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善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z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童话故事、武侠小说或美国大片里,“坏人”的对立面是什么?好人?错,是英雄!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经历这样那样的磨难,但英雄们本性纯良,嫉恶如仇,胆识过人,品格超群,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救苦救难乃至拯救世界。
  而每年2月,中央电视台都会播出一档堪称“催泪弹”的晚会——“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那些“感动中国人物”虽然没有故事里的英雄那么传奇,却也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
  向英雄致敬!
  但是我们呢?没什么机会做英雄可能也不太有能力做英雄的我们,是不是只能做“背景板”?
  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作小恶,多行小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好人”应有的AB面。
  面: 小恶也是恶,我不作!
  善的反义词是恶。恐怕很少会有人承认自己是“恶人”,大奸大恶之人在世界上也的确属于“一小撮”,但可能许许多多“平凡善良”的普通人都会在某种习惯、利益、压力的驱使下,一念之差,做出一些不那么善良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对这些“小的恶”视而不见,不拿“别人也这么干”来为自己开脱,毕竟小恶也是恶,要懂得,“不作恶”正是成为一个好人的起点。
  忏悔
  讲述人:谢江轩
  去年暑假,我参与了一起“网络暴力事件”。
  起因很简单,一个韩国明星权志龙的狂热粉丝在网上用侮辱性的语言贬低足球明星,说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比不上权志龙。很快,愤怒的球迷们发起了“爆吧”行动,还进行了“人肉搜索”,把这个粉丝的姓名、身份、地址、电话、家人,等等——“人肉”了出来……
  说实话,我平时并不关心足球,也无所谓权志龙和足球明星谁更重要,但依然抱着“玩玩看”“反正不多我一个”的心态参与其中,对该狂热粉丝以及权志龙肆意讽刺、嘲弄,当一个个贴吧被我们“攻陷”,心里只觉得“好爽”!
  但后来才知道,这位狂热粉丝原来只是个初中女生,被“人肉”之后,铺天盖地的骚扰电话、辱骂短信使她不堪重负,校长和班主任都找她谈话,母亲气得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我不知道,这件事对她的成长有多大影响,但我知道,虽然她有错,但庞大的声讨者队伍中绝不乏像我这样的参与者,“义愤填膺”的表面之下其实能有多少“正义感”?只是许多自以为微不足道的“小恶”,汇流成一场恶意的狂欢,几乎毁了一个人的生活。
  我抢了别人的饭
  讲述人:夏 昀
  最近,学校食堂的菜特别美味可口,烤鸡柳,炸鸡腿,糖醋里脊……在美食的诱惑下,有同学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每天尽早去食堂,以最快的速度吃完,然后将餐盘洗干净,假装是刚来的,再去窗口打一份。作为参与者之一,我的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是后来听说,等每天最后几个打饭的同学排到的时候已经没菜了。因为我们的饭菜是一份一份的,食堂按学生人头准备,被我们这些人多吃以后,就总有几个倒霉的同学吃不上饭了。
  “我也只是跟着别人这么做的”,我在心里这样为自己开脱,于是原本那一丝“有人因我而饿肚子”的内疚也淡了许多……现在才意识到,每天这样一点点的“小恶”,正在把我身上的善良慢慢地带走,这才是比造成别人挨饿更可怕的!幸好,悔之还不晚!
  可能别人会很介意
  讲述人:肖 枫
  恶作剧就是恶,恶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践踏别人的自尊上。
  我总喜欢在别人背上贴东西,轻则小贴纸,重则“征婚启事”。我从来不觉得这样的游戏有什么不妥,直至有一天……我的同桌换成了一个女生,成绩一般但很刻苦的那种。有一次我在她背上贴上了“征婚:年龄不限,男女皆可”的条子,并为此洋洋得意。谁知,在被同学告知了真相后,她竟然哭了。
  当时我只是惊讶:玩玩而已,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啊,为什么哭成这样?事后我又是道歉又是赔笑,受了几个星期的冷脸,才得到原谅。
  现在我明白:有些事情你不介意,但可能别人会很介意啊。
  扔进泔水桶的碗筷
  讲述人:吴祚轩
  我在食堂吃完饭,走到倒剩饭剩菜的地方。这时,一个学长走过来,把装着剩饭剩菜的碗,还有勺子、筷子和垃圾一并直接扔进泔水桶中。我吃惊地看了那个学长一眼,而他就那么若无其事地走了。看着本不该待在泔水桶里的餐具,我真想把它们拿出来,但是又怕脏,又觉得不好意思。最后,一名保洁阿姨走过来,毫不犹豫地将手伸了进去……
  我们学校的学生被许多人认为都是高素质的,这样的事,岂不是将杭外的脸都丢尽了吗?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一个人的人品。这位学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为了图自己方便,却带给每天为我们辛勤服务的保洁阿姨不必要的肮脏和麻烦,这种目中无人、心中更无别人的行为,至少不是良善的。
  一只新篮球
  讲述人:高 远
  班里的旧篮球破了之后,大家很久没打球了。一日,我在教室外的矮树丛里发现了一个很新的球,想把它据为己有,但为了减轻我对自己霸占行径的愧疚感,我让它在原位“晾”了三天,发现没人认领我才拿的。小伙伴们又能一块儿打球了!
