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32种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来源 :化学分析计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ha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32种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采用二氯甲烷和正己烷为萃取溶剂,经DB-5MS UI型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扫描模式监测,内标法定量.32种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2~100μg/L的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001~0.006μg/L,平均回收率为76.0%~12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0%~14.1%(n=6).该方法能够满足地下水中32种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其他文献
张掖MS 5.0级地震前,高台分量式钻孔应变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变化,排除供电、调零、气压等影响观测数据的干扰因素,研究发现该异常可能是地震前兆异常.利用离散小波分解、超限率、应变变化过程和方位角变化等分析方法提取异常,综合分析发现:NE分量和NW分量出现了破年变低值异常,NE分量较往年最低点达到-64745.46×10-8,超出同期2013—2018年年变均值54.38%,NW分量数据最低点达到最低值-65663.8×10-8,最大超出同期2013—2018年年变均值17.68%;求解(ε1,ε2,φ)后,
近年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日趋规范化,安评相关方法与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而超高、超限等复杂结构类型越来越成为城市建筑建设重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此类建筑在抗震设计工作中需要进行时程分析,时程分析输入地震动的选用需考虑与规范反应谱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在总结常用选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选波思路,即按照安评结果反应谱作为目标反应谱,基于强震记录数据库,利用PEER强震记录数据库及搜索平台,寻找最优匹配天然地震波,作为结构时程分析输入地震波,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该方法选取的地震波在结
强震作用下的土层非线性是研究场地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2019年6月18日日本山形Mw6.7级地震中8个台站的主震及20次余震的强震动记录,采用主余震速度反应谱水平/垂直(HVSR)谱比,并结合非线性识别指标DNL、ADNL和PNL对主震中可能发生非线性反应特征的台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在强震动作用下场地卓越频率有向低频移动的趋势,体现了土层非线性反应的特征;非线性指标DNL和ADNL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PNL对应关系不明显.
瞬变电磁法作为地球物理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对电阻的异常灵敏反应,将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绘制出视电阻率测深剖面、视电阻率解释顺层切片,可直观地对煤系地层的采空区展布、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断层的富、导水性进行评价,可有效避免矿井开采过程中带来的地质危害及资源浪费.
针对信宜井水位2018年8月中旬快速下降后又转折上升的异常变化特征,通过实地异常调查和以往的震例总结,建立水位与降雨量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综合分析该井水位异常原因.初步判定水位快速下降后又大幅回升有多个影响因素,一是附近工地抽水与施工爆破可能导致了水位下降;二是水位大幅度回升并不只是由降雨造成,还有别的干扰因素.通过此次信宜井水位异常变化的调查,形成的分析过程和方法,有助于今后此类水位异常的判别.
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坝高达182.3 m,保证混凝土防渗面板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对防渗面板在地震工况下的工作性态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通过计算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或借鉴.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P&T-GC-MS/MS)技术了测定儿童防护口罩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方法.样品采用4%乙酸水溶液作为模拟液浸泡处理,浸泡液中目标物通过吹扫富集于捕集管中,热脱附后进入气相色谱,采用DB-624 UI型色谱柱(60 m×0.25 mm,1.40μm)分离,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控模式进行分析检测,内标法定量.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在质量浓度为0.2~15 n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75,方法定量限均为0
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度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导致地震预报是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通过广东及邻区震情处理事件的回顾,以及我国大震的预报成功与失误的例子分析,简述我国地震预报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地震预报目前或相当长的时间都无法做到精确的三要素的预报.然而,不太精确的地震预报应是地震工作者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的需要,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道路.
针对如何充分利用地质油藏数据挖掘价值信息并指导油田开发研究工作,进行了数据模型构建及应用探索,建立了两个数据模型:将平面控制点密集的构造图与纵向数据点密集的井点分层数据结合,建立三维钻井—构造高程差数据模型辅助构造变化分析,以描述任意空间位置的构造变化特征;将录井显示、测井解释数据与油气成藏特征进行联系,建立油气运移—成藏数据模型,以辅助油气运移成藏规律分析.将构造高程差数学模型应用于开发井随钻跟踪工作中,成功识别深度测量数据异常,有效避免了开发井侧钻;将油气运移—成藏数据模型应用于成熟油区周边滚动评价研
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地震数据及资料,研究了水库水位与地震时空活动特征,计算了168次ML3.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区域视应力值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反映了不同震级地震在应力水平积累等方面的差异;视应力有随地震矩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意味着人类活动可能为该区域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拐角频率与震级的关系可分为两段来看,当震级范围为ML3.0~3.5时,拐角频率随震级增大而降低的现象并不明显,当震级范围为ML3.5~4.4时,拐角频率随震级增大而降低,表明震级越大,库区破裂尺度在增大,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