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题组教学方法在练习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针对不同情景设计相应的题组,巧妙利用“对比”、“迁移”等方法开展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相关知识点,更有效地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了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关键词】题组教学;作用;设计方法
  【课题项目】市级课题研—《基于题组设计在小学数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69-01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针对不同情景设计相应的题组,巧妙利用“对比”、“迁移”等方法开展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相关知识点,更有效地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了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一、练习课题组教学的作用
  (一)梳理知识,突出重点
  利用一组相关联的题目,将相关知识点融进其中,通过做题,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比较其异同,有利于抓住本质、突出重点。
  (二)对比联系,突破难点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内涵丰富而又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还不够完善,要准确、全面、深入地把握这两个概念的本质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可针对这两个知识点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通过图形演变、对比,形成题组,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突破教学难点。
  (三)贴近生活,提升兴趣
  题组设计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设计一套综合性练习题组,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既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面积》单元练习课教学时,这一题组将单元知识点连成串,涉及知识点较多,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计算、化单位、铺地砖、求份数等问题。虽然解题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贴近了生活实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单元练习课的吸引力。
  二、两类情境下练习课题组设计方法
  题组是针对某一(或某些)知识点的教与学而挑选,蕴涵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相互间有密切联系或有递进逻辑关系的一组问题链或题目的统称。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境,所设计的题组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同一情境中,围绕“对比”设计题组
  这种题组比较法,常从培养思维本质作为特征入手,以知识结构的整合作为主轴而展开。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中,前两小题考查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的逆向思维能力,即:a=s÷h或h=s÷a,后两小题则是考查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即求总数和每份数)。
  (二)不同情境中,围绕“迁移”设计题组
  这种题组比较法,常从培养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入手,以建立清晰的数学模型为主轴而展开。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的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掌握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知识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交流习惯。
  总之,无论是“对比”还是“迁移”,无论情境相同还是不同,题目的本质则始终相同,练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举一反三。
  三、练习课中的题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数学知识、方法具有很强的体系性,《课程标准(2011版)》也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整体认识”,而题组教学则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如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复习课》开展题组教学时,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结合“整体认识”这一要求,设计渐进式、多样化的问题情景,对练习进行改编、优化、组合,让问题由形象走向抽象,由单一走向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练习课中使用题组教学,避免了“一课一例一题一练”,不仅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更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掌握知识。“练习题组”不是简单的练习题堆积,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取有目的、有层次、有代表意义,集知识性与趣味性,对帮助学生“整体认识”数学有积极意义。其次,强化意识。通过贴近生活的数学题组教学,能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又能主动探索这一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形成极为重要的数学素养。再次,培养思维。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活动。题组教学时,学生通过解题过程中的多角度充分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數学观念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更为娴熟,创新思路方法、把握问题本质、总结反思完善、整体把握驾驭等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亚龙,余爱椿.基于“命题联想系统”的数学练习设计[J].全国小学数学教师,2014,(2).
  作者简介:周转坤,女,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分层教学是当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是落实我国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总之,分层教学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以分层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几方面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校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型信息技术,它具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的特点,能够集图、文、声、像及动画、背景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并进行综合处理,使得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有效落实化学教学,创造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化学教学;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摘要】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需要新型高素质焊接专业技术人才,大批量的不同层次的焊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摆在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模块化教学法是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亦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无缝接轨”的重要举措。在焊接专业教学中应用模板化教学,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提高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法;焊接实习教学模块;“双师型”教
【摘要】改善和调整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以通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其一般以教材重点为核心,教师的任务则是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这种方法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掌握的知识也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对新课标要求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加以探讨,以实现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