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义差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兰陵方言拥有独特的地理、民族和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方言词汇。兰陵方言在汉语官话方言中属于中原官话,在山东方言的分区中属于西区西鲁片。在方言词汇的研究角度来看,方言词汇和普通话在词义上的差异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探究兰陵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在词义上的差异,对了解并促进兰陵方言词汇地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兰陵方言;普通话;词义;比较
  作者简介:王艳云,扬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
  引言:
  西汉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全国各地方言词汇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考察汉语各地词汇差异的专著。“方言”一词地正式使用也源于这部著作。李如龙认为,方言俗称地方话,方言有大有小,大到几十个省,小到一个村子。共同语有词汇系统,那么方言也应该有自己的词汇系统。笔者认为:既然有方言的存在,就会形成方言词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起了方言学术界对于方言词汇和方言词汇之间以及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差异性的研究。董绍克在《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描述到:“方言词汇之所以被称作方言词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词汇与普通话不同,两者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本文研究的范围是兰陵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在词义方面的差异性。
  笔者通过聊天软件参与亲朋好友的会话并记录兰陵方言中的特殊词汇,记录和父母聊天的词汇占大多数。本文中有许多自拟语料,因为父母和笔者都是土生土长的兰陵人,对自己家乡的方言很熟悉,自拟也经过了核实,确保语料来源真实可靠。
  一、兰陵县地理人口概况及其历史前沿
  (一)兰陵县的地理人文概况
  兰陵县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原名苍山县。兰陵县位于117°41"——118°18",北纬34°37′——35°06"之间。它位于山东省南部,南邻江苏,东接临沂,西通枣庄,北望泰山,处于沿海地区大开放、黄淮海平原大开发的交叉地带。南部是平原,北部是山区。兰陵被誉为“大蒜之乡”,“牛蒡之乡”,“鲁南南菜园”及 “天下第一酒都”。兰陵县有回族、彝族、黎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壮族等27个民族。
  (二)兰陵县的历史沿革
  兰陵旧时没有自己的县治。远在夏时,此处属徐州管辖。商时,兰陵有些古镇已始建立。而兰陵古镇,到西周时已是有相当规模的城镇了。周时,此地大部为青州属地,附庸于齐,后来入鲁(春秋时,鲁国于兰陵设次室邑)。战国时,为楚邑。秦属郯郡(秦末置,不在三十六郡之内)。汉至南北朝时,又属徐州东海郡、琅玡国,琅玡郡管辖。相传,秦始皇特划此地,以利监督。从隋朝起,合并临沂、开阳、即邱三县为一,称临沂县。明等朝代期间,仍属沂州临沂县管辖。雍正十二年升为沂州府,改称兰山县。1913年取消府制,复称临沂县。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纪念赵镈,将兰陵县改名为赵镈县。1948年后,以兰陵、南桥、小仲村、新兴等区组成兰陵县。这样又重划为赵镈、苍山、兰陵三县。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取消兰陵县,再次将兰陵划归为苍山,县城设在卞庄镇。但是,在2014年将苍山县改名为兰陵县。
  二、方言词汇的定义
  学界对方言词汇的界定各不相同。张永言认为,方言词汇“流行于个别地区而没有在标准文学语言里普遍流行的词语。”周祖谟将其界定为“个别地区所应用的比较特殊的词汇。”董绍克则认为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第二,指一个方言中所使用的全部的词,既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也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词。第一种我们称之为狭义方言词汇,第二种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方言词汇。”关于学界对方言词汇的界定,个人比较赞同董绍克对方言词汇的界定的说法。
  本文研究兰陵方言词汇属于狭义方言词汇的概念,笔者研究内容为兰陵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那部分词语。当然,本文也是立足于董绍克对方言词汇的定义来分析研究兰陵方言词汇和普通话在词义方面的差异。
  三、词义差异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黄廖的现代汉语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即狭义的词义。李如龙认为我们应该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方言词汇和普通话在词义方面的差异。下面将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汇意义的不同
