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的诗意时光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mail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编辑约稿电话时,我正与另一位和旧书密切相关的老友在北京五里坨小青山一侧谈着藏书的话题。正值疫期,几乎所有的文化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连法海寺的壁画都没法接近。这个时候,私人藏书就显出优势了。你可以带上几本,跟同好切磋把玩。
  李健的歌《贝加尔湖畔》,周深唱是周深的版本,韩红唱是韩红的版本;手风琴拉是一种味道,小提琴拉是另外一种味道……一个文本的不同版次之于读者的意义,跟这差不多:只有最粗心的读者没有要求,只求有字,不求版本风格。藏书人之所以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时常被人想起,是因为他们对同一文本有着版本的偏好或者说偏见,对书籍有着不同流俗的要求。藏书与读书有关系,这一点在这一天人们对藏书人的态度上得到印证:读书不只关乎求知,读书也关乎心情。藏书就是一件关乎读书心情的事情,正如衣食的讲头关乎吃穿的心情。


布隆菲《野花集》1806年伦敦版

  读书的初級阶段是带字的课本,就像初学画的人找一本可以描红的绘画基础知识书,学音乐的人找一支24孔的单音C调口琴。藏书念头的产生就像赏画的下一步要求逼真,进一步要求原作。口琴的高级阶段就是要求10孔布鲁斯了,最好还是德国造口琴。常规的曲子《红梅花儿开》之类就不能满足你了,你要听摇滚听蓝调……
  初读书时,文字与你是两个人的篝火,能照亮整个夜空;到有藏书要求的阶段,就是多少年如云般游走,变换的脚步让你和初级文本难再牵手。等再到湖边坐着的时候,就是怀旧。藏书的最初潜意识里的动因,大抵与怀旧相关,你想在旧籍里拼凑文字最初的梦。因此,热衷某个话题的藏书与个人的怀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司各特诗集封面及扉页1865年爱丁堡版

  我藏英文旧诗集,就是在编织湖畔的文学旧梦。
  你说与年少时的阅读有关,的确有关,否则藏书的主题哪里来?为什么不是苏集陶集?偏偏是司格特拜伦华兹华斯?为什么英文旧书装帧设计的魅力在我这里要大过民国时期的旧籍?这一切与启蒙阶段的阅读相关。藏书关乎对文本外观的审美趣味要求,通俗一点讲,就是书籍的模样是读书以外人要藏书的理由之一。我眼下这篇文字能给读者一点贡献的,正是模样吸引藏家的书籍样本。
  自去年初夏以来,我每天会至少读一首英文旧诗,也每天至少翻译一首英文旧诗。我读诗译诗的动力与文学无关,却与我的专题藏书有关。因缘际会,我收藏了百种以上的英文旧诗集。具体多少本我自己没有清点过,所以不得确切。我甚至东一本西一本扔在不同房间角落的书柜书架壁柜鞋架上不事归类。顺便一提,这篇文字也注定与预想的结果有出入:我命中注定找不全一个诗人的集子,只能就近拿篇幅允许的有限书影让读者欣赏一下。因为食粮的丰富,我的读诗译诗就有点像被惯坏的小孩子对待零食的态度。再顺便一提,恕我展示书影的时候只在漂亮的封面和扉页下注明是谁《拜的诗集以及出版的年份和地点,至于司格特和拜伦生卒起讫,就有劳各位自己去查吧,好在网络在这方面是万能的。


《拜伦诗集》1867年伦敦版

  近一两年文思如废井,更缺少架构文章的意愿。突然发现,除了文本的金句,大多数书籍委实看不进去。这是搜罗诗集的另一层阅读心理动因。诗集装帧的精美本身就是人们对这个文类的态度,小说和散文是很少有这么隆重多元的待遇的。诗人虽然生前集子发行有限,身后集子的版次却比小说家的本子丰富。威廉·柯珀一个人的集子就超过10 0种版本。又是因缘际会,我搜集英语诗人的集子也常常不期然而然遇上不同的本子。有些文献价值高的本子比如《野花集》未必适合书影展示。装饰华丽的本子很适合展示,但未必有版本价值,比如公侯们私家定制的本子。无论怎样,对不读外文的藏书发烧友而言,这种书影展示仍然提供一扇窗户,看看别家的风景。高处不胜寒,藏书读书其实也这样,藏到极端,一定小众。比如,我就很眼馋偶尔一现的一二百年前英国哪个闺阁里手写的诗集,可惜这类东西往往需千金万金,违背我的收藏理念。这里按下不表。
  藏书是一种期盼。等着明天的快递从远方给你运来一两本诗集永远是我们英国下午茶一般的期盼享受,就像儿童等待圣诞节日礼物。而这梦一样的追求在我这里居然是日常现实,即便疫情最严重的日子里都没有耽误。这种书缘书福不足为外人道,冷暖自己知道。


威廉·柯珀诗集封面、扉页肖像及藏书票1853年伦敦版(蜡染环衬)

  我的文字与美术活动注定离不开藏书活动,尤其是我画外文旧书的手到擒来是旧书的积淀所致。假如没有这样丰富的版本供我浏览欣赏,恐怕我不会有雅兴每天读诗译诗。假如没有猎书的乐趣,恐怕我连阅读的习惯都不会持续到现在。藏书不仅是收藏行为,是因为我们在旧书里发现文本的范儿和行文的水准。假如没有旧籍,我们真的会以为天下文章缺乏艺术格调,真的会以为文学和文山文海一样可以弃之如敝屐。