  但几天后的一节体育课上,一个高三的同学跑来问我球是不是借的。我说,球是我自己的。他说前几天借球给一个高二的同学,结果弄丢了,球的型号和我手上的一模一样。“那你去找借球的同学赔嘛。”我故作镇定地给他出主意。他“哦”了一声,若有所思地走开了。
  我转过身来,已是一身冷汗。意识到我不仅拿了人家的东西,还嫁祸于人,我不敢想象那两个同学之间会有怎样的不愉快。
  投篮的手感差极了,球一直不往我想让它去的地方跑。最后还是没胆量承认错误,我决定躲避——把球扔在球场一边,然后头也不回地跑开。我没再见过那个球,但是我心中的树丛里,那只篮球又新又显眼,一直挥之不去……   面: 小善并不小,它给予我力量!
  没错,“小的恶”很小,但也不小,如果任由它积累、聚集起来,无论对我们的心灵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足够大的破坏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努力“不作恶”,在这个基础上,学会把散发善的正能量变成一种习惯。
  热心公益的大慈善家是正能量,“感动中国”的大好人是正能量,但同时,请别忘记“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细微平常的“举手之劳”,所有微不足道的“小的善”,汇聚起来便是浩浩荡荡的正能量。
  “大家都这么做”
  讲述人:蓝小星
  西方有一句谚语:没有一滴雨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灾。听惯了这样的抱怨:现在的人啊如何如何,现在的社会啊如何如何……可是似乎没有人认为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我家住在农村,有一次周末回家,看到院子里多了好几盆花。我问奶奶是从哪里买来的,她乐呵呵地说,不是买的,是从路边“捡”来的。路边怎么能捡到花,何况还是好几盆?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村子边上新修的马路搞绿化,隔离带上种上了花木,但是当晚就被村里的乡亲们纷纷“请”回自家了。我不满地说:“怎么可以这样啊?!”奶奶不以为意地说:“有什么关系,大家都这样做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曾有一个毛贼到村里来行窃,被抓住后被十几个村民团团围住,打得死去活来,还有人居然在听闻消息后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来打小偷。更别提著名的“中国式过马路”了……
  该不该哄抢公共财产,该不该把一个已经无力反抗的人往死里打,该不该闯红灯……我相信如果拿这些问题单独去问任何一个人,应该都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吧。但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就可以错得那么理直气壮?这大概也是小恶虽小,一旦汇成洪流却变得可悲又可怕的原因吧。
  惩罚
  讲述人:朱慧丹
  寝室里有个同学每天晚上煲电话粥,天天扰人清梦。跟她说了几次,她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大家的脾气上来了。
  那天,我们“恰巧”看见她的几床棉被放在床底下,于是“突发奇想”,几个人出去把风,剩下的人把她的被子、衣服什么的全都扯出来扔在地上,感觉不过瘾,又用脚在上面乱踩一通,然后一起匆匆跑出寝室,去操场闲逛了一圈。
  回到寝室时,她已经回来了。我们故作吃惊状地看着满地狼藉,她欲哭无泪的样子,让我在心里暗爽了一把。
  不过她好像隐约猜到了什么。由于那天棉被被毁,她跑去别的寝室睡,临走时轻轻说了声“对不起”。我忽然觉得很难受,好像不是她,而是我自己受到了惩罚。
  只是多说了两句话
  讲述人:陈轶轩
  那天放学,走到校门外的时候,我见到一位我们班同学的家长,他并不认识我,但我已经见过他好几次了。他东张西望,似乎有些焦急。我突然想起那个同学今天为了准备学校的活动留了下来,想必他忘了跟家长说。我走上前去,说:“叔叔,你是在等某某某吗?”他惊喜地说:“是啊,你是他同学吗?他现在在哪儿啊?”我把事情告诉了他,他松了口气,说:“那就好,谢谢你啊。”
  只是因为多说了两句话,之后的每一天,他看到我都会和我打招呼,我的那位同学也和我成了好朋友。
  怎么递剪刀
  讲述人:范思远
  爸爸每次把剪刀递给我的时候,都会把剪刀的把手对着我。当我注意到这个细节的时候,觉得好奇,便跑去问他为什么。他皱着眉头回忆了一番,然后笑着说:“有吗?可能是习惯吧。”于是我便按自己的想法,把它理解为“方便”。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忽然明白了:当我接过剪刀把手的同时,握在爸爸手里的是刀刃,冲着爸爸的是刀尖。他是把方便和安全给予了别人,把潜在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你知道怎么递剪刀吗?我已经学会了,我会学着将这小小的善,带着浓浓的爱,一直传递下去。
  “别急,我等着”
  讲述人:孙 婧
  如今的小区,每幢楼都有防盗门,要进楼门先要掏钥匙开锁,不免耗费时间。刚踏进楼内打开电梯,如果这时后面恰巧有人在开防盗门,你等还是不等?
