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混乱更危险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从2003年起,对改革开放的批评和指责开始见诸国内的思想界和经济理论界。2005年的“郎顾之争”,将这一争论推向高潮。虽然从2006年初开始,“左”与“右”之间的针锋相对局面逐渐平息,但是,怀疑和抨击中国市场改革的言论仍在继续,并且影响不容低估。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恐慌,国内那些素来怀疑和抨击经济自由化的人士,更是喜笑颜开,开始赞美国有化,对金融的自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给予完全否定。然而,事实上,这些言论都是不成立的。
  在这些言论中,关于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和贱卖的问题,颇具影响力。有些人总以为,只有对方赔了,企业改制才是成功的。这样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是与商业逻辑相悖的。任何投资者的资产收益都应该包括风险溢价,不能仅看到别人的收益,对其决策时面对的投资风险视若无睹。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很多人怀疑美国金融制度的稳健性。即便在眼下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国际社会正积极协调、共度时艰时,这一重大事件仍不断被少数人误读,甚至被归因于“货币战争”阴谋论。金融危机短期内固然是场灾难,但是,金融危机引起的思想混乱才是更危险的。对于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正确理解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的含义尤其重要。不应低估金融系统和市场制度的自我纠错能力。不相信这一点,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银行制度在金融动荡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存活下来,为什么遭受东亚金融危机打击的国家很快能够恢复生机。
  金融创新活动的本质是发现新的价值和分散风险。这是在解释金融风暴发生的原因时不应忘记的常识。把金融创新和金融风暴画等号是缺乏说服力的。但是,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需要与很多制度相适应,需要更有效的监管,也需要金融组织的自律。一国货币政策,对于维持经济繁荣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如果美国的市场监管再有效一些,如果格林斯潘等政策制定者能预料到美国房价逆转的后果,今天的金融恐慌本可以避免。毕竟,1929年金融大恐慌以来的80年里,人类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商学院特聘教授
  
  
其他文献
在数年间完成“国有-职工持股-私人公司拥有”链条的鲁能私有化案例清楚地说明,直面电力职工持股问题并尽快找到解决路径,已成为决策者迫在眉睫的难题。政府应及早出台整体方案,恰当厘清利益格局,将电力关联企业改制进程纳入透明规范的操作程序。  自2003年国资委等三部委叫停电力职工持股以来,各方对于职工持股所带来的内部人控制、国资流失等问题已了然于心,决策者亦已明晰,只有彻底清退职工持股,才能厘清电网与电
五年内禽流感三袭香港。严控过程中,港府与活鸡销售业者的博弈是另一项挑战     从事活鸡零售行业长达28年的香港人黄伟泉,已经十天没有工作,原因很简单:香港自6月11日起对市面上所有活鸡档下达了禁售令。    6月7日,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下称渔护署)对市场进行禽流感例行检查时,在深水埠保安道街市三个活鸡摊档抽取的粪便样本中,发现了H5N1禽流感病毒。    四天后的6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又分别
重视民生与发展经济,都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3月1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如期闭幕。  闭幕大会上引人注目的焦点早已在预期之中:《物权法(草案)》提请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投票表决。  “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随着掌声响起,走过整整13年立法进程的《物权法》就此诞生。  《物权法》之所以万众瞩目,不仅仅在于其上关国本、下系民生,还在于围绕物权立法的
目的研究在产后出血中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根据产后出血量分组:出血量500~800ml为第1组(28例);产后出血量>800 ml为第2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免疫
“三定”方案只是对市场监管、汇率机制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机构调整,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此次并未触及    8月14日下午3时,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最新的“三定”(确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这不是央行第一次的职责和机构调整,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事实上,央行每一次调整往往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密不可分。  2003年银行业面临重大改革,同时金融行业面临诸多风险,问题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