托马斯·莫尔长诗《拉拉露哈》封面及扉页1860年伦敦版

  我们遇上了一个文字很泛滥的年代,文字泛滥对阅读兴致起了大破坏作用。之所以提这个,是因为它与人们对书籍的态度变化相关。各种日用消费领域,唯独书籍消费有令人费解处。食不厌精,香车宝马华服,人们唯有书籍消费要求能看就行,从里到外的不讲究,无所谓文字的品质,也无所谓包装。藏书的人可爱就在于他们对文本对外包装都有要求,这要求甚至超过他们的消费能力,有点像乞丐对品牌质地的追求。虽然不中听,个中人会会意地一笑首肯我说的话。只有到了藏书的最高境界,才会在旧书的大观园里建个稻香村。
其他文献
20多年前,笔者在北京的收藏市场看到两批《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当时我在组织部门任职,对这些革命军人的资料有特殊的敏感性,于是毫不犹豫地全部收入囊中。  这两批《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西南军区政治部印制的,署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加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的紅色方印。  证明书共有68份,涉及18集团军总部、18集团军1
期刊
在前不久结束的热播剧《陈情令》中,古琴是姑苏蓝氏的家传绝学,清冷的琴音令整个门派仙气飘飘,这使得不少年轻的粉丝对于古琴产生了很大兴趣。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没有一件乐器可与之媲美。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无形文化遗产的方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期刊
毋容置疑,互联网改变着全球,也改变着我们与世界的链接,比如生活方式。尤其之于女人,海外任何最前沿的化妆品、高跟鞋、时装都会通过手机迅速勾牵着她们的目光;同样,当今的“摩登姐妹”亦会“零距离”地动动手指即刻完成“海淘”,实现玫瑰梦。说来,海淘算不得新生事物,因为早在百多年前,中国沿海开埠发达城市就不难见到刊有欧美百货的流行杂志,方便邮购;上海、广州、香港、天津更不乏洋广货大商场,进口商品琳琅满目,有
期刊
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及规模庞大的拍卖行之一,邦瀚斯拍卖行在中国艺术品领域深耕多年,并在业界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秋季,其重磅推出的“中国艺术精品及书画”与“亚洲艺术”两场拍卖会,将于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分别在伦敦新邦德街与骑士桥拍卖场举槌。而于11月7日在伦敦新邦德街拍场呈现的众多中国艺术精品,值得关注。  据介绍,此次拍卖将释出一批由知名银行家、慈善家、收藏家及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受勋者John J.S
期刊
该怎样形容一个人的语言朴素?平实直白、毫无修饰,或者干脆说笨嘴拙舌。眼前的这位玉雕大师姜丙雷说自己“不会说话”,但外在的质朴并不影响他在创作上的传情达意,一件件精致、独到的阴刻玉雕在他刀下应运而生。  虽说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但他说出的每句话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和用心。这就像他刀下的线条,看似轻而易举,却隐藏着多年来冥思苦想和反复实践后凝结的內涵。  “80后”的姜丙雷出生在河北衡水,自幼对美术的偏爱
期刊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秋拍大幕的开启也越来越近。这不,10月3日至8日,香港苏富比就将率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槌。在众多拍卖品类中,古代书画可谓亮点频频。  据悉,本季香港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部分将呈献众多明清名家珍贵墨宝,尤其是一系列私人收藏的露面,绝对是“明星”荟萃。这些拍品有哪些精彩之处?征集背后有什么故事?古代书画市场又有何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苏富比亚洲区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左昕阳。
期刊
“赵冷月先生用心在写宇,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这是著名画家程十发对赵冷月的评价。从被入误解为丑书家,到被一众书坛精英竞相追随,时间过去了30多年。赵冷月那种与古人、与当代皆拉开距离的艺术表达,终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高潮迭起  9月12日,“月耀金陵——赵冷月书法精品展”在位于南京的江蘇省美术馆隆重开幕,80件体现赵冷月晚年变法的重要墨宝在这里登场。这是继2015年在中
期刊
齐白石又来了!这一次,由他领衔的一众男女老少、佛道神仙将上演怎样一场人生大戏?日前,“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二”在北京画院开展,作品呈现的各色人物如一出大戏般纷纷登台。有一次,齐白石的门人为他画像,而身旁好友皆说不像,唯有齐白石题诗一首作为巧妙回应:“身如朽木口加缄,两字尘情一笔删。笑倒此翁真是我,越无人识越安闲。”“越无人识越安闲”可视为齐白石对于外界最好的回应,从中我们也能感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博物馆闭馆但不闭展,全国各大博物馆争先恐后开通网络直播。比如,山东博物馆通过七个直播平台向文物爱好者介绍常设艺术展;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以单口相声的水准把枯燥的碑石、墓志、石刻造像都讲“活”了。不少人认为,这种“抖家底”式的文物直播,让博物馆文物重新焕发了生机。图为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的讲解员在进行直播讲解。24届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
期刊
常玉又火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火到华人艺术市场的制高点,却是他第一次火“出圈”,火到平日对艺术市场全无概念的圈外人都在议论纷纷:听说有一个专门画裸体女人的中国人,作品能卖两三个亿。在艺术市场里,问起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为什么贵,总像问起某个明星为什么红,是为玄学,只可意会。但事后复盘,因果缘由又分明摆在眼前:常玉的火,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一个偶像的诞生  “一条大腿一个亿”,这是2019年秋拍季上最时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