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空间的实践意义及其建构

来源 :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性是教学的重要属性,实践中,它具体显现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因此,教学的空间矛盾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教学实践考察以及教学构成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空间不仅影响课程的创建、实施与发展,它还以自身的场所结构、社会关系结构、情感与价值氛围影响教学组织方式以及师生交往.随着网络虚拟教学的出现,教学中人的“离场”带来师生人际交往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尽管空间对课程、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深远,但它的作用需要在与教学其他构成要素协同下才能实现.这要求,建构便于学生在空间中流动的相互交融的空间群,能让学生逗留的空间连续体,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灵活可变的室内空间.
其他文献
黄济自幼茹经,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染,为立身从教奠定了坚实的民族文化根基.遭临民族危亡,求学之路坎坷,入考院小学,进礼贤中学,就读山东临中和北平师范学院,接受新式教育.深感中国教育之落伍,国人求学之艰难,决意许身教圃.奔赴华大,任教人大,合于师大,三校执鞭;精研马列,借鉴苏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开新篇;借改革春风,花甲展新枝,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构建新中国教育哲学理论体系;深感中华文化缺失之憾,呼唤国学春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殚精竭虑,成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融合的
中国式教育哲学是指从中国儒家传统哲学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的思辨.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人生哲学,中国式教育哲学思辨的就是人生教育应该何所为的问题.人生教育应在“三人”教育即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因为受着何种教育,便养成何种人格,成为何种人才,便会过何种人生.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格教育,修养高尚人格不仅是义务,而且是权利.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才教育,不只是才能教育,更是人的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文教育,不仅有充沛的人文气场让人体会到“斯文在兹”,而且是智仁勇融为一体的精神教育.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