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筑有恙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建筑。
  那些人们在地面上搞出来的巨大突起,就像一座座无字的纪念碑,分明各有所指。
  还有那些被拆掉的建筑,为什么建和为什么拆,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
  当我们身边建起了大量令人吃惊的建筑,拆掉令人惋惜的房子,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很久以前,我们并不关心建筑,或者说,没有关心的必要。无论是栖身之所还是楼堂馆所,你只有被动地接受与等待。
  而随着商品住宅的热销和公共意识的提高,建筑已与人们的利益紧密结合。
  原因很简单,建筑是个大事情。
  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一幢建筑都意味着巨大的财力、精力。它一旦建成就很难抹去,而当你尝试抹掉它,又意味着巨大财力和精力的付出。
  即使最无动于衷的人,也很难在看到位于河北燕郊的“福禄寿”酒店——那是一座巨大的雕像一般的大厦——而不为所动。它就耸立在那里,闯入你的视野,搅动你的内心,甚至会逼着你去想,为什么,我们的时代诞生这样的建筑?
  建筑从来不是单纯砖石、水泥与钢筋的混合物,它是文化、是民生、是政治,它是天然的公共事务。
  
  时代往往决定了它的建筑是什么样的。过去三年,摄影师白小刺走遍中国,拍摄各地政府大楼。他们往往有着宽阔的广场、威严的外观,有些外观过于威严而显得可笑,比如,它几乎是白宫的仿制品,或是一个小型的天安门。没有地方政府富裕的财政,就不会有这样的建筑。而那些资金,有很多来自于扒掉其他建筑,出售其下的土地。
  建筑也能反映时代的细节,无论毗邻北京的福禄寿大酒店,还是沈阳那座酷似一枚铜钱的大厦,他们屡屡登上各类“最丑建筑”的榜单。可丑陋的不止是建筑,它们只是如实反映了现实的一种价值取向,将“中国当代人庸俗可笑迷恋金钱的心态刻画在了那里”。
  当那只巨大的手在改变我们身边的建筑时,人们也开始反思和反击。
  在北京,人们对公共建筑的批评,令人印象深刻的起源,或是针对国家大剧院——那个比邻故宫的奇特建筑。批评者说,这个类似外星飞船般的巨蛋破坏了北京旧城的风貌。这其实是一个奢侈的批评。过去几十年前,对于北京旧城风貌的破坏一直在公然进行。施政者一直无法想象传统建筑如何能够与一个工业化的城市共存。北京义无反顾地拆掉了城墙——那是一个古城最大的建筑了——而现在,北京市宣称要耗巨资重新修复部分城门。
  在建筑上,如何让传统与现代融合可不像“中西医结合疗效好”那样简单。在南京、在长沙,旧城墙的存废之争正在进行。在广州,政府正试图推动一项政策在历史文化街区内将新房子“建新如故”。马上就有人批评,这么做只会让真古董淹没在假古董之中。关于传统建筑,该如何总结过往的教训,一直没有共识。
  
  我们为了生活而建房子,而房子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建筑设计师王澍在杭州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楼盘,奇特之处,是为每四户居民们都留下了可以聊天的院子。想一想,真是可笑。过去十多年,中国城市里邻里关系变得疏远,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了一个昔日的大杂院。
  
  丢掉放大器和听诊器吧,只要看看我们周遭的建筑,就可以多少理解下我们的时代。创造力在衰减——城市里的建筑变得千篇一律;富裕并不意味着文明——规模庞大的建筑更像是在炫耀;传统尴尬地在现代都市的十字路口打着转——古建被推倒,仿古建筑被竖起;公共政策的受益者人数过少而面目模糊——从经济适用房到保障住房,平民建筑的数量总是赶不上需求;还有人们权利的缺失——对于那些用税款建造的庞大建筑物,到底谁有发言权……
  
