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这对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服务社会、满足行业需求、提升民众文艺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高校也在积极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合专业优势,探索这一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的新途径。文章主要分析“双创”背景下高校美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高校美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美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双创时代下艺术工作坊项目在高等学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效用研究”(CRKXJ201728)研究成果。
  在我国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中,由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原因,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创新教学常常会被教师轻视,教师在指导时通常会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高等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过程,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解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双创”背景下高校美术类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双创”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高校美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结合,可以根据院校实际情况编制人才培养计划,为学校的美术创作学习培养专业的人才。但是各个院校的重视程度存在不一致性,美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双创”背景之下,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都处于探索阶段,不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队伍设置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性。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内容差异性很大,同时教学队伍良莠不齐,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难以针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统一规划,这样会导致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
  三、激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搭建“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提高的问题。第一,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积极的改革,提高实践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第二,加强美术类专业的实训室及艺术工作坊建设,全方位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制作实践能力。第三,搭建外向型教学实践平台,对接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定期的学术讲座、专业交流,让师生了解最前沿的专业资讯;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推进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打破校园藩篱,让学生直接与社会、行业对接,提升学生的能力及社会认可度。
  就美术学科教育层面上讲,最重要的是建立适用于时代、专业发展的教育观念,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首先,使人们认识到社会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的一生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要促进人的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就要建立全时空的大教育观。其次,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应试教育培养的高分低能人才,因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不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从本质上来看,美术类专业的专业特性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二者都强调创造性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是对国家所提出的教育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学科具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高校美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够优化美术学科教学路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教学组织模式到教学方式都有别于传统的课堂美术教育,传统的课堂美术教育更多的是依照各自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内容选择适用的教材施教,教师本身也停留在关注教学法层面,教学模式相对固定,教学方式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训练。而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教育观念由传承型向创新型改变,由强调对知识认知和记忆的应试教育观念向重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和兴趣培养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里,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分工明确,层层互动,共同发展,使师生间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这是对美术学科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补充,也是拓宽美术学科教育途径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促使美术专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再停留在单一的专业技法与绘画创作上,更应该积极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地方文化传承与研究的基本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够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优势互补,帮助学生能够获取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够丰富师生艺术创作实践的视野。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艺术创作实践同质化、低质化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视野较窄,关注点单一,发展空间不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类型上看具有综合性、探索性等特点,能够丰富师生的艺术创作视野,使其积累相应的艺术创作素材,拓展专业发展的空间,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社会风貌、人文情怀的精品力作。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思维模式   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就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根据实践得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比较喜欢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置有趣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兴趣。当学生对教师设置的情景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主动积极地探索。当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也就能很自然轻松地通过情景导入新课程。
  四、高校美术类专业创新实践的路径
  高校美术类专业发展的核心要务就是创新。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落实到高校美术类专业的创新实践来讲,需要着手解决一个关键性问题:创新实践的源头在哪里?根据创新实践的目标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美术类专业开展艺术工作坊的现状来看,艺术实践工作坊在高校美术类专业的创新实践路径应从两个方面深入展开。
  (一)挖掘传统艺术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传统艺术资源,具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搭建传统艺术资源平台,挖掘传统艺术资源中的精华,孕育传统艺术的文化语境,为师生深入了解、学习、研究传统艺术资源创造有力条件。同时,以传统艺术资源带动美术专业的创新实践,二者互为补充,一方面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繁荣,一方面也为美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创新的源动力。
  (二)传承民间美术资源
  民间美术是一种民族的基础文化,它不是一般美术的一个隶属类别,它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并列,共同构成美术的独立层次。民间美术不借助于文字,而是依靠形象传播与发展。其产生与发展具有原发性,完全根据广大劳动者的自身需要和直观审视而创造,也被称为“朴素艺术”“乡土艺术”。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大量民间美术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民间美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乡土性等特点。
  五、结语
  “双创”背景下,为了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及创新意识。高校要在“双创”背景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构建合适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要针对教学模式以及路径、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舒艳红.高校美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課程体系建设之构想: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72-73.
  [2]魏鑫.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北京: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17.
  [3]石昭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园林专业美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究与实践: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园艺,2017(10):218.
  [4]徐蕾.高校美术教育多模式教学体系构建研究[C]//河北华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多学科融合教育促进复合型人才核心素养发展学术论文集.石家庄:河北华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41-344.
  [5]张靓.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思考[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北京: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26-127.
  [6]齐欣宇,杨婉悦.大学生美术教育在社区中的实践应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北京: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65-166.
  [7]王星阳.论高等美术教育未来教学发展[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成都: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92-93.
  作者单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单位:   山东工藝美术学院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河北地区博物馆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河北地区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的现状,指出当前河北地区博物馆为让文物活起来积极搭建了平台,但仍存在文物资源利用不充分、博物馆间发展不平衡、让文物活起来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让文物活起来,助力地方文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活起来;文化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青年项目“河北地区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的现状
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建议的提出,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文章立足于民办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该专业中理论类课程开设
摘 要:徐州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应依照健康科学、生态安全、环保节能、尊重自然文化遗产的理念,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及时预防和应对各类“城市病”。同时,徐州面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需要不断推进绿色引领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确保城市生态健康的同时不断提升本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徐州;健康城市;生态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
文章对意识与潜意识及其对油画创作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杜尚的艺术作品《下楼梯的裸女》为例,详细地分析艺术创作的“意”与“象”,最后对艺术创作色彩心理学的具体表现进行
东湖绿道标识系统作为行人的指路牌,不仅具备交通指示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充当宣传媒介引导市民和旅游者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所以标识内容要结合武汉当地
崔白的花鸟画使故步自封于“黄家富贵”的宋代院体绘画“画格乃变”,在强调“写生”精神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师法自然、包容万物、融汇物情的审美取向对当代艺术创
作者简介:   李夏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艺美术。   宁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寧泽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张鹤,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设计。
期刊
作者单位:   山东工藝美术学院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