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漆艺术装饰色彩的民族象征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古代的民间美术对漆器艺术的装饰色彩的色彩选择原因以及装饰色彩的民族象征性,分析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对色彩的理解、特征和具体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装饰色彩 民族象征性
  中图分类号:J223.9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在原始蒙昧阶段就已经开始了,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于色彩的认识有了深厚的积淀和凝结,并形成自己民族的一种传统的审美习惯。中华民族在色彩审美上受阴阳五行的影响较大,金木水火土的五色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人们对赤、黄、青、白、黑,这几个颜色非常偏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色彩作为各个阶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色彩便成为了权利、社会地位、等级制度的象征。如黄色从唐朝之后便成为皇室专用色;黑色长期以来是道家的精神象征,认为黑色代表生界、死界两个极端,黑色也因其具有朴素优雅的意境而受到青睐,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最美的色彩;红色历史最为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山顶洞人,红色作为胜利、喜庆、富贵、幸福、生命的象征一度为上层统治阶级所用;中国也是崇尚“青”的国家,青色代表东方代表希望,为广大下层社会人民所钟爱。这五种颜色象征寓意发展到了唐宋之后就相对固定了。漆器中也多用这些颜色来进行创作,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念,这也是漆器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美术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所有美术形式的发源,种类多样、题材丰富、寓意深远、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从人类有了懵懂的美的意识起,就不断的丰富着民间美术的内容,用以美化生活,丰富各种民间的活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等,同时民间美术也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每一件民间美术作品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标准以及广大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能。
  民间色彩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乃是中华民族各类传统美术之源,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通过民间色彩,我们不仅能够找到现代设计语言和多元化的设计手段,又能在寻古塑今的同时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在众多的民间美术形式中,漆器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漆器艺术中的色彩和传统民间美术色彩是不可分割的,与诸多的民间美术形式一样具有非常明显地装饰性。在色彩的运用和搭配方面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进化后,都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夸张的艺术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对比。更由于民间美术很多都是为民俗活动而创造的,所以都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所以,我们可以从民间美术的共同特点中探寻漆器装饰色彩运用的来由。
  一 民间美术中“年画”与漆艺装饰色彩
  年画,是中国民间过年时家家户户张贴的一种民间画,在秦汉时期我国就有此习俗在制作年画时,人们除了在沿用喜爱的红色、黑色、黄色的基础上,也经常运用到青色、白色和蓝色,生动活泼、形神兼备,加之构图多变、造型独特,形成了与别的画种迥异的艺术情调。年画中的这些色彩代表着很强的民族情感,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所以,在丰富的色彩世界中,许多色彩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承载着我们的精神寄托,色彩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和意味。在朱仙镇年画中,红色、黄色和青色便是其常用到的色彩。这三种色彩,颜色厚重、对比强烈、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年画的用色观对中国古代漆艺产生了影响,深入漆艺术的色彩语言可以发现在那明快亮丽、五彩斑斓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年画的色彩和漆艺术的色彩用色有着相互吸收的特点,都体现着色彩的象征性、文化蕴含。例如,中国最早的漆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虽脱落严重,但是漆器内外都涂有红色生漆,仍具有光泽。说明了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就掌握了漆的提炼加工、漆色的调配和漆器的制作,可以看出先民就已经表现出对红色的喜爱了。周朝,在今陕西、河南出土的漆器中,色彩已经有了多样的变化,除了红色和黑色之外,白色和青色也得到普遍的运用,同时使用蚌壳镶嵌的工艺也有运用,更加丰富了漆器的色彩和质感。春秋战国时期,漆器色彩仍然是以红色和黑色为主体,但是也出现了添加黄色、绿色、褐色、蓝色等,使器物的色彩更加的艳丽、多样。在漆器的装饰工艺方面也有描绘、针刻、银扣和描金等,进一步丰富着漆器的色彩构成。战国时期出土的《彩绘漆瑟残片》画面色彩丰富鲜艳,也是我国现知最早的“漆画”。
