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校本资源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挖掘学校的校本资源的角度来探讨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推进德育工作与学校建设双丰收,因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在挖掘校本资源,充实德育内涵,打造校本活动诸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校本资源 德育工作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2-01
  校本建设和发展,作为新世纪学校现代化浪潮中凸现的新理念和新趋势,已为越来越多学校所推崇。我校创办于1983年9月,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以我校办学创始人胡耀坤先生艰苦创业、慈善为怀、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这一“忠源精神”激励学生的发展,强调先成人后成才,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在“厚德、诚信、自强、博学”的校训引领下,不断挖掘学校校本资源,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挖掘校本资源,确定办学理念
  我校是由旅港爱国同胞胡耀坤先生为了纪念其父胡忠源先生捐资创办的。胡耀坤先生艰苦创业、慈善为怀、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品行,是我校最大的教育资源。我们根据这一校本资源,确定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质为上”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忠源纪念中学及其全体师生这个“人”的发展为我校办学理念的核心,这也是我们全体忠源人办学的理想。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中每个个体发展的集中体现,没有个体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学校的一切发展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教师、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以德为先”是我校办学理念内涵所在,是我们全体忠源人办学的信念。人无德则不立,人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操、成熟的心智、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如果不在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在谋求人的个性发展的时候,必须把德放在首位。这是学校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以质为上”是我校办学理念的追求,也是我们全体忠源人办学最本质的追求和最高的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每一所学校办学的根本追求。学校办学如果没有高质量,就没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质量立校的发展思路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因此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质量观,狠抓教育质量不放松。
  二、运用校本资源,充实德育内涵
  胡耀坤先生艰苦创业、慈善为怀、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品行,是我校最大的教育资源,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忠源精神”。胡耀坤先生的成才史、创业史和爱国爱乡精神,不仅提供了学生德育工作的宝贵素材,而且丰富了我校德育的具体内容和深刻内涵。
  第一,运用胡耀坤先生的成才史、创业史,开展学生成才教育。多年来,新学期入学伊始,我们第一课就进行了学校校史教育。学校采用新生军训、参观校史馆、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我校办学创办人胡耀坤先生艰苦创业、慈善为怀、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事迹,从而萌发了强烈的成才意识,从中找到人生的路标,让广大学生更加珍惜在这样有优良传统学校学习的条件,立志成为高素质人才,树立起“今天我为忠源而骄傲,明天忠源为我而自豪”的强烈意识。
  第二,学习胡耀坤先生慈善为怀、爱国爱乡的精神,开展爱国爱校教育。民族精神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核心是爱国爱校,前提是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我校始终把握住爱国主义这一精神核心,结合胡耀坤先生慈善为怀、爱国爱乡的精神,在校园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爱校教育活动。我校通过宣传胡耀坤先生的事迹、开展诚信和感恩教育、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宣传专栏、文艺汇演、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以民族团结、国家振兴为己任,以诚信为本、学会感恩、刻苦学习、磨砺意志、提高本领、报效祖国。
  三、打造校本活动,丰富德育形式
  为了调动校内外各种资源,发挥我校教育优势,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就要打造一批适合校情、受学生欢迎又具备时代特点的德育校本活动。校本活动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阵地设计和实施的活动,是在学校历年开展的有影响的成功活动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我校已构建的德育校本活动有:
  1.“三自教育”活动。
  胡耀坤先生心系教育,每年在百忙之中总是抽出时间回校探望学校师生,关心学校的发展。我校就充分利用胡耀坤先生回校的机会,让其给全体师生作报告,谈成才之路。他的报告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他的现身说法,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和成才目标教育相结合。我校以此为契机,多年来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教育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为班级、学校建设献一计”,“绿色学校标语征集”,“班级网页制作评比”,“洁美课室评比”,“党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了学生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
  2.忠源文化艺术节活动。
  在当今这个强调个性化生存的时代,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学校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结合我校是侨校的特点,通过引进专家提建议、全体师生给意见,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指导下,以学校文化特色统领全局工作,为打造忠源纪念中学这个品牌根植扎实的文化基础。近年来,我校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就是体现了学校的文化特色,更是学习胡耀坤先生慈善为怀、爱国爱乡精神的体现。它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竞赛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每次设计的活动新颖多样,吸引了广大同学参与。
  3.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新课程要求“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校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是革命英雄周文雍烈士之乡,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了更好地学习胡耀坤先生慈善为怀、爱国爱乡的精神,我校对这些资源进行积极的开发利用:第一,创建德育活动基地。我们先后与开平立园、开平南楼、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管理处、开平市消防中队、开平市城区交警中队、港口派出所和广东省黄埔青少年军校等单位合作,开辟了十多个德育基地。这既是为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场所,又能使学校与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共同营造德育环境。第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前往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开展“感恩革命先烈,立志报效祖国”缅怀革命烈士活动;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参加黄埔军校组织的军事夏令营活动。第三,我们既“走出去”、又“请进来”,邀请老干部、老模范来校作报告;与当地驻军联系,对学生进行军训或举办军民联欢。这些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和得到了强烈的震憾。
  总之,校本德育活动的构建和发展,既丰富我校德育教育的形式,又扩大了學校德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德育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秉承“艺术兴学”的办学传统,以艺术教育为平台,在非艺术专业中开设艺术类普及课程。“简笔画训练与应用”成为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选修课程之一,它简单易学、应用广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素质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简笔画绘画技能,又能触类旁通的把简笔画应用在学校、生活、公司等领域,如何把训练与应用相结合进行同步教学,是简笔画教学的难点,
【摘要】“和谐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及教学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数学课堂,营造一个引发学生兴趣、焕发学生活力创造性的课堂,让和谐的音符飘洒数学课堂,进而构建和谐数学教育环境。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间的和谐互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76-01  众所周知,在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劳技课程,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为目标。也就是说,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仅仅是开始。通过初步接触以及了解劳技,促进学生对劳技的亲近和理解,并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事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才是勞技课程的独
【摘要】素质教育呼唤德育教育创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健康个性的教育。德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观念、明确角色定位,改变方法,提升德育效能。  【关键词】德育 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1-01  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正逐步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向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百年
近年来,旅游已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行为。游客的日渐增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环境、资源、安全和健康等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是德育的核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多种教学手段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来实现德育的内化。  【关键词】《品社》德育目标 教材情感因素 心理情感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