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从心做起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min143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绿色、自然现已成为出镜率最高的词语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公众也越来越有意识地关心周边的环境问题——我们的水、我们的空气、我们的食品等等。然而环保一旦涉及到自身问题,我们常常推说环保是国家、政府、环保部门的大事,小百姓又能做什么?就是做了又能起多大作用?于是环境越来越糟,我们也越来越躁。怎么办?
  大海之所以浩瀚是因为汇集每一条河流,而河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汇集每一滴水,哪一滴水不是河流、大海的一部分?说到环境污染,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积累所造成的?当我们抗议一个污染企业设在生活区内时,是否想到正是我们的某种需求才使这样的工厂存在。当城市里垃圾成山,是否想到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垃圾积累才会堆积成山。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什么才是幸福的标准?没有了蓝天碧水,再多的财富又能使我们幸福吗?那么为什么我们又在不断地索取?在追求不断满足物质需求的道路上,势必会使大自然不堪重负。说到底环境是人的环境,污染是人的污染,环保也是人的环保,我们的内心决定行动。提升环境意识本身也是一种行为改变。当意识到正是每一个人的行为造成环境污染,也最终使得自身受到伤害时,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环境不是一天污染的,改变也不会是一时一刻,但正是此时此刻的点滴改变,才能使未来有所变化。
  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从最近的地方开始——环保从心做起!
其他文献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尔·戈尔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极大地鼓舞了全球各地的环保主义者,同时也激励了新一轮保护家园的努力——不管家园所在何处。  尽管戈尔的电影及同名书《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众和读者遍及全球,它的巧妙构思却意在与西方人进行深度对话。具体体现在该作把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与绝大多数西方人对事物性质普遍且深切的信念联系起来,且不论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宗教
期刊
北京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在辽、金(公元200年)以前,北京地区森林茂密,河流清澈,水量大,永定河等均可通航。元代(公元1271年)以后,历代王朝以北京为都,人口剧增,垦荒屯田,大建宫殿,战火不断,原始森林不断被砍伐和焚毁,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1949年森林覆盖率仅1.3%;1980年10.32%:1990年23.7%;2000年30.65%;2007年35.5%(全球
期刊
2007年11月19日一早,我到即将竣工的麋鹿苑文化桥上拍了几张照片,在返回办公楼的路上,经西观鹿台,在苑中林地,瞥见一鹤,颈后洁白,体色灰,疑似白枕鹤,且十分怕人,见我就跑,不像苑里其他的鹤那么悠然,该是野鹤?因未带望远镜,不能确定,也就没敢声张,待取了望远镜,又不见了踪影。  白天,安排工作、开会、到研究院参加培训等,直到午后4点才回到苑里。一回来,就听同事说苑中发现了白枕鹤,而且兽医小钟还拍
期刊
“自然讲堂”项目旨在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之中,在学者与公众的互动之中,让人更加了解我们这个美丽而千疮百孔的地球。讲座会告诉我们一些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环保小贴士,使我们生活得更健康。  自然讲堂的活动意义在于,只有当我们增加对环境的理性的认识,才可能主动而有意识地去保护环境,只有当我们沉浸在美丽大自然中的惬意与欢乐中,我们才明白人生本身的需要是什么,只有明白保护环境其实是自救,才会去行
期刊
来到西藏,内地人第一印象:西藏的狗之多,令人大开眼界。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牧区,各种各样的狗,或黑或黄或白或花,无所不有;屋前屋后墙里墙外的狗,或是傲然独行或是嬉闹追打或是盘卧在地,无处不在。西藏的传统是禁止捕猎的,这或许得益于西藏的原始本教信仰万物有灵的缘故。  当然,在整个西藏最高贵的狗应属“藏獒”,藏语叫它“多启”,“多”是拴住的意思。这种狗凶猛善斗,必需拴住饲养,不然危险极大,容易伤人。“藏
期刊
2003年,非政府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老会员李小溪拿到了驾照,开上了亲戚转让的二手车。开车和环保确实不合拍,为此她心里别扭了好久。可是喜欢大自然的她和老伴儿在怀柔买了一个农家小院,那是个方圆几十公里都不通公交车的地方,而她自从开上车以后,就可以经常去散散心了。  周围和李小溪有同样烦恼的朋友还有很多。“自然之友”组织大家植树并签署《个人碳减排承诺书》,李小溪郑重地签署了承诺书并给自己立下了几条规
期刊
8月底,我来到澳洲黄金海岸,已是黄昏时分。蔚蓝的天空、银白的沙滩、朵朵白云、点点白帆,这一切构成醉人的画面。但更令我感动的是这里人与鸟相亲相近的画面。记得那是我到布里斯本公园的下午,大约三四点钟,高大的榕树下,一片片绿盈盈的草,一个澳洲穿中学制服的少年,正坐在这绿茵上小憩,他紧闭双眼,书包扔在地上,我惊异地发现:他的肩头和腿上站满了小鸟,四周围着叽叽喳喳的小鸟,人和鸟亲近得像朋友、像亲人。小鸟争着
期刊
绿色出行网络项目中期交流会在京举行    NEAYEN论坛人气日渐升高  作为东北亚青年环境网络(NEAYEN)与济溪环境交流网络(GSEAN.org)的合作项目,NEAYEN的在线论坛在11月实现了累计发帖量突破一千,在这一年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论坛上交流,也有很多的信息通过论坛发布。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论坛能够越走越好。  (感谢东北亚青年环境网络的以下成员和志愿者:刘阳、李根、李立、费晓
期刊
作为一个成年人,当你听到孩子们说出的真心话时,你是否会心动?作为一个环保人士,当你看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环保实践留下最深刻的感受时,你是否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听一听孩子们的感受,去认识一下我们美境行动中的环保新一代吧!也许可笑、也许幼稚、也许缺少文学色彩,但他们是最真实的。  我最大的感受是快乐,可能每个同学的感受不一样,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写的!真想偷看一眼,可是不成,老师不让啊!
期刊
汶川这场地震,应该是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突发的影响范围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我们对于这次灾难的思考。这次地震的社会应急系统启动效率和效果,比起不久之前那场去冬今春的所谓的“雪灾”,综合看,要明显好很多,快很多。 但是,我在关注,我们在这次灾难面前还有哪些不足。   灾害的预警制度建设是否健全?灾前,个别民间微弱的提示声音,为什么没有传播,成为可用社会信息?  灾害的预防和安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