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减贫效应研究

来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标:估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的具体减贫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2000~2017年省级统计数据,将重庆地票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法客观评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地区减贫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建设用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且在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方面均非常明显.具体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制度改革能够显著地促进地区教育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进而降低贫困发生率;能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贫困强度;能够通过教育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收入降低贫困深度.研究创新:将土地要素优化配置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现有研究从农地领域拓展到集体建设用地,从多个方面评估减贫效应,并探讨了中间作用机制及其差异化影响.研究价值:有利于政策部门更加关注"人地联动"效应,更加关注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后,农村居民能够获得的经济机遇,为创新制度供给解决相对贫困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目标:探讨中国新经济的理论逻辑、综合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采用“熵值—TOPSIS”法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级测度2013~2018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五级分类法—非劣解交集法”、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新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各省份出现明显的梯度差异;各省份的新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性,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省份发生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新经
研究目标:测算与分析我国各区域参与境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加值利得与嵌入特征,透析我国区域和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的双重价值链统一测算框架,直观测算了各区域参与双重价值链分工带来的增加值.研究发现:随着不同分工路径中全球价值链分工比例的增大,区域视角下的"东向聚集"特征越发明显.部门视角下,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越加复杂化的价值链分工增加值贡献越大.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参与双重分工带来的增加值大于初级产品部门,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相反.金融危机前后,制造业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测度分析2004~2018年两业融合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初期即实现了由初步融合向基本融合的阶段跃进,但深化进程缓慢,目前还未实现良好融合.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两业融合水平领先,中部与东北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与物流业
研究目标:测度2009~2018年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探索全国八大经济区各省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方法:首先基于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度测度系统综合指数,其次构建耦合度模型测度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最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考察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和分布动态.研究发现: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创新要素配置系统发展持续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
研究目标:克服传统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中常数空间滞后项系数假设的局限性,允许由于个体异质性所导致的非对称空间互动关系.研究方法:提出一类新的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假定空间、时间和时空滞后项的系数随个体特征相对于未知门槛值的大小而变,并设计了相应的贝叶斯估计方法.研究发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在小样本下具有良好的估计精度和稳健性.进一步运用模型对我国地级市城投债的非对称空间互动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其较强的适用性.研究创新:提出了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相应的贝叶斯估计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估计方法的小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新的征程上,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位于核心地位,是新发展阶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掌握战略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足以彪炳人类文明史册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正稳步迈入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行列.根
期刊
一、中国经济实践是经济理论创新的“富矿”r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经过艰辛探索,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包括: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特别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了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等.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
期刊
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这个初心和使命在党的重要文件中一直以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得到明确表达.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改革的性质和成败,要按照“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行判断.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