  爹妈一向不太愿意等,除非是极相熟的怕面子上过不去,否则总当没看到,径直关门走人。据我观察,大多数人也是来去匆匆,唯恐自己被多耽搁一分钟。
  有一次我回家,在防盗门前找钥匙摸索了半天,此时瞥见楼内的电梯门一直开着,我们楼上的那个七八岁样子的小姑娘站在里面。显然她是在等我。我心一慌,手一抖,又过好久才成功开锁。进了电梯,小姑娘冲我笑了笑,说了句:“别急,我等着呢。”
  等,还是不等?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肩膀与微笑
  讲述人:安 琳
  妹妹的学校离我的学校有点远,我要乘30多分钟的车去接她。经过一天的学习,我不免有些疲惫,坐在车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小妹妹!”我被惊醒了,揉揉眼睛,是旁边的中年大叔,我竟然靠在他的肩膀上……他又说了一句:“我要下车了,所以提醒你一下啊,免得你摔着。”我来不及说一声“谢谢”,他已经下车了。
  又一次去接妹妹,坐在我旁边的小女孩似乎睡着了,不一会,她失去平衡,自然地靠在我的肩膀上。我不想吵醒她,于是就直直地坐着不动,不一会儿,肩膀、脖子和腰都开始感到酸痛。我现在明白那个大叔的感受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该下车了。我叫了一声“小妹妹”,她醒了过来。“我要下车了,所以提醒你一下,免得你摔着。”我刚要下车,赶上了她的一句“谢谢”。我一扭头,看到她正对我微笑着。
  一句话的温暖
  讲述人:王靖怡
  早上去借公共自行车,遇到一个年纪蛮大的老奶奶来还车。当我还在观察哪辆车完好无损时,听见一个温和如春雨般的声音,一抬头,看见老奶奶笑眯眯地招呼我过去:“小姑娘,我这辆车还很好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她就像所有小学生作文里那个慈祥的老奶奶留在我心中的印象一样,有种不真实的温暖感。   当我骑着车,风吹过发梢的时候,我笑着,开心得像个得到了糖果的孩子。
  垃圾分类也是善
  讲述人:王沁之
  其实做善事不一定要走上社会,在家里就可以做。我所做的,就是在家中仔仔细细对垃圾进行分类。
  中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这些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分类处理。垃圾处理场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垃圾回收质量,必须人工甄别。垃圾场的工作人员是非常辛苦的,如果我们在家就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包好,丢到相应的垃圾桶里去,他们的工作负担就会减轻,工作效率就会大大增加,这样我们也就是做了一大善事哦。
  一场小雨的温暖
  讲述人:杨一欣
  周末,坐在阳台上翻着书,享受着阳光的温暖。
  抬头望窗外时,天空竟然掉下几滴小雨点来。我赶忙跑下楼,抱回了晒太阳的被子。咦,隔壁陈大婶家的被子还在外面,她家人呢?我要不要帮她呢?我犹豫了。我知道我妈与陈大婶曾因琐事起过口角,我们两家素不往来。怎么办?马上要下雨了。时间已不容我再多想,我敲了几下她家的门并接连喊了几声大婶,但没人反应。看样子,也只能先把她家的被子抱进来再说了!
