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幼儿道德教育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道德教育 道德情感 认知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实施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
  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生活中为孩子做出榜样。例如小班的一位小女孩活泼可爱、从没打过班里的小朋友,而且非常懂礼貌。一天,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抢了她的玩具,还把她的脸抓破了,到了第二天,这个小女孩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时,用牙咬这个小朋友的手,老师觉得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咬时,她回答:“是我妈妈教我的,我妈妈说我打不过的小朋友就用牙咬。”同时还很滑稽的向老师表演了一番。老师听后非常吃惊,同时也很伤心。这个例子说明: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的父母。因为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社会化的过程。“近墨者黑”,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社会化程度能提高吗?我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质教育,也是最早、最长期的道德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社会化培养这一职责,让我们的花朵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卓越的一代。
  2.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全家的宠儿和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有艰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有一位小朋友游戏时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奖励他一个小礼物,过了一会,这个小朋友由于开始顽皮,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此打击,觉得很委屈边哭边打老师。这个例子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别人得到奖品了,别人当班长了,我得不到就哭闹,今天你有一盒好看的彩笔或新买的书、玩具,明天我也让妈妈买,老师让他分东西时,先选一个最好、最大的留给自己,小的分给别人等等,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造成孩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的能力,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至,另一方面孩子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唯我独尊的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让幼儿在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摔倒了,没有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没有人主动拣起来等等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3.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现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则把“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当今的孩子一味的追求“吃好、喝好、穿好”。“爱国”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事,甚至是笑话。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如果问他们长大后干什么?很多孩子回答:“当经理”“当董事长”“当警察”。他们的目的是当经理、董事长有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警察有枪,坏人就不敢欺负我,而没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过度地追求享受,而降低了对祖国的热爱,很少人想到我做这件事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的。
  爱国教育应从小培养,如果把一些爱国教育的内容渗透生活中孩子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用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幼儿道德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主动把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的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可见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3.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玲玲的草帽》中玲玲不小心草帽被风刮跑了,很多小朋友帮玲玲捡草帽,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还有《好心的小鱼》等故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4.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
  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在走廊墙围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5.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发小礼物或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6.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维护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幼儿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高度出发,本着对幼儿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和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  幼儿园的孩子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事物、角色、甚至一些简单的词语,幼儿都很难理解,苏霍
期刊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幼儿自己主宰的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而我们课堂中很多语言正是培养着孩子的自立,自为,自律。让我们细细品味一下我们的课堂语言。其实我们课堂中最朴素的语言有着巨大的力量。“谁想上来试一下?”就是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很快就要完成了,加油!”就是培养幼儿以意志控制,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见,安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保障。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也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意识教给幼儿,让幼儿有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技能?如何解决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切实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我园以幼儿的一日生活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逐步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而良好的习惯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中形成的,幼儿期的整理习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规则意识极其谈薄,整理习惯尚未形成,整理能力极弱,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让孩子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阻止孩子在游戏后将玩具扔在一边的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去做,去收拾整理,尽管开始时效果不太好,但重要的是摆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期刊
有宝宝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胎教、营养、早教、婴儿产品……既带来极大方便,但也带来了新的困惑。日前,中国、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瑞士、瑞典等10国2.1万母亲参与了宝宝中心“全球母亲育儿生活”大调查。总体来看,妈妈们在真实生活中倍受愧疚,愤怒和焦虑的困扰。  你觉得现在做妈妈容易,还是你母亲那个时代做妈妈容易?  在10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的妈妈认为,现在做妈妈比她们母亲和祖母那个时代更容易了
期刊
观察者,是现代幼儿教师应该扮演的一种角色,但是观察幼儿不是为了记录,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观察幼儿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幼儿,以便能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或者给幼儿以适宜指导和帮助。那么,如何理解幼儿心理行为的具体含义,即如何透过幼儿的外显行为来了解幼儿的内心状态、内心需要就成为关键之关键。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对幼儿“心理行为表现”诠释的材料,希望能为大家正确地理解幼儿提供一点帮助。  1.如果
期刊
中暑、被虫子叮咬、割伤、扎伤……这些小伤小痛会跟随夏天的来临而与孩子不期而遇,所以,你需要掌握一些对付这些小麻烦的办法。  1.头上磕包:冷敷。  “我女儿刚满1岁就会走了,而且走得很快,她很有自信,胆子也大了。一天在公园里,她脚下被绊了一下,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头上马上起了个大包。回到家后,我用包着冰块的毛中给她敷在肿包的地方,以减轻她的疼痛。”  如何应对:孩子头上磕包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冷敷
期刊
“小纸条法”指的是在讨论时,针对某个问题,每个人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记名地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由主持人收上来打乱后,再发给每人一张,要求每个人说出自己拿到的那张小纸条上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它的看法。它的最大变化从个别即兴“说”到思考后的全员“写”,研修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期间这既是一项任务驱动,又是教师交流空间的扩展。  为了促使教师体验职业乐趣与专业进步,产生更大的研修动力,我们根据不同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教师也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已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内容,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自主活动机会,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对游戏与教育、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教与学、自由与约束等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一、教师的双重角色身份  在游戏中,教师应
期刊
摘 要:两年前园本小专题对于我园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教师已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游刃有余,教师的专业发展得益于它,学校教科研的发展也离不开它。为此,本文试从园本小专题计划的制定、具体实施、成果推广三大方面来阐述我园是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从而让园本小专题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教科研的繁荣产生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园本小专题 研究 教师发展  园本小专题是指立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