  词汇意义的差异表现在义项的多少,兰陵方言有些词语的义项比普通话多,有些义项比普通话少,还有些词的词义发生了转移。笔者通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这三种词义演变方式来探究兰陵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意义上的差异。
  1、词义扩大
  本文的词义扩大是指兰陵方言中的一些词语比普通话中的词语义项广泛。例如:
  (1)“鼻子”在兰陵方言中指人体器官鼻子和鼻涕;在普通话中指人体器官鼻子。
  (2)“茶”在兰陵方言中指凉或热的白开水(凉茶或者热茶)或者用茶叶做成的饮料,在普通話中特指茶叶,或用茶叶做成的饮料。
  (3)“客”在兰陵方言中指客人和女婿(女婿意思的时候读音变了kei);在普通话中指客人。
  (4)“湖”在兰陵方言中指湖泊和田地(下湖干活);在普通话中指湖泊。
  2、词义缩小
  有些兰陵方言词语义项比普通话少,比如:
  (1)“粥”在兰陵方言中仅指豆浆烧开里面放面糊(上面放咸豆子),在普通话中指稀饭。
  (2)“面”在兰陵方言中指面粉;在普通话中指面粉和面条。
  (3)“豆芽”在兰陵方言中指黄豆芽;在普通话中指绿豆、黄豆等生成的芽。   3、词义的转移
  普通话中有些词语的词义在兰陵方言词语中已经发生了词义的转移。比如:
  (1)“果子”在兰陵方言中指花生和糕点(我们包点果子,走亲戚。);在普通话中指可食用的果实。
  (2)“明天”在蘭陵方言中指以后或者过几天;在普通话中指今天的第二天。
  (3)“上潮”在兰陵方言中指人不分场合乱说让人觉得傻乎乎。比如:这孩子又开始上潮了;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涨潮。
  (4)“瓤”在兰陵方言中的意思是不坚固不结实或者是身体不好;在普通话里瓜果皮内的果肉。
  (二)语法意义的不同
  李如龙认为:语法意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方言词兼有几种不同的词性和词在短语中的组合能力。语法意义的不同通常表现在有些方言词兼有几种不同的词性,也是研究方言中有些词语和普通话词语在语法意义差异性的重要方面之一。除此之外,有些方言词在短语的组合能力上也和普通话有差别。兰陵方言词汇中有些词语和普通话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异也表现在词性兼类和词在短语中的组合能力这两方面。
  1、词语的兼类
  在汉语中兼类词很多,同样在兰陵方言词语中也有兼类词。比如:
  (1)“把”在兰陵方言中不仅作介词和量词,还作动词。(你把孩子拉屎、尿尿。)
  (2)“喷”在兰陵方言中除了作动词,还作副词。作副词时意思大致相当于“正在”,比如:“我喷吃饭呢。”
  (3)“坏”在兰陵方言中除了做形容词还兼有动词的词性,作动词时大致意思相当于“告状”。比如:“我坏妈妈揍你。”
  (4)“皮”在兰陵方言中作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作形容词时表示孩子淘气乱动;作副词时大致和“太”的意思相等,比如“米豆皮老了,不能吃了。”
  2、词在短语中的组合能力
  在兰陵方言中一些词在短语的组合能力和普通话不同,尤其是一些动词的搭配成分的范围与普通话存在差异。比如:
  (1)“来”在兰陵方言中,除了具有普通话中的语法功能以外,它可以和大部分游戏类的词语组合搭配。“来”和游戏类的词语组合时,它的意思和“玩”一样。如:“来牌”、“来捉迷藏”、“来宝”(玩卡片)、“来沙包”、“来五子棋”等等。
  (2)“上”在兰陵方言中可以说“上宿”(一般指鸡休息)、“上屋”、“上锅屋(厨房)”“上前”、“上当央(中间)”、“上东”等。在兰陵方言中,“上”和一些方位词或者处所词搭配比较多,在普通话中这样的说法很少见到。
  (3)“买”构成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和普通话中不同,具有自己地域特色。普通话用同一个动词来表示购买不同的物品,而兰陵方言却用不同的动词来表示购买不同的物品。比如:买布说成“截布”、买油说成“打油”、买肉说成“噶肉”、买大米说成“提大米”等等。
  (三)色彩意义的不同
  兰陵方言的一些词语和普通话词语在色彩意义上有差异,笔者从语体色彩和风格色彩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
  1、语体色彩
  兰陵方言中的有些词语仅仅用于口语,而不用于书面语。在普通话中,他们已经被别的书面语代替。
  兰陵话 普通话 兰陵话 普通话
  将忙 刚才 复坦 舒服
  打谱 打算 斗地 地面
  玉秫秫 玉米 咣咣蜓 蜻蜓
  脖嘞柺子 脖子 胳嘞擘子 膝盖
  兰陵人在本地几乎不使用上面的普通话词语,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会使用,显得时髦。
  2、风格色彩
  有些词语,在兰陵话中采用委婉的说法。笔者认为因为当地人还有点保守且封建的思想,所以这些词语采用委婉含蓄的说法。年纪大的人去世了叫“老了”;女人生孩子叫“拾了”;女子怀孕叫“有事了”。不论哪种语言都有褒贬色彩,兰陵方言也不例外。“疵毛货”指一个人干事情不认真,含有贬义色彩;“没大将”指孩子以后长大了没太大的出息或者成不了大器,有贬低、看不起人的贬义色彩。“半吊子”指做事有头没尾。“七叶子”指人不正经。
  在兰陵话中,有些粗俗的词语带有亲切的色彩。“撩子货”、“放屁”和“小熊样”。这些词用于熟人之间会拉近彼此关系,使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好。但是不熟悉的人用上面的词语,可能会造成矛盾。
  四、结语