  二 民间美术中“玩具”与漆艺装饰色彩
  玩具,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如布老虎、泥娃娃等都是著名的民间玩具品种,主要以北方地区为主。玩具一般以黄色、大红、大绿等颜色为主,多以墨色勾轮廓线。给人以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例如,陕西凤翔县胡永兴创作的泥玩具彩绘《挂虎》,纹饰繁密、用线工整、色彩艳丽,使用三原色进行对比配置,为了在作品中避免“火气”的弊病,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便使用黑线勾画从而达到理想效果。民间美术玩具的配色方法对秦汉时期漆艺色彩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秦代漆器常用红色、黑色、褐色、金色和银色等色彩,色彩艳丽,且对比强烈;大多器物用朱、褐来彩绘花纹然后用黑漆进行勾勒或衬托。汉代时期漆器制作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因而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汉代漆器的生产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品种丰富,装饰手法和图案多样。色彩方面以彩绘为主,除了黑色和红色等色之外,还运用到黄色、绿色和金、银色等,色彩华美。一般在黑漆或是朱漆上,选用朱红、赭红、金黄、土黄、银白、乳白、浅绿、暗绿、灰绿、蓝色、紫色等多种色彩描绘。使器物产生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效果。制作工艺中有铜扣、贴金片、镶嵌、针刻、堆漆等。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百件漆器,至今依然光彩照人、色艳如新。深入漆艺术的色彩语言中,我们不难发现民间美术“玩具”色彩与秦汉时期漆器色彩具有相似性,例如,为强化作品色彩对比,强调色彩逼真与冲击力运用高明度、高纯度的红、黄、绿、褐等色彩,同时黑色铺垫不仅色彩效果强烈、醒目而且更加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
  在那明快亮丽、五彩斑斓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民间美术玩具的色彩和漆艺术的色彩用色有着相互吸收的特点,都体现着色彩的象征性、文化蕴含及色彩交融。   三 民间美术中“陶瓷”与漆艺装饰色彩
  我国在制瓷和使用上都具有悠久地历史。在色彩方面多以白色、青色等颜色为主。但有些瓷器也尝试使用深色底釉,刻画浅底花纹图案来装饰。白色、青色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国文人、墨客所钟爱的色彩。在许多地方甚至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象征。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陶瓷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国人喜爱和珍爱艺术品。由于青瓷的烧制成功,瓷器代替了漆器的很多功能,因此瓷器对我国漆器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六朝时期的漆器,在各方面都不如汉代,但在制作技术方面却有所发展。其中夹 造像、斑漆和绿沉漆较为突出。在色彩方面,也大胆借鉴和尝试陶瓷的用色方法,如青色等色彩的使用;除此之外随着工艺的发展有所变化,如斑漆中用多种颜色的漆进行混合而产生的斑纹,色彩变化自然多彩,绿沉漆是新的漆颜色,其色彩像是有物体沉在水中,深沉静穆,故而得名。漆器在这一时期的用色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如民国时期脱胎漆器,在色彩上运用青色,青色在中国阴阳五行中象征着“木”,是与人体肝脏部位、东方相对应色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不管是陶瓷色彩中的“青色”还是漆器色彩中的“青色”,我们都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共同性和相互性,它们都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四 民间美术中“刺绣”与漆艺装饰色彩
  刺绣,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其主要用途包括日常生活描绘、艺术装饰,使用多色绣线,绣工精致细密,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例如,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画面运用了:深红、朱红、棕、红棕、桔红、浅黄、金黄、土黄、黄绿、钴蓝等绣线,不仅体现了艳丽厚重、装饰感强的特点,同时也彰显了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及身份。刺绣这种巧妙的用色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漆器艺术中也能找到其共同性。如三国时期漆器常用的颜色有朱红、红、黑红、金、浅灰、深灰、赭、黑等,大都用黑中偏红色髹于器物表面作为漆地,然后用黑漆勾画形象的轮廓,再根据需要在轮廓内平涂金色或红色等,最后再用黑漆或红漆进行勾画,所描绘的画面层次丰富,有较强的立体感。隋唐时期的漆器制作仍然得到发展,多用来制作生活用具,制作向华美的装饰方向发展。品种有金银平脱、描金、螺钿和雕漆等。工艺丰富色彩,金银平脱中的金银花纹,螺钿的“彩文之美,极为瑰丽工巧”,雕漆的层次剔红等。它们相互沟通与交流体现着色彩的象征性、中华审美和文化蕴含。
