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父母小课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以德育课题研究为抓手,面向家长开设父母小课堂,构建家校合力育人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生理发育总体提前1~2年。也就是说,现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步入青春期,正凸显出原本七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面临着青春期问题。
  随着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青春期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等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崛起、越来越有主见,生理的变化也使得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心,渴望与异性建立友谊,但是个体往往对于自己身心发育的变化缺乏正确认知,加上情感意志薄弱,容易导致“玻璃心”。例如,自卑與自我的极端体验,学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沮丧、无助),反叛、叛逆行为明显,亲子关系恶化,情感困惑(早恋),以及人际交往危机等。
  二、父母小课堂的实施策略
  “父母小课堂”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讲授者,以父母为授课对象,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话题,进而促进父母主动更新家教理念,学习教育孩子成长的知识与技能等。“父母小课堂”志在传播先进的家教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但是有别于传统的“大”的培训讲座、家长讲坛和家庭教育论坛等,这里的“小”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话题小,问题的针对性与指向性明确;二是授课对象不求多,或以班级为单位授课,或就某个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对十几个乃至几个人的小团队授课。
  一是双管齐下,全面了解家长和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问卷星向家长征集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家长需求,制定针对性强、指向性明确的家庭教育主题与教学计划。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认知、对异性交往的基本态度、亲子关系的描述、同伴关系的描述、学习状态及情绪、情感状态的描述等方面,调研本班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从而组织召开具有针对性的主题班队课、班会课和心理辅导课。
  二是聚焦问题,反复研磨具有年段特点的课程。例如,针对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发“家有青春期儿女”系列专题小课堂。青春期是学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引,更需要父母的关注。为了指导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青春期导师,我们以家长最感兴趣的话题——“如何指导孩子与异性交往”进行了授课。授课充分考虑了成人接受教育的特点,增加了体验性与趣味性。虽是工作日,但家长到校学习率高达95%,课后在班级微信群里的讨论很热烈,上交的心得体会也颇有其感悟。
  “家有青春期儿女”是备课组教师根据学生思想行为上的不同表现反复研磨,最终开发出来的具有小学高年段特点的“父母小课堂”系列课程。除了“如何指导孩子与异性交往”,还有“改善亲子关系的三大妙招”“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等。授课形式多样,有恳谈会、沙龙、微讲座、研讨课等。授课过程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和教师小结等环节,并且穿插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亲情独白、视频播放及相关的游戏体验活动,增强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课后,家长们和教师在班级微信群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互相启发。在家校合力育人问题上,家校初步达成共识。
  三是论证分析,提炼“父母小课堂”教学原则及教学模式。及时对前期的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小结提炼,为后期工作更为扎实有效推进打好坚实基础。我们创造性提炼出“五性”教学原则:即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学设计的互动性,教学环节的体验性以及课后反馈的及时性。在教学实践中将“五性”原则相结合,从而真正做到把家长请进来、留得住,让他们听得进、学得好。创造性提炼出“五种”教学模式:即同伴互助式﹑团队辅导式﹑阅读研讨式﹑角色扮演式﹑个别辅导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内容的灵活性。
  三、家校合力育人的教育反思
  学校课题组前后三次问卷调查,前期重点关注家庭教育的需求,中﹑后期则重点关注家长参加“父母小课堂”后的收获与感受,并进行客观严谨的调查与分析。如:从家校合作情况的前后变化,发现家长对本课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很高,授课的形式和内容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家庭教育情况分析发现“父母小课堂”的授课是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
  我们倡导“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家庭教育理念,并致力于向家长传播这一家教理念。自从参加“父母小课堂”以后,家长从思想观念到行动都有明显的改变,而且孩子的表现也更优秀了。此外,课题组还每周精选家庭教育电子读物,定期推荐给班主任,然后由各班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给家长,营造更好的、长效的家庭教育学习氛围。如今,学校传统家长会也注入了“父母小课堂”的创新元素,富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新鲜有趣的课堂体验都让家长惊喜不已,受益良多。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取得的成效也较明显。2014年底,我校被教育部关工委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称号。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最主要的两个困惑:一是怎样从家长深层需求出发,开发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给予更为渐进完整的家教指导?二是如何科学地培养一支家庭教师导师队伍,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地服务于家庭教育?
  当然,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只是我校开展的“父母小课堂”的一个成功案例和美丽的缩影。学校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某种具体的教育方法,更在于试图改变或者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唤醒教师和家长的学习意识,唤醒广大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共同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
其他文献
由于NP问题存在通用多项式算法,所以NP问题就是一种P类问题.这种P类问题不仅大量存在于各种计算领域,而且确实有可能用非确定性方法一次给出正确答案.这种非确定性方法就是符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应如何关切人的发展、教育应如何构筑人的发展之径、教育应为人的发展提供怎样的可能,等等,都是学校所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中山市东升镇同茂小
期刊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平等、愉悦、创造等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特征,符合近些年来幼教改革的精神,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更是一种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它是在快乐和满足的前提下,以操作、摆弄为途径,以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学习为目的,使幼儿变“要我玩游戏”为“我要玩游戏”。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教师需扮演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他们的有效指导,对幼儿各项能力指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期刊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与初中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所涵盖的范围特别广,学生对于抽象化的概念以及公式很难有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学生的各种思维的有效培养能够为数学的学习助力,不同的思维运用于不同的数学题型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对学生的不同解题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对于有效解决高中数学的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对类比推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概
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制度要求将学校的管理模式转向新型的现代治理模式,这种转变是重要的创新之路与发展之路,符合新时代国家对现代治理体系与能力的新要求,也是学校能够保持发展、促进学校转变的根本之路,对完善和丰富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重要意义,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贯彻高品质、高站位、高质量的核心素养目标。  学校的发展根植于社会的发展,进而导致学校治理工作的新问题也更具复杂性,导致教育面对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因
期刊
教师在课堂上激励学生互动、思考和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提问.随着应用互联网创新思维的发展,诞生了新生的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过程,重新分配了课堂时间以及创新知识传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逐步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我们在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感性认识,通过演绎、归纳、以及对比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探索数学逻辑,攻克数学难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渗透,实现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教育背景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我设计了“劳动光荣,从学会整理开始”的主题班会。  二、教育策略  出于“一课一得”的考虑,同时结合现实情况,本次班会课主要集中解决学生物品整理意识淡漠、物品整理习惯不良的问题。“整理”看似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是劳动习惯、劳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于学生个人生活、人生,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极有裨益。  三、教育过程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主题意义是高中英语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指出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深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建构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发展语言技能、提升思维水平、形成学习策略的过程,更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语篇的主题意义,通过意义建构实现育人目标。  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有效方式,
期刊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历来是教学名篇,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把这两篇收录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自然情怀”中.单元学习任务提示“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单元导语“要关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