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与喧哗中的建构——论90年代的诗歌批评

来源 :文艺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创作,多元并举的背后是焦虑与困惑共存,相对沉寂,日趋边缘。而走向自觉的诗歌批评却在沉潜与喧哗中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批评家和诗人们对诗歌精神、诗歌资源、表现形式、写作技艺、语言策略等方面的研讨,使80年代业已取得丰瞻成果的诗歌批评,继续在批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上不断拓展,以其优卓的表现,为推进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作出了不容置疑的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著作权法制度完善的“阿喀琉斯之踵”。从我国互联网与著作权十年来博弈生存的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阐明了政府信息公开及其立法理论基础人民主权和知情权的内涵与意义,并对《条例》的作用与原
古代戏曲目录的提要内容和形式均极为丰富,如元《录鬼簿》为目录中人立传,是古代传录体提要的一种,如《曲品》、《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以批评方式评论戏曲创作的状况,是典型的叙录体提要,又如《今乐考证》的提要内容采取了辑录体提要的形式。本文重点分析各时代戏曲目录提要的体例结构、内容及其客观性,以及与普通目录提要的区别。
本文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趾百灵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记录到短趾百灵繁殖巢37个。筑巢期7~10 d。巢外径91.95 mm±3.85 mm(n=37),巢内径53.89 m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