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为血栓性事件(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因此预防血栓性疾病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基石”,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栓性事件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三类高血压患者应考虑使用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它可有效降低25%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下降1/3,非致命性脑卒中下降1/4,所有血管事件下降1/6。推荐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毫克/天)进行一级预防。
  如果没有禁忌证,下述三类高血压患者应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1.50岁以上单纯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良好,无禁忌证;
  2.5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合并下述任一危险因素或疾病:吸烟、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血压控制良好,无禁忌证;
  3.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无禁忌证,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

合理使用利大于弊


  所有抗血小板药物都有出血风险,但合理使用阿司匹林其获益远远大于风险。
  阿司匹林出血主要表现在胃肠道非致命性出血,与安慰剂相比其发生率绝对值增加0.12%/年(每900人服用1年阿司匹林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增加的绝对值更低,仅为0.03%/年,迄今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导致颅内出血风险增加。具体到高血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并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考虑到阿司匹林的获益远远超过其风险,因此,对于应该进行血压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那么,应用阿司匹林的合理剂量是多少?

  1.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合并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需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毫克/天)进行二级预防。
  2.合并血栓症急性发作,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时,通常在急性期可给予负荷剂量(300毫克/天),之后应用小剂量(100毫克/天)作为二级预防。
  3.高血压合并心房颤的高危患者宜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中低危患者或不能应用口服抗凝剂者,可给予阿司匹林。
  4.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毫克/天)进行一级预防。
  5.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用氯吡格雷(75毫克/天)代替。

服用阿司匹林六注意


  1.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毫米汞柱)后开始应用。
  2.服用前应筛查有无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消化道疾病(潰疡病及其并发症史)、65岁以上、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抗凝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如果有高危因素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筛查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采用合理联合抗栓药物的方案等。