  五 民间美术中“剪纸”与漆艺装饰色彩
  剪纸,又称刻纸、窗花或剪画。其制作材料通常是以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为主。剪纸的纸张选择一般采用单色的红色、蓝色、黑色和白色等鲜艳的颜色进行创作,有单色和套色等之分。色彩率真、对比强烈,反应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艺术中“单色”的色彩使用方法,在中国传统漆器艺术中也有利用一种色彩装饰器物的色彩使用方法。在中国古代漆器历史发展过程中,宋、元两代的漆器制作受到官方重视,民间普遍多是作为普通的生活用品。其中最能体现宋代漆器特点的是:“一色漆器”的出现,一色漆器主要是指在器物整体部分以一种色彩进行装饰,色彩以红色、黑色为主。除此之外,宋代雕漆工艺也是技艺精湛。到了元代,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一色红”色彩运用象征着吉祥、喜庆,代表五行中“火”;“一色黑”色彩运用象征着宽厚、博大、稳健,代表着五行中“水”;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不仅如此,单色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再现材质本身的特点,同时更加完美地体现作品的精神文化底蕴。由此不难看出民间美术剪纸与漆器艺术装饰色彩,在色彩的选择、使用上有着相同的共性,它们相互借鉴、吸收,从而体现色彩的内在美及色彩的民族象征性和博大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除去以上所述的民间美术种类外,还有其它的民间艺术色彩来源,如:木版画、京剧脸谱、壁画、风筝、花灯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民间美术和漆艺术在色彩运用和搭配上,尽管没有形成专业、科学的理论体系,但却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是经过了时间和长期实践的双重检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观念的产物。在色彩组合方面它们几乎接近完美,如“黄马紫鞍配”、“红配绿看不够”等配色原则,组成了民间色彩与漆艺术的美学程式与审美标准;这对民间美术与漆艺术在色彩运用和流传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当今世界是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在最大程度上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和设计作品的特点相互融合,才能使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民间美术与漆艺术在色彩、形体塑造和审美方式上都对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具有高度审美的今天,它们是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哲学理念的体现。因此,在现代设计运用这种色彩理念和方法,势必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点,从而得到国人的认可,世界也必将为之惊艳。本文以色彩为重点,对于如何将现代设计以多元化、民族化的渠道进行创作、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2] 赵天蔚:《装饰艺术的魅力》,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3] 金鹰达:《中国传统手工艺》,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4]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5] 王贤培、李白丁:《设计色彩》,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 宫六朝:《装饰绘画漆艺》,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姚敏娟,女,1978—,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郑富平,男,1979—,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红丰二号萝卜是一个具有优质、抗病、高产等特点的杂交种,但要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特性获得好的收成,必须采取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早倒茬,整好地 前茬以早甘蓝、矮生云豆
鲁迅先生在其《朝花夕拾·后记》中说,他有一册李锡彤画的《二十四孝图诗合刊》,是清代由济南刊刻印行的。他说:“查这刻工当前清同治十二年时,是在‘山东省布政司街南首路西
从卫生部获悉,今年,中央财政预计将投入3.36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工作。据了解,近3年来,中央转移支付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投资4.82亿元,主要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曾经有一段时间——而且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很关心DVD会不会像其它一些有发展前途但最终失败的家庭影音产品一样,也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这并不是说DVD在概念上有瑕
应注意对固定资产修理及投资的审计1.审查固定资产修理及投资计划,检查修理费用发生是否真实,记账是否合理,通过待摊和预提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通过递延资产的,是否在两个大修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