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一种能够突破单纯语言训练的教学模式,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上“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日程,通过对专业性话题的口语输出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使英语专业教学真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养;思辨能力;整体语言教学;高级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关合凤(1963-),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河南 开封 475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综合培养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31-02
  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批判性思维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并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并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之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核心。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缺失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警醒。例如,王祥兵、刘晶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索》一文中探讨了如何在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徐鹤在《英语专业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中阐释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框架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了如何在精读课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田芬在《高级英语课程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例析》中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态度,分析了将批判性思维引入高级英语教学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谭美静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一文中从教材、教学方法与模式、课外实践、测试与评估四个环节入手探讨对高级英语课程进行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然而目前还很少有以“高级英语”课程为切入点,通过“整体语言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的。
  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阶段,“高级英语”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其教材内容涉及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课时数在高年级各门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学生走入社会、接受对其知识和能力检验之前的最后的综合性训练。学生如果在此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进入社会后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高级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最佳平台,也是最后平台。
  本文将探讨一种能够突破单纯语言训练的教学模式,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上“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日程,通过对专业性话题的口语输出,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使英语专业教学真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一、 英语专业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然而目前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往往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上并未兼顾人文素质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薄弱,最终导致学生在语言的输出阶段不能运用英语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活动。这一问题在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中得到凸显:评委们普遍反映英语专业学生虽然语音标准、语调流畅,但在表达思想的深刻度以及思维的开阔程度上较非英语专业学生略显劣势。同时,英语专业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大量技能课只专注于词汇扩展、语法规则和语言的恰当性表达。由于课程的信息量小,知识含量低,加之口语训练往往停留在日常生活和大众常识层面,最终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更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需要的一大障碍。
  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构建一种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将是英语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 整体语言教学论及其主要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是一种将语言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教和学的教育哲理。“整体语言教学”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随着教学实践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起初主要用于指导英语为母语的教学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对英语为第二语言和其他外语的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起了中国学者和教师的关注与研究。
  作为“整体语言教学”的主要倡导者,K. Goodman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词汇、口语、听力、阅读、语法等方面。语言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义的整体性
  语言的整体性体现在任何企图把语言割裂成语音、词汇、语法的行为都将使语言失去其完整的意义。这就要求语言学习不再以扩大词汇量或是规范的语法为衡量标准,而是以能够真正理解、交流和应用为首要目标。“整体语言教学”强调创设真实的语境和情景,使语言在学生学习时就产生意义,并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所以授课内容不再是以往的单词讲解、句子分析和讲解练习,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课堂活动,提供自然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和运用语言,使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共同发展,并且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材的整体性   在“整体语言教学”中,教材是指教学内容而不是课本。教材的整体性体现在教学内容涵盖语言的各个方面,其中,听和读为语言的输入,说和写为语言的输出。输入和输出应该是连贯统一的,而不是分离的。另外,学习是从整体到部分,而不是从部分到整体,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而不是仅仅掌握语言的规则。
  3.学生的整体性
  学生的整体性体现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扮演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作用。同时,通过课堂活动的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由竞争变为合作。
  三、通过“整体语言教学”改革高级英语教学
  基于以上原则,“整体语言教学”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通过“整体语言教学”能够把听、说、读、写、译技能整合为一体,加强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学更加高效和科学,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1.改变教学模式
  “高级英语”教学应以批判式阅读带动口语输出,并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入专业性和实用性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讲、讨论、辩论和作文互评等活动,将学生的竞争关系变为协作关系,将封闭的语言技能训练变为开放的观点的沟通和思想的碰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整合教学内容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整合不同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电子资料等学习媒介,广泛收集相关材料,以拓宽知识面;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并深入思考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事、科技、军事、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整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将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优势,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3.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首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需要,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兴趣小组,每一组负责一个单元的话题讨论主题。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和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在提高语音、语调技巧的基础上,注重口语会话的策略、演讲和辩论的技巧指导;同时增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深度的重大社会和国际热点问题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侧重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演讲和辩论等课堂活动,把批判性思维能力诸要素的训练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4.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目前“高级英语”课程主要以意译、翻译、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作文等形式为主进行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读、写、译技能,没有体现语言的整体性和综合运用能力,更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考试又是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是“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将单一的考试改为考评结合的方式,平时课堂活动的参与和表现占期末总成绩的30%,而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70%,考题设置和评分也要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从而促进学生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传统意义上的“高级英语”教学通常以读、写、译能力的训练为重点,往往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不要说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研究突破了单纯的语言训练模式,将培养重点从单纯的读、写、译技能训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与此同时,通过引入专业性和实用性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陈述、讨论和辩论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现语言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发展。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改变了英语专业学生空有华丽的语音和语调而缺乏思辨能力、没有一技之长的现状,使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能够正确的对待社会和社会问题,更为适应当代社会对英语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炜华.关于整体语言教学[J].外语界,2001,(1).