  一名建筑师说,建筑不过两个功能,一是庇护人们的身体,二是庇护人们的心灵。两个功能,次序不能颠倒。这是建筑的理想,也是我们生活的理想。如果建筑有恙,病在何处?
其他文献
第一次上台表演脱口秀时,黄西一本正经地说:我决定留在美国,是因为在中国我不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散发异域风情。台下的美国人哈哈大笑。  最开始,黄西和很多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一样,“幽默感只存在于朋友之间,自我调侃,自我消遣。”  美国的环境激活了这个一直窝在实验室中的小个子,他的幽默在异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现在,他在美国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脱口秀喜剧演员。    人生反转  我是在中国的穷乡僻壤长大的
期刊
质检部门近日公布蒙牛一批牛奶黄曲霉素超标,毫不意外地引起了巨大关注。“抵制蒙牛”、“不喝牛奶”的呼声充斥着网络。  与以前的牛奶安全事故相比,这个事件本身并不算严重。首先,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超标140%,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毒牛奶”,或者喝了就会“致癌”。黄曲霉素很容易在农作物中出现。不仅是动物饲料,即使是人的食物,也很难完全避免。如果饲料发了霉,就可能含有较多的黄曲霉素B。这样的饲料被奶牛吃了之
期刊
在《水浒》108人中,李逵是最胡作非为的一个,是最天不怕地不怕,心中眼里最没有规矩,随时打破规矩的一个。  按说,这样的人,天生不服管。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又总是怕着一个人,服着一个人的管。李逵在江州牢城营做牢子时,就服一个人管:戴宗。  宋江刺配江州,与戴宗相见,二人在江州临街的一家酒肆吃酒。才饮得两三杯酒,只听楼下喧闹起来,过卖(旧称饭馆、茶馆、酒店中的店员)连忙走入阁子来,对戴宗说道:“这个
期刊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相信每个人对《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有各自的解读。  这本书名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被行家冠以“喜剧”类型。是,你大抵可从头笑到尾。并不一定每读一节,至少每两节,会让你有心酸、愤懑乃至悲痛之感。  到后来,无论爬上脸颊还是回流心里的泪水,说不清是笑出来的,还是哀出来的。  这是一本情节简单、但内容复杂、颇多隐喻的作品。  仅当小说看,无可无不可,但有许多
期刊
马克思在《资本论》首卷中说过,有三种工具:会说话的工具,会发声的工具,没有生命的工具。  “会说话的工具”,就是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凉山彝区统称“娃子”,他们的主子(奴隶主)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可以随意打骂、买卖残杀娃子,娃子被主子像工具一样占有,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人权、财权和亲权,是人类最受压迫、剥削,最受虐待、摧残的最底层。他们的身价,有时还不如一匹马、一头牛和一头羊。  解放后,凉山周边的汉区
期刊
地图刚刚完成不到一年,可怎么看,它们都像是年代久远的“古董”。  这30份卷成筒状、裹着报纸的地图,每张足有一开大。抽出一份摊开,泛黄的纸面上,黑色墨水的笔迹,密麻麻地画着北京二环内,曾经的胡同区、老字号、四合院原址,甚至颇为写意地标出了现存的古树。而街巷的缝隙间,挤满了注释。  随眼一扫,就能发现类似这样的文字:慈禧,叶赫那拉氏,小名“杏儿”,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生于劈柴胡同一大门内。在慈
期刊
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男人“快点儿,快点儿”的呐喊,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这是2012年2月15日的清晨5点多,在海南省琼中县中学的操场上,晨光微露的薄雾之中,一群十六七岁的女足队员刚刚开始她们一天的晨练。这群海南五指山深处的姑娘们,大多皮肤黝黑,短裤下的腿结实健壮。  为了实现“代表海南夺取全国冠军”的梦想,20多名姑娘正沉默奔跑着。看着她们的身影,主教练肖山总会想起六年前的那个春天。
期刊
北京东四环,京客隆超市里,一位女性顾客走到奶制品柜台,扫了一眼蒙牛,然后拿了旁边另一个牌子的产品。“不敢买蒙牛,有点害怕。”  此前的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检的结果。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250ml盒装纯牛奶被检出含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严重超标达140%。  自2008年陷入三聚氰胺事件起,有统计表明,此次黄曲霉素事件是
期刊
新年之夜,一位喝醉酒的莫斯科男士,乘错了飞机,结果飞到了列宁格勒。醉醺醺的他,居然在列宁格勒找到了自己的家,同样名字的街道,完全一样的房间和家具,房门钥匙也通用,当他洗完澡上床后,女主人回来了……  这是苏联导演梁赞诺夫的电影《命运的捉弄》里的故事。二十多年前,我并不会想到,那个当年刻意编造的荒诞的故事场景,很可能在中国成为现实。  如今的中国,正迫不及待地奔向现代社会,建筑正是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最
期刊
弘一法师行书《世间虚妄乐》在上海朵云轩竞拍已一月有余。此佛教横批一亮相艺术市场,即引得高价迭出,万人瞩目。质朴酣畅的昔时笔墨,再度让人回忆高僧悲欣交集的人生传奇。  萧然物外,生如孤云野鹤;黄卷青灯,弃红尘若敝履。  弘一俗名李叔同,前半生羁旅天涯,乐教予艺,作为中国近代新文化与艺术音乐的倡导启蒙者,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发刊旨趣如序言中所述“声音之道,感人深矣。惟彼声音,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