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尔王》中的社会反讽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尔王》以其宏大的场面、激烈的情感和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构成一组悲怆的交响曲,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本文从社会反讽的角度解读《李尔王》的文本,从戏剧所描绘的社会环境、人物关系和颠倒的现实三个方面入手,剖析出莎士比亚在这一戏剧中对当时社会的反应和讽刺。
  关键词:《李尔王》;社会环境;社会讽刺
  英国戏剧诗人莎士比亚的名字一直以来被人们以“天才”二字装点着,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四大悲剧诞生于1601到1607年莎士比亚创造的悲剧时期。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统治后期,在经历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思想文化活跃的时期后,由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英国的社会矛盾开始逐日尖锐,社会上空笼罩着不可驱散黑暗。一直以来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宏伟”的《李尔王》, 更是一部通过人物命运悲剧来体现一种黑暗残酷的社会现状的作品,《李尔王》所表达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在人物命运悲剧的背后我们依旧能看到造成这种悲剧的令人绝望的社会,在戏剧设定的背景、人物的性格和遭遇中,一种强烈的对社会的讽刺意味从字里行间溢出。
  一、荒谬的环境与社会
  在第一幕中,格罗斯特就说到:“最近这一些日食月食果然不是好兆;……宫廷之内潜藏着谋逆,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日食和月食作为一种不详的征兆渲染出一种厚重的压抑感,这已经为后面的剧情奠定了一种纷乱感的基调。
  当被女儿抛弃无家可归之后,李尔来到了一片荒野,荒野上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在如此恶劣的暴风雨的天气,流浪的李尔和他的随从甚至找不到可以躲避暴风雨的栖身之地,还要忍受饥饿,食不果腹。一无所有的李尔这才知道,在少数安享荣华的人之外,贫困、饥饿、流浪其实一直存在。另外,埃德加乔装成乞丐装疯卖傻,可他口中所说的,可怜的汤姆,吃泅水的青蛙、蛤蟆;喝的是一潭死水上面绿色的浮渣;被鞭打,关在牢里。这种非人的遭遇并不是他在凭空想象。莎士比亚用隐晦的笔法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现出来,在那个时代,被剥削的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们存在在统治者的耳目视听之外,同时也生存在造物者的关怀之外。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弄人口中所唱的:“……若是件件官司都问得清;跟班不欠钱,骑士债还清;世上的是非不出自嘴里;扒儿手看见人堆就躲避;放债的肯让金银露了眼;老鸨和婊子把教堂修建;”(第三幕第二场)实际上已经描绘出英国当时的一种十分混乱的社会现状。资本家不断积累财富,在拥有越多的财富就能拥有越高的社会地位,高利贷的出现加速了中下层人民进入贫困的状态,赌博、嫖娼处处发生,有人站在社会顶端冷眼俯视民众的水深火热而无动于衷,但更多的,是那些不知如何获救的人绝望的哭喊。
  二、变质的亲情与婚姻
  戏剧开场,李尔决定退位,要把国划换分成三部份分给自己的女儿。此时的李尔是一个被权力异化的代表,他理所当然地将自己本身已经看作权力本身,也认为自己也拥有了支配女儿们爱的权力,他将女儿们对他的爱看作一种可以同利益与权力交换的东西。追根溯源,女儿为了得到利益与权力一个个谎话连篇,这与李尔平时在她们面前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一段父女关系中,李尔将亲情用利益明码标价,于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高纳里尔和里根将对父亲的爱吹嘘地极为夸张。李尔长时间的处于权力的顶端,对她们夸张虚伪的话语深信不疑,却在面对考狄利娅真诚的回答时大怒,用恶毒的话去诅咒自己的女儿。权力蒙蔽了当权者的双眼,亲情成为得到利益时虚伪吹捧的筹码,当社会中形成这样一种疯狂追逐金钱和利益的风气时,李尔王的悲剧就不再只是故事。
