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鮟鱇繁殖生物学研究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黄海南部捕获的644尾黄鮟鱇(Lophius litulon)为对象,对该种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采样本性比接近于1︰1(2=2.61,P〉0.05);但全长在251~400mm范围时,雄性个体数量远超过雌性(P〈0.01);全长在450~550mm范围时,雌性个体数量多于雄性(P〈0.01);全长大于550mm范围时,个体均为雌性;冬季,雄性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P〈0.01)。利用逻辑斯蒂拟合方程估算的黄鮟鱇50%个体初次性成熟全长L50,雄性为332m
其他文献
用18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采自秦皇岛海域的90尾野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遗传分析。1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16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7~11个,平均为8.9;
文介绍了船用带状玻璃幕墙窗的基本设计方法,并以大连港豪华接待船为实例阐述了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为以后同类船设计提供了借鉴。
选用初始体质量(15.30±0.03) 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在其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小肽(鱼水解肽),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5%、0.50%、0.75%、1.0%和1.
基因选择是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中的重点问题.然而现有的方法没有综合考虑样本不平衡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借鉴聚类的验证技术提出了基因选择的0-1规划模型,同时考虑了样本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