  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理想状态是24小时都达标,因此最好服用控释片/缓释片或需要一天多次服药。但是阿司匹林与降压药物不一样,每天1次就已经足够。其原因在于: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抑制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而且这种抑制作用是终身的(血小板无细胞核,酶不能再生)。人体内80%以上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就可发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人体每天有大约1/14~1/10血小板是新生的(存活期7~10天),因此只需每天服药1次,抑制此前新生成的有功能的血小板,就能维持90%以上的血小板不发挥作用。
  4.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小时才能达到血药高峰,如果每天上午服用阿司匹林,则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而18:00—24:00是人体新血小板生成的主要时间段,因此部分学者提出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最佳。但考虑到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机理,最重要的是每天坚持服用1次阿司匹林。对于高质量的肠溶剂型,也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胃肠道反应。
  5.非肠溶片(如普通阿司匹林或者泡腾片)在胃内即溶解,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只适于急性期首剂服用,或者作为解热镇痛药物短期使用。肠溶剂型由于不在胃内酸性环境溶解,因此可以降低约60%的胃肠道副作用,是长期服用的最佳选择。此外,肠溶片的质量也很重要,质优的肠溶片在胃内完全不溶解,质差的即使符合质量标准,在胃内仍然会有少量溶解。
  6.合并活动性胃溃疡、严重肝病、出血性疾病者,需慎用或停用阿司匹林。
其他文献
问:有人在刷牙时,牙龈会出血。想问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牙龈出血是口腔科门诊常见的现象,但是牙齿老是出血,就要注意了,或是身体出现的警告。  牙龈炎、牙周病。牙龈出血,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口腔疾病,由于牙菌斑在牙面的堆积导致牙龈及牙周组织发生炎症,患上牙龈炎和牙周病,从而导致牙龈出血。  其他疾病。牙龈出血有时并不是由于一些口腔疾病或者牙龈受到刺激这么简单,很多时候是由于全身疾病而导
期刊
随着年岁渐长,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味觉是退化较快的器官。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亦体验到“人上了年纪后,逐渐地会头发花白、耳聋眼花、满脸皱纹、思维迟钝”。也正是因此,不少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上了年纪耳朵听不到声音是很正常的现象。  刚退休的李大叔现在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打麻将,由于没了工作的寄托,他每天都约上三五知己展开“围城大战”。但好景不长,过了一年左右,李大叔开始觉得耳朵不太好使,看电视经常要
期刊
老年便秘的预防:  1.减轻心理不安和恐惧,予以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2.个体化饮食模式:在食物组合方面兼顾个人喜好和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提倡低脂多纤维素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麦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3.要多饮开水,每日晨起可饮一杯溫开水,以湿滑肠道。如无禁忌,每天至少摄入2000ml液体。  4.观察排便状况、粪便的性质及量,积极寻找引起便秘的原因。  5.指导他们做适当
期刊
炒菜油容易看到,但被吸收到淀粉内部的脂肪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尤其是当主食来吃,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热量超标。以下几种主食是“含油大户”,大家应该少吃。  炒饭类。除了饭香,米饭没有别的特殊味道。加入油盐等调味品后,其脂肪含量会大大增加,尤其是饭店里的一些炒饭,甚至每粒米上都泛着油光。其实,大米本身的脂肪含量很低,每100克米飯的脂肪含量只有0.2%,做成炒饭之后,脂肪含量升高至6%~ 8%。同样吃一碗
期刊
“痒”是皮肤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它比疼痛更让人难以忍受。特别是老年人的皮肤保护能力下降,更不耐痒,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皮肤源性瘙痒  由自身皮肤老化、改变或疾病引起,如老年性湿疹、痒疹等,可在皮疹基础上合并皮肤瘙痒。年龄增长,表皮变薄,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水分减少,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容易瘙痒。而且,老年人喜欢用较高温度的水洗澡缓解瘙痒,会使皮肤表面保护屏障受损,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加重
期刊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逢中秋,我又闻到了月饼的香味,想起了当年母亲自己制作的那个月饼,心中便弥漫起淡淡的秋愁。  我的记忆里,中秋节对于农村并不隆重,秋收秋种,人们忙碌在收获里,耕种在田间里。在意的人家能吃顿水饺和月饼,大多数家境不好的人家忽略了这个节日。我们家就是这样,七口之家,父亲身体不好,只有母亲和姐姐是田间的劳力。  那年暑假开学,没多久就到
期刊
我上次回家,看见我爸对着电脑发呆。桌面上是个网络棋牌室,上面空空落落,有很多把空着的椅子。  我随口问了句:没人陪你打?  他嗯了声,有点失落:坐了很久都没人来。  那个棋牌软件还是十多年前我帮他下载的,他不会下软件也懒得学,就一直玩这个;账号角色穿着一套很酷炫的衣服还戴着墨镜,是十年前我帮他在免费区里挑的,他不会换衣服也懒得换,就一直穿着。  十年了,估计再长情的人也该换地方了。  我叹了口气说
期刊
1.“EB流感很严重,还能10分钟入体”  舆情热度总量:317516  中老年关注人数估算:134.3万  “这次的EB流感很严重,有预防的方式……”2019年1月,一则“卫生局通知”在社交软件中广为流传,该“通知”不仅包含EB流感的预防措施,还附有“疾控中心提醒”的近期流感特点。  事实上,“EB流感病毒很严重”系谣言,没有任何卫生机构发布此消息。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没有EB型。多喝水不能
期刊
正常情况下一个健康成年人应该每1~2天大便一次,粪便质地柔软成条,排便通畅,便后无排便不尽的感觉。  一个人从进食开始,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到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一般需24到48小时,但因每个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大便时间也有不同。  一般我们认为凡是每次大便时间需20分钟以上者,都可以诊断为便秘。有一部分人也是临床中常见的,就是2天以上,甚至有到一周的时间才排便一次的,但是排便时
期刊
快走是老少咸宜的健身運动,尤其适合工作忙的都市白领。日本最近研究发现,快走不仅能强健腰腿肌肉,还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研究所一项历时4年、对近千人的随访调查显示,走路步幅小的老人,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比步幅大的同龄人高3.39倍;不过,步速对调查结果并无明显影响。负责该项研究的谷口优医学博士表示,步幅变小是患病风险升高的表现之一,这不仅提示腿部肌肉量及肌力的衰退,也暗示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