  在汉语词汇的共时角度来看,研究地域方言离不开与普通话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来更好地揭示兰陵方言独有的特色。不论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都有兰陵方言的个性,尤其是语音和词汇。本文仅研究分析兰陵方言词汇和普通话在词义上的不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已经不用方言词语,导致有些方言词语正处于消亡的边缘。笔者研究家乡方言词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揭示兰陵方言词语的特点,更大的意义是对家乡方言词语的另一种形式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2]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2.
  [3]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王晓军,田家成,马春时:苍山方言志[M].山东:齐鲁书社,2012.12.1.
  [7]钱曾怡:山东方言志丛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8]幸嫚:论兴义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义的差别[J].时代文学,2012.5.
  [9]顾劲松: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综述[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10]黄善娟:临沂方言词汇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11]邵娟:枣庄方言词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其他文献
由全国党的建设刊物研究会组织的1997年度全国党的建设刊物优秀文稿评选活动已结束。本刊有10篇文稿和8篇摄影、美术稿获奖。 本刊10篇文稿的获奖情况是:《楷模如北斗公仆似
期刊
作者简介:田舒力(1992-),女,汉族,天津市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  近代的中国历史上,几次打开国门的经历似乎都不太愉快。十九世纪中国被外力所迫,打开了国门,西方思想涌入,掀起了经济、文化、政治多層面的反思与变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被内力所压又
期刊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PCa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对男性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主要依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
目的:分离筛选安络小皮伞高产菌株;对筛选得到的安络小皮伞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掌握其菌丝体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测定安络小皮伞子实体、菌丝、发酵液、
课题项目: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满族说部中的英雄叙事》,2016B262。  作者简介:明阳,女,1985年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地域文化研究》编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学、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深厚文化根基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長河中积淀了许多壮烈悲怆、可歌可
期刊
符号学视角下的陶瓷文化景观翻译要求译者从陶瓷文化传播的翻译目的出发,解读陶瓷文化景观中的文化符号,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生产出符合西
摘 要:“起来”在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中被归入了趋向动词一类,但在语言的发展中“起来”的搭配能力不断增强、用法不断地复杂化,这一分类并不符“起来”的大多数用法。本文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语料分析,对“起来”进行重新归类,以此探讨出“起来”的词类归属问题及不同词性的“起来”所表达的语义问题。  关键词:起来;词类;语义  作者简介:单曼曼,扬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油用向日葵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耐盐碱,抗旱抗涝,是旱作农业大力推广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一、播前种子准备适宜推广的品种主要有美国G101、康地5号、辽葵5号等,三者均为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计划项目“跨语言视域下语言极向敏感现象普适性探究(2018-ZZJH- 022)”和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汉英极项跨语言比较与互译(SKL-2017-1624)”的阶段成果。  摘 要:any具有极向义与任选义,前者相当于存在量词,而后者相当于全称量词。二者在语境分布上互补,但在一定条件下会有所重合。本文讨论了负极项any和任选项any的语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