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英语词汇能力评估研究和发展

来源 :现代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近40年里,国外词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学者早期的词汇水平测试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如Vocabulary Levels Test和The Word Associates Test.近20年,国外在新的词汇评估方面虽然进展相对较小,但是也取得了进步.本篇文章介绍了国外近期三种新的词汇测试,并且提出继续发展新的词汇测试的理由和必要性.
其他文献
随着英语语言逐渐普及,英语学科早已成为大学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与应用技能都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英语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是人类多元互动的结果.因此在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中,不能仅仅围绕英语的语法功能和英语国家的基本习俗与制度等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而是应该站在跨文化交际的层面,在两种或多种文化的对话中,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与有益的人文素养,透过英语文化的镜像,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但是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已然不容忽视.因此文章将全面描述文化失语的现象,追溯根源,并给出相应
对于一些大学新生而言,英语学习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教师也应注重一些文化性质内容的融入,这就会导致大学英语的课程难度进一步增加.如果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适应大学英语的难度,就会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对此,教师在融入文化常识时需要斟酌考虑,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课堂中,保障学生的高效学习效率.
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通过《时间之间》对莎士比亚传奇剧《冬天的故事》进行当代重写,实现了对于经典的忠诚性回归和创造性衍生.文章从热奈特的跨文本理论出发,着重分析副文本、互文本及超文本在温特森小说中的运用,探索现代小说与传统戏剧之间的隐性联系,以及原著作者与重写作者之间的跨时空交流,不仅深化了作品“遗弃”和“宽恕”的主题,而且通过对比莎士比亚和温特森的创作手法及思考方式,剖析了两个时代人关于经典重塑及社会问题的价值观念.
随着国家对于高等学校的经济支持、资源支持力度加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也急剧扩增,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需要针对此环境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为了保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够稳定就业,高校需要结合教学培养体系与就业指导观念重新规划学生的教育方案.文章基于以上情况,重点研究以就业导向为前提的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堂评价体系,探究了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情况,分析教学课堂对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并以就业创新为导向,探究专业课堂评价体系对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商务英语专业课堂评价体系能够为学生在就业
文章主要疏理了国内外二语搭配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对低水平受试者关注不足、受试材料不全面等问题.除此之外,搭配频率,搭配一致性等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也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可采用多种研究范式探究影响学习者搭配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二语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现代汉语中的量词不计其数,用法灵活、搭配多样化,经常出现在数词与名词之间,而且在汉语中出现的量词搭配都能在英语中找到类似的搭配.但是,和汉语相比,英语量词的使用是有所限制的.文章将对汉语和英语中量词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探究英汉量词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总之,对汉语量词进行对比分析和加以研究将有利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教与学.
研究生英语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做出的积极回应.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在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以体现.文章从微观教材分析视角,从研究生英语教材系统性,文化“输出”与“输入”和立体化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来探讨研究生英语教材思政资源实现路径.
在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发展态势.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英语人才,大学英语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养.文章先分析以学生为本位的特色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后对大学英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特色大学英语教育路径,旨在优化大学英语教育效果,为社会培育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近年来,在学科交叉、知识应用、适应国情的“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外语教育也逐渐实现由应用型到人文型的转变.《英文报刊选读》作为文化类课程,是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多学科知识、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和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载体.因此,从其内在人文属性来看,理应承担其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责任.因此对《英文报刊选读》进行“课程思政”探究是十分必要的,旨在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立场、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同“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相契合.
本研究从标牌的语言形式这个维度分析研究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标牌,探究其标牌的不同语言之间的互动及其背后的权势关系.研究发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语言景观呈现了国际化发展趋势.其中,以中文作为优势语码,确立了中文的优势地位,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也表明了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