  亲情尚不能逃离私欲的魔爪,爱情与婚姻更是做了利益的奴仆。在李尔王权力的加持下,考狄利娅受到法兰西和勃艮第两位君主的追求,但当她因自己的诚实而失去父亲的宠爱和获得父亲财富的权力时,勃艮第公爵的爱情立刻变得“为难”起来,对他来说,爱情和婚姻只是一种利益的计较。而最为讽刺的是高纳里尔和里根姐妹为了争夺埃德蒙时自相残杀的面目,她们互相讥讽、互相诋毁,两姐妹因为自私自利而互相残杀,完全忘记了两人亲人的血脉,最后双双惨死。可她们争夺埃德蒙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一个新的依附、一种达到自己野心的途径。高纳里尔和里根两姐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纲常伦纪完全抛开,她们的眼睛被欲望和贪婪染红,这也是她们最终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颠倒的感知与真相
  作为国王的李尔和作为大臣的格罗斯特,虽然地位不同,但他们都因自身的性格缺陷而被不怀好意的儿女所欺骗和迫害。格罗斯特听信私生子埃德蒙的谗言,武断地认为埃德加嫌他年老要霸占他的财产而要追杀他,与李尔自大虚荣时错怪了诚实的考狄利娅如出一辙。两人在后面的剧情中一个疯癫成魔一个盲眼失明,十分具有讽刺效果的是,格罗斯特失明之前,识人不明,看不透埃德蒙伪善的嘴脸;李尔在清醒的时刻沉浸在虚伪的谎言中,为自己拥有至高的权力和敬爱洋洋得意。在被女儿们抛弃和侮辱陷入疯癫状态时获得了理智和清醒。在当时的前古典主义戏剧中, 剧作家将疯癫作为一种戏剧技巧和艺术手段,即“无需任何外部因素便可获得某种真正的解决,而只须将其错觉推至真理。”李尔在身份处境产生巨大变化之后,对自己沦落至此进行了反思,在体会了底层人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后,他为世道的不公和自己不曾体察百姓苦难而感到痛苦。之前的李尔是封建权威君王的代表,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但君主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所作所为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存亡,李尔随后造成自己的悲剧和国家的灾难便是莎士比亚对当权者的一种警醒。
  《李尔王》中还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弄人。弄人一角总在剧情的发展中冒出头来插科打诨,但他实际上是全局的道德之眼,他陪在李尔的身边,说着听起来似乎不着边际的话,但洞察一切真相的也是他。“老父衣百结,儿女不相识,老父满囊金,儿女尽孝心。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第二幕第四場)李尔被两个女儿驱逐,弄人看到了背后的真理,在利益当头的现实面前,没有人伦纲常,没有尊老爱幼,贫贱要仍人欺辱。弄人的疯话句句都对社会丑态的批判,在这些疯话中藏着他对真理的捍卫和对人性的洞悉。在社会秩序处于颠倒的状态中,傻子又如何还会是是傻子呢?
  《李尔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莎士比亚当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封建神权中解救出来,但也将资本主义的罪恶随之带来,资本家毫不掩饰对利益的欲望,对殖民地和底层劳动人民进行了疯狂掠夺和剥削;金钱至上的风气使社会上的人们变得贪婪、堕落,传统价值被颠覆,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但这也迫使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必须开始重新对人性的价值进行理性的确认和思考。在亲眼目睹了个人主义的疯狂膨胀和道德伦理的丧失之后,莎士比亚怀揣着破碎的梦,将痛苦倾注于笔尖,创造出《李尔王》这样一部对黑暗现实进行写实的作品,这不仅是对当权者的警醒,更是对充满自私与欲望的社会的鞭挞。
  参考文献
  [1][英]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M].上海:译林出版社, 2013.
  [2][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M].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马广利.颠覆与抑制:《李尔王》中的权力话语[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4]郭梦娜.《李尔王》中的法律共同体想象[J].今古文创,2021(01)
  [5]华泉坤, 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的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6) .
