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网络资源,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j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
  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突出特征。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创立,把语文教育带进广阔的天地。由于语文课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本质特征,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整合正为深化素质教育中的新亮点,从教学策略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必然的链接亮点、突破口。一、引入网络资源,诱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宗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二、创新知识网络,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相关课件欣赏、诵读。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
  三、拓宽思维领域,催生创造元素。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语文课的特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获取与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火花。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四、合理网络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因此,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循序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作文教学的个别化学习,网络媒体指导的习作教学信息多向传递,反馈及时。它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主动式信息交流。指导课上不仅当即获得来自教师方面的知识信息,还可以网络媒体、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以此调整自己的习作。教师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作文水平,分别给予不同的写作要求和不同的评语,还可把学生的文章展现在所有学生的电脑显示器上,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确立学生主题地位和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交流、反馈方面的优势,把网络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生生、师生互动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展现个性,在互改、互评、切磋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極参与写作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工程的全面启动。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农村消防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行使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提高农村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任重而道远。 
摘要:文章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并探讨了顺应国际形势,积极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及基础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动态平衡,有力地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及其在现
中图分类号:G613.6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堪称是教师的得力助手。电化教学可以达到“可闻其声,能见其形”的效果,它能把某些事物以直观的形象再现给观看者,有助于观看者细致而深入的观察事物。它能把教材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境用图像和音效传达给学生,能使学生用视觉与听觉全方位体会和感知这一情境从而深入理解相关问题。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现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美
期刊
摘要:掺用大量粉煤灰,可以制备经济的高性能混凝土,显著改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对于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阐述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特点、配制设计、性能、局限性和使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长期以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料一直是使用量最大,然而,混凝土材料在给人们带来安居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作为混凝土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调查了杭州市城乡居民健身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完善了杭州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路。研究结论:1)公众对全民健身政策的认知度较高但对健身知识的认知度偏低;2)体育人口比例较高但中青年比例偏低;3)社会体育指导员供不应求;4)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活动需求与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议:完善健身场馆设施建设,规范健身场馆管理;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提高
期刊
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对构建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推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通过设立试点、联系点的方式始终关注和参与湖北省的长效机制建设,以试点、联系点单位执法监察工作成果为平台,通过了解当前的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借此推进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为国家出
【摘要】 通过对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及现代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提出集成化管理的概念,分析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运用其思想和理论,建立集成化的组织系统和信息系统,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组织系统;信息系统;项目目标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及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工程建设项目是国家或组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载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由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试卷评讲课是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根本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但是,当前的试卷评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机械地采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的问题。以下就试卷评讲谈谈自己的初步看法,以和广大同仁交流。  一、试卷评讲课常见误区  笔者认为试卷评讲课有如下常见误区  核对答案。这种只核对答案而不进行评讲的形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