画面上一片污垢。但依稀可见所画的是一松一枫,树下有一老者,手提竹篮,笔墨精湛,应是名家之作,但画上未署名款。店主可能并不认识张学良,见他对此画观赏仔细,且有购买意愿,即开出高价。张学良并不与之还价,毅然重金购下。后请天津一位知名的鉴赏家鉴定,发现竟然是南宋名画家李唐的真迹,堪称国宝。
  
  设“定远斋”庋藏书画
  
  自此之后,张学良的书画收藏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了,位于沈阳大南门帅府内的书画庋藏处名曰“定远斋”。后人曾对“定远斋”作过多种解释,多数认为是表示斋主“志向高远”之意。我对此也有一解,似有安定、平定和稳定边远、边境之意。张学良有一收藏闲章日“父子节度”,可以与“定远斋”寓意两相印证。据《新唐书·百官志》可知,唐代设节度使,因有朝廷赐予双旌双旗,可以节制所辖区之军政,故有此官职。唐初边境诸州设总管,后改称都督,均总揽数州军事。唐高宗永徽年间,都督有带使持节衔者,实际上总督已为节度使。1918年9月张作霖曾被当时的北京政府任命为东北三省巡阅使,总领军政事务,其职权性质与唐代节度使相近。
  
  
  天价购藏《舍内帖》,晚年仍念念不忘
  
  1929年某月。著名的学者和“遗老”金梁(1878-1962)来沈阳筹建清代历史博物馆,慕张学良书画收藏的大名,特地到定远斋中鉴赏书画。这位名满京城的前清进士,在看到了许多书画名迹和张学良早年临摹的明人画作之后,他完全没有想到“张少帅”竟会有如此的“雅兴”。感慨之余,当场索纸挥毫,赋诗一首相赠:“晋墨宋图无画谱,粗文细沈压明清。将军妙笔真天授,手创山河别样新。”
  金梁诗中的“晋墨”是指王献之的行书名迹《舍内帖》(现藏日本横滨博物馆),全帖二行十九字:“白承舍内分连近豫遂就难以喻痛济理献之白”。此帖应是唐人或宋人的摹本,上有“绍兴”、“天历之宝”等皇家鉴藏御印,在《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中均刻有此帖。曾先后著录于《宣和书谱》、吴其贞《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等书,可谓流传有绪。张学良当时在北京一家古书画商人处见此帖,据传是从南方“世家”购得。书画商开价三万大洋。虽是公认的煊赫名迹,但海内外诸多买家和收藏家见此价格皆敛手却步。张学良毅然以此天价购藏:轰动当时的古董界和收藏界。“九一八”之后,《台内帖》与定远斋许多书画藏品均被日军将领盗走。《舍内帖》后曾短暂收藏于伪“奉天博物馆”中,抗日战争结束后,流入日本。《舍内帖》是长学良一生收藏中价格最为昂贵的一 件书画名迹,仅凭借此帖他就可称是当时北方数一数二的收藏家。他晚年在对唐德刚教授“口述历史”时,犹对此帖念念不忘,难以平静。颇令读者为之动容。
  
  藏品之劫
  
  当时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沈阳大帅府之后,有些日军将领欲私吞定远斋的书画收藏。但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却命人将在大帅府所抢掠的钱物与书画,造册装车运往北平,送交张学良本人。此用意异常阴险,若张学良收下,则他在中国民众中的形象将十分不堪——重财轻义。张学良及幕僚识破日军诡计,命他们将财物与书画仍然运回沈阳大帅府。据传火车返回时途经山海关,曾遭车站上的日伪守军洗劫。但定远斋书画藏品绝大多数后被追回,收藏于伪“奉天博物馆”中,但仍有小部分书画不知去向。
  后来,伪“满洲国国务院逆产处理委员会”等编有一份张学良收藏的《书画目录》。共有书画藏品二百四十一种,六百三十三件,其中煊赫名迹有:王献之《舍内帖》、李昭道《海市图》、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图》、宋徽宗《救书》、米元晖《云山图卷》等,另外还有赵孟頫、吴镇、王蒙、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四王吴恽”、石涛、八大山人等人,以及慈禧、光绪的书画和日本近代名画家的作品。此批后来收藏于奉天博物馆中的书画藏品,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前,被日伪人员抢劫一空,许多藏品后来均流往日本。有人当时曾经鉴阅过流散在东北民间的一小部分藏品,其中不乏赝品伪作。至于收藏于奉天博物馆期间,是否有人从中“以伪换真”,已成为一桩永远难解的历史谜案了。所以除收藏于日本几家博物馆中的部分定远斋日藏书画之外,私人收藏家们出于法律和藏品来源等方面的顾虑,大都深藏不露,秘不示人。直到事隔了近五十年后的1990年,一批张学良旧藏书画出现在香港某家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他事后才从朋友处得知,也曾设想用重金购回这些书画;虽经多方努力却未能如愿。
  
  失去自由,藏品随主人一起颠簸流离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随蒋介石飞回南京,从此失去人身自由,他曾将庋藏在西安行署中的书画委托蒋介石的私人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1875-1g46)暂为保管。后来赵一荻等人亲自将此批收藏护运至浙江省奉化溪口,暂存于雪窦山山顶的中国旅行社一库房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批书画藏品又随他先后辗转于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最后转运到了台湾。它们与主人一起历经战火硝烟,饱受颠簸流离,它们也与《明史》、《圣经》和兰花一样,成为了张学良先生漫长的囚禁生涯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之一。
  