  作者简介:李婉滢,1997年9月,性别女,汉族,籍贯:甘肃省庆阳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珐琅算的上是最为古老的表面装饰技艺之一,在几百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经久不衰。掐丝珐琅工艺作为珐琅工艺当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其展现形式一直在变化与更新。掐丝珐琅最早从波斯传入,成熟于五六世纪,后传到拜占庭、阿拉伯等地。最开始在装饰品工艺品上被广泛运用,后历经时代的变迁,在拜占庭时期,掐丝珐琅工艺以精湛的工艺艳丽的色彩完全融入了拜占庭珠宝的设计和制作之中,并开创出新的魅力。  关键词:首饰设计;
期刊
赵高横征暴敛,级级盘剥。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胡亥认为赵高关于现在的法律不适合新形势要求的主张,必须修改律法的建议颇有道理,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就重新修订法律。  赵高以“查余孽““追同党”“找牵连”为名,全国上下大肆抓捕嬴政近族远亲官民,宫廷内外疯狂搜查秦朝过去文武百官……  他又大杀皇室、兵勇、将军。所有前臣吏卒都不能幸免,被赵高以“谋反”罪名公开、秘密杀掉……  嬴政家族十个公子在咸
期刊
摘要: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大禹文化便是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的经典代表。并且在当今的城市景观以及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研究应用价值。更对当今的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提升。而在安徽蚌埠市对于大禹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中体现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禹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加强研究,有利于安徽蚌埠市提高自身的文化实力,展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内涵,将大禹文化符号更多的展示到人们的面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使得敦煌文化重塑辉煌,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将目光投向这里。敦煌壁画是世界艺术界的瑰宝,其壁画元素多元化,且色彩丰富,在艺术界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今,敦煌壁画在洞窟里沉睡一千多年,对现代人来说,它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参观欣赏价值,但缺乏与现代设计接轨,缺少创意开发,这是很可惜的。本文基于敦煌壁画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力求对这
期刊
圆明园文创产业起步较晚,新时代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如何借鉴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等文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适合自身文创产业发展路径,是圆明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创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博物馆条例》中规定“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2016年5月16日,文化部等四部委发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制建筑为主,在建筑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美观,往往会采用较为复杂的装饰。 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经五千年,在建筑方面,不同时期的能工巧匠也根据时代特点创设出了不同风格的华丽建筑。随着木构建筑体系的发展,并赋予了极强的等级观念,成为我国古代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秦砖汉瓦、明清故宫雕梁画栋已经成为我国古建筑中重要的代表。中国地区气候宜人,适合木制植物的生长,古代人民在进行建筑的
期刊
摘要: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群众对于服装的美观需求越来越强烈,服装艺术设计们为了满足这一现代化需求,巧妙的将手绘艺术应用其中,从而使服装艺术设计达到了一个水平。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对服装艺术设计中手绘艺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首先探讨服装艺术设计中手绘艺术的发展,然后分析应用价值,最后对具体应用状况展开分析。  关键词:服装艺术设计;手绘艺术;应用  前言:  现代服装已经不仅仅要求其具有遮
期刊
摘要: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中,作者以壮丽山河与山间云雾为主要描写对象,以西洋作曲手法为主,结合传统民乐作曲,大量运用二胡演奏技巧,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富有极高的艺术性。 在二胡演奏情感表达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江河云梦》 ;艺术分析;情感表达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意义,它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特定时代下音乐形态的不断变异与动态发展的美学特征
期刊
摘要:民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设计创新、增加设计文化厚度,也有利于民族设计品牌的构建,同时还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由于技术、观念等因素影响,当前传统美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价值意义也不限于传统概念的延伸和发展,更是生生不息观念的传承及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因此将其置于平面设计中是市场的发展规律,也是一种正确的抉择,这样不仅能够为平面设计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
期刊
摘要:每天忙碌的生活让人们的精神十分的紧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超越物质需求的第一要素。饮食是人类生活的必须项,一个好的就餐环境会让人快乐并且心情放松,在餐饮空间中注入中国传统的,吉祥的纹样元素融入到餐厅各个角落,可以使公共空间的文化层次又上升一个新高度。吉祥纹样的寓意非常好,它可以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和传承力。本文主要研究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造当代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把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