  [2]李炯英.“整体语言法”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3).
  [3]谭美静.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J].科技信息,2011,
  (36).
  [4]覃修桂.“整体语言法”评述[J].外语界,1996,(2).
  [5]田芬.高级英语课程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例析[J].岱宗学刊,2006,(12).
  [6]王祥兵,刘晶.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
  [7]温红霞.整体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实验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6,(4).
  [8]徐鹤.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12,(30).
  [9]周红.从整体语言教学看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5,(2).
  [10]朱莉华.英语专业整体语言教学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9).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了网络合作学习环境的现状和SNS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NS的网络合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基本模型和学习模式,为网络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平等、协作的环境。  关键词:SNS;网络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共同体环境  作者简介:袁玲(1983-),女,河南信阳人,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助教。(湖北 武汉 430072)曹亚婷(1986-),女,湖北黄石人,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湖北
英译《狼图腾》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输出的成功典范,仅靠译者葛浩文高超的翻译技巧是不够的,把英译《狼图腾》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文本之外的各种因素对整个翻译过
《魔桶》是美国犹太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年轻的主人翁利奥·芬克尔在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痛苦的事情之后获得重生的故事.而这一切
摘要: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新媒体视域下构建新媒体素养培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家校共同教育等六位一体的立体化就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就业教育;缺失  作者简介:王旭明(1981-),男,浙江金华人,浙江海洋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浙江 舟山 3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
摘要:问卷调查已经成为获得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存在的问题及问卷设计注意事项,探讨了影响毕业生工作状态的因素,以便对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教学改革;土木工程专业  作者简介:杨光(1978-),男,黑龙江五常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郑鑫(1974-),男,黑龙江汤原人,黑龙江八一
就业是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企业也提高了自身的录用门槛,而目前待业的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竞争空前激烈.本文根据目前大学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有待提高。界定了职业决策能力的涵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策略:加强职业决策指导系统的开发建设、职业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互结合、针对性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在家人支持下多参与实践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职业决策困难  作者简介:芮小兰(1984-),女,安徽淮南人,上海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这一学习概念也逐渐由模糊走向清晰。利用现今飞速发展的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对相关学习理论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移动学习理论的特有优势,总结出移动学习模型的设计原则,构建出具体的移动学习模型,以提高人们移动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物联网;RFID;模型  作者简介:吴怀广(1976-),男,山东聊城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
近来许多学者对形名结构做了相对细致的研究,其中不乏对于结构成分的总结。本文总结形名结构研究现状同时归纳颜色词的结构,探索包含颜色词的形名结构研究的可能性。
摘要:教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山分校作为北京电大基层分校中的佼佼者,通过创造性的教科研工作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了开放教育的质量建设,提升了房山电大的品牌。围绕房山电大分校教科研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分析了基层电大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对基层电大的教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开放教育;基层电大;教科研  作者简介:顾春森(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