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供者嵌合状态对预后的预测意义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早期完全供者嵌合状态(FDC)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行清髓性allo-PBSCT治疗的72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男44例,女28例,中位年龄36.5(4~59)岁。其中同胞全合供者35例、亲缘单倍型相合供者27例、无关供者1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检测移植后1、2、3个月受者骨髓的供者细胞嵌合(DC)率。

结果

全部72例患者中位随访462(47~805)d,其中55例存活,2年总体生存(OS)率为(68.9±7.7)%;45例无病存活,2年无病生存(DFS)率为(59.5±6.3)%;16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移植后157(32~374)d,2年复发率(RR)为(24.1±5.3)%。40例(55.6%)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5.5(13~90)d;23例(31.9%)发生慢性GVHD(cGVHD),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169(94~475)d。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供受者血型、供受者性别、是否发生aGVHD和cGVHD均不影响OS、DFS率及RR。移植后2个月达到FDC组患者OS、DFS率均高于未达FDC组[OS:(85.2±6.9)%对(66.1±7.7)%,P=0.051;DFS:(76.7±7.7)%对(48.9±8.1)%,P=0.021],RR低于未达FDC组[(16.6±6.8)%对(30.4±7.8)%,P=0.187]。

结论

清髓性allo-PBSCT后早期患者是否达到FDC对移植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移植后2个月达FDC患者OS及DFS率明显高于未达FDC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PDTC)阻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探讨NF-κB信号通路对光气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表达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光气吸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空气对照组(吸入与光气染毒组同等流量的空气)10只,光气染毒组(吸入8.33 mg/L纯度为100
期刊
目的探究移植人脐带沃顿胶(Wharton's jelly, WJ)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小鼠炎症反应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分离与培养脐带沃顿胶,流式细胞仪鉴定第三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采用改良式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脑损伤+生理盐水处理组(Veh组),脑损伤+WJ移植组(WJ组)。术后3 d,干湿称重法检测小鼠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戊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传染科的1 931例疑似戊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HEV-IgG和抗-HEV-IgM,分析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 931例疑似戊型肝炎患者中抗-HEV-Ig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lymphomatoid gastropathy),阐述其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治疗选择及转归。方法收集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一例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患者为51岁女性,因上腹不适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多发溃疡,病理发现黏膜内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3(+)、CD56(+)、CD20(-)、CD8(-)、TIA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栓止血中心住院治疗的3 225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6例患者(1.43%)发生血栓事件,中位发病年龄为54(26~83)岁,成人患者中>40岁人群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3.37%(40/1 187)对0.58%(6/1 030),P=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