  晚上,竟然发生了奇迹。陈大婶回家知道事情之后登门道谢,还向我母亲直夸她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我母亲应和着:没事,这是举手之劳。顿时,我的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陈大婶离开之时,竟然同我妈妈握手道别。
  这一场意外的小雨,让我的心里一直很温暖。
  被人惦念的温暖
  讲述人:缪嘉煜
  那天是清华大学夏令营结束之日。最后深情地看了一眼美丽的清华园后我便转身走进了地铁站,半个多小时顺利抵达北京南站。离发车时间尚早,我掏出手机,看到了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一名北京的清洁工在工作时不幸被雷击身亡,时间就在约一小时之前……
  晚上9点半,终于回到了杭州。这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喂?”一听声音,是这次夏令营的辅导员。他急切地询问我是否已经平安到家,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的声音明显轻松许多。原来,就在我离开北京时,北京下起了大暴雨,大部分小伙伴们都滞留在京,辅导员不放心我们,于是挨个地打电话确认营员们的安全。那一瞬间,我发现,原来被人惦念是多么温暖……
  多为别人想一想
  讲述人:陈国俊
  有一次,我去图书馆看书,对面是个空位子。不久,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在我对面停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拉开椅子,轻手轻脚地坐了下来,生怕碰到桌子而发出太大的响声。我当时便觉得这个人真会为他人着想。他走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做法,轻轻推上椅子,把书放在书架上,还顺便理了理那排书。这时我才注意到他穿的是一双皮鞋,走起路来却几乎没有什么声响,而边上穿着运动鞋的人却随意地迈着步子,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
  所谓“素质”,可能归根到底就是愿不愿意多为别人想一想吧。这个普通的中年人,用他充满善意的举动,在我的心里埋下一颗美好的种子。
  阳光下,细数着这些小的善,说着说着,心变得柔软,眼睛变得明亮,双手变得温暖,浮华和喧嚣不经意间慢慢远去。这些不经意间包围着我们的善与爱,润物细无声地让人安静下来。爱,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善,是自动流淌而出的暖意;美,只是等待着你的发现。
  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共同发现身边点点滴滴的美好,用短短的文字,记录小小的善。
  3月,“第三届善文化微散文大赛”即将登场,传播善文化,弘扬正能量,让我们一起因善而美丽。大赛详情,敬请关注锐角网(www.ray-joy.com)或关注@新浪浙江。期待你的参加!
其他文献
期刊
“呼——呼——”台风疯狂地向江上的船只猛烈袭击着,浪涛也发疯似的击打船只,时不时发出“砰砰”的撞击声。一瞬间,有些小船已被狂风与海浪击得粉身碎骨。天空一改往日的面貌,变成了黑色,就像一个可怕的魔鬼张开了血盆大口。在长江上往来的船只,只好泊在岸边躲避,船上的人趁此机会纷纷跑向岸边的一家小饭馆。  此刻人们正在小饭馆里品尝着天下第一美味——鲈鱼,人们吃得津津有味,饭馆里弥漫着鲈鱼的香味。秀才范仲淹也在
期刊
主播档案rn姓名:王旭东rn年龄:11岁rn学校:广西桂林市汇通小学rn爱好:画画和游泳rn座右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rn主播时间rn江上渔者rn[宋]范仲淹rn江上往来人,但
期刊
263年后。  天空有一片黑压压的乌云,遮天蔽日,大地发出“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楼房也变得摇摇晃晃,似乎要倒塌了似的。而此时此刻,人们却对这环境置之不理,懒洋洋地躺在家里的椅子上,含着时空胶囊,脸上挂着微笑。  这个世纪是虚幻的天下。  时空胶囊在21世纪末还只是一个雏形,经过200年的探索、研究,人们成功地在胶囊中加入了“22D感官感觉”。吃下胶囊,一阵天旋地转后,你会站在你想要的空间中,过着悠
期刊
唐诗是如何﹃发表﹄的唐代那么多诗人的浩瀚诗篇,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墙壁题诗:驿馆、驿亭、寺观等公众场合的墙壁和柱头,是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白居易《蓝桥驿
期刊
期刊
我的爸爸皮肤黝黑,身体结实,一双长满大茧的手,随时能在我身上打出一个五指印。我的妈妈十分唠叨,据不完全统计,我犯一次小错,她一天之内至少会念叨我十次……我每天都要被爸妈约法三章,一点也不自由。  一天,我正在上网,突然看到一条信息:“本网站出售各种爸爸妈妈,脾气好的、不啰唆的……应有尽有。”居然有网站出售爸爸妈妈,我立刻兴趣盎然。我接着往下翻:“本次活动为期三天,参加的爸爸妈妈共有3000对,目前
期刊
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最近,年轻的战地摄影师巴拉卡特(Molhem Barakat)在叙利亚阿勒颇一家医院拍摄反对派武装与政府军交火时不幸遇难。
期刊
合上历史书,我深叹一口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度量衡、文字,修建长城,然而却是一个暴君。可我并不愿承认这一点。我喃喃道:“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可惜,历史是无法改變的。如果,我能面对面和嬴政聊聊天就好了……  话音刚落,我就掉进了一个旋涡。睁开眼,我突然看到一个男子——身穿朝服,身上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他对我笑了笑,说:“朕就是秦始皇嬴政。听说你想和朕聊聊天,朕就把你接过来了。”  我的嘴张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