  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曾云:“知书画者,名贤之所学也。”纵观张学良先生的收藏经历,他倾赀购买藏品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他拥有藏品的时间却长达六十多年,这在中国收藏史上也极为罕见。哪怕是在生活举步为艰的时候,他也绝不考虑出卖这些珍爱的藏品,堪称是一位真正的“嗜书画如饮食”的大收藏家。他移居美国之后,也曾设想将此批书画捐赠某家博物馆收藏,但当时台湾的捐赠税税率极高。也曾希望能够整体拍卖,不致散落四方(其中有些藏品极具文献史料价值)。也曾考虑将拍卖的部分资金转赠公益事业,但定居夏威夷之后经济方面的顾虑又使他深陷两难境地。所以他在家人和晚辈的多次劝说之下,不得不忍痛割爱,与他一生心爱的珍藏作凄凉的永别。云烟过眼,梦牵魂绕,内心伤痛,可想而知。令后人遐思无语,感慨万千。
其他文献
继首站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展出后,BMW艺术车(Art Car)展来到了其世界性巡展的第二站——纽约中央车站(New York's Grand Central Terminal),举行从2009年3月25日起,为期两周的公共艺术展。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展出了4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车,同时配合播放关于这些艺术车背后故事的珍贵历史影
期刊
他是德国巧克力大王,是第一个将西方艺术无偿捐赠给中国的西方人,是全世界最大的毕加索作品私人收藏家,是备受争议的纳粹雕塑家资助人……他就是德国藏家路德维希(Peter Friedrich Ludwig)。路德维希一生共收藏的12000多件艺术品,几乎贯穿了三千年的世界艺术发展史,但他的大部分藏品都捐赠给了世界各地20多个博物馆。上世纪90年代,路德维希夫妇来到中国,收藏了一大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期刊
1956年,一位名叫张新吾的人将自家世代密藏的一个漆盒,无偿地捐献给了尚且处于创建初期的安徽省博物馆。但当时它并没有引起人们很大的注意,后来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人们通过研究比较发现:这件祖传漆盒实乃漆器极品。该物最终代表安徽参加了2008年为迎接奥运而举办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    当初没人发现它是无价宝    1956年,安徽省屯溪市一位名叫张新吾的收藏人士将自家世代密藏的祖
期刊
青花逞色剂氧化钴,乃自古采用之矿物颜料,亦曾见诸古代西亚。如古巴比伦泥土建筑美仑美奂,缘其以彩釉陶贴面。该城既堙,唯彩釉陶一向传承,并见加入钴蓝。钴蓝也用于佛窟壁画,饰螺髻因称“佛头青”。唐朝流行胡艺,以致美称胡乐、胡姬、胡马、胡服、胡食等等。于是西域之犍陀罗风雕塑及低温彩釉陶工艺一并传入,遂令中原之陶“明器(专用于陪葬的陶俑、器物)”改头换面为“唐三彩”,钴蓝犹见运用。今唐三彩中“蓝彩”尤贵,实
期刊
《尔雅》上说:“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其中“象”专指象牙。中国的象牙雕发展已经有7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蕴含着中国千年来的雕刻工艺,也蕴含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象牙拥有变化微妙的色泽。精细的纹理以及易于雕刻的特性。再结合与玉雕、珐琅、雕漆并称为工艺品“四大名旦”的牙雕技法,以致象牙制精品的艺术含量极高,从而也备受人们的珍视。历年来象牙雕是人们公认的高档奢侈品,一直在拍卖会上出现.在一些行业
期刊
名家精品、高价拍品成热点中国书画—枝独秀,有望继续成2010年拍卖主角近日,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2009秋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09秋拍成为自199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开槌以来成交总额最高的一季,达到156.46亿元人民币,全年总成交额达到225.31亿元人民币,同比2008年全年增长11.94%。09秋季,名家精品和高价拍品成为热点,共诞生184件千万级拍品和21件5000万以
期刊
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横跨三个世纪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  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
期刊
green今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闩”40周年,佳士得将推出2010年首场绿色拍卖,所获收益将捐助给4家领先的非盈利环境组织。此次绿色拍卖吸引了近50名包括达明·赫斯特,基思·泰森、曾梵志、张洹等在内的著名艺术家参与,一直从事大地艺术或者公众艺术的艺术家作品成为此次绿色拍卖的热点,如纽约著名的大地艺术家艾伦·松菲斯特等人的作品尝。此次拍卖还将在christies’s LIVE上进行在线竞拍,同时
期刊
纽约佳士得于3月25日推出“乘物游心:普盂斐文房清玩珍藏”专拍,共有158件包括笔、墨、砚台、印章、佛手、水洗、臂搁、镇纸、屏风、碗等多种门类的文房用品以及文人字厕上拍,而文房用品的材喷则丰要以犀角和象牙为主,成为该专场的一大亮点,电包括有玉、石、竹等其他材质。这些拍品是美国著名收藏家普盂斐(RobertH,Blumenfield)先生历经30多年所积累的文房收藏精品,是当今世上最为珍贵及享负盛名
期刊
象牙雕以其高超的艺术技法和材料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多年来一直是各大拍卖会上不可或缺的拍品。自1989年国际保掮濒危野生动植物公约颁布后,因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象牙贸易,从而引起了象牙原料的缺乏,使象牙艺术品的价格逐年卜升。其中又以占董象牙雕表现尤为出色,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上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再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使象牙雌的数鞋卖一件少一件,存世的牙雕精品也越发难得。2008年我国在国际上新购买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