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起源和结束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要明确宇宙的定义。“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而根据《辞海》解释,所谓宇为空间的总称,所谓宙为时间的总称。也就是说宇宙是指空间和时间,并没有指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其他物质。空间和时间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出的虚无东西,但它们确确实实存在着。宇宙有多大?年龄有多大?这些问题都是因地球人类长期生活在一个局限的空间和时间下形成的一种意识。如果我们想一想世界上有谁能说出一个最大的数或最小的数,我们就能从这个“固步自封”的思想中获得解放。作为虚存在的宇宙,就像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大的数一样,它的空间是无限大,年龄也是无限大。因此,宇宙也就不存在什么宇宙之外,宇宙也没有过去和未来,宇宙也根本不存在起源和结束:虚存在的宇宙是永恒的,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那么又该怎样理解和评估大爆炸理论呢?大爆炸理论之所以被科学家广泛接受,是因为它有三个直接天文观测证据:第一,星系确实在远离我们,而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运动速度越快,这就为大爆炸理论者捕捉到宇宙在膨胀的结论提供证据;第二,整个宇宙都弥漫着微波背景辐射;第三,化学元素的相对丰富似乎是大爆炸后粒子核合成的产物。大爆炸学说虽然有三个天文观测的强硬证据,但还是有许多可质疑的地方。
  根据传统的大爆炸理论,物质应该严格遵循辐射状态的轨道从中心的奇点向四周扩散。但历代天文学家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的现象却常常并非如此,他们发现有许多星系或星群都有自己的自由行动。例如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所属的20余个星系构成的本星系群以600千米/秒的速度一起向长蛇座奔去;然后这个星系群又和长蛇座-半人马超星系团及室女、英仙、孔雀-印第安超星系团共同以700千米/秒的速度,一起向南十字天区方向的一个目前甚至连科学家也搞不清楚的极其巨大的物质积聚团飞去!这些运动中还掺杂着大量的侧行和横移,这如何能符合大爆炸理论奇点至膨胀极限的简单辐射呢?另外,大量天文观测发现,有些星系并未远离我们而去,而是静止不动;有些星系则向我们奔来,即所谓的蓝移现象,这更使大爆炸理论处于尴尬境地。
  暂且不去评估这三个证据是否无懈可击,但即便真的由奇点开始发生大爆炸,宇宙也不是因此而形成的。奇点可以是宇宙中物质与能量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但不可能把空间浓缩和集中为一点,把时间浓缩和集中到停止。因此,如果真有奇点,如果真有大爆炸,那么它们只能在永远存在的、虚无而实在的宇宙中发生。因此,严格来说,不是大爆炸产生了宇宙,而是宇宙中发生了形成星系的大爆炸。
  不久前,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斯坦哈特教授为首的一批天文学家,推出了“宇宙无始无终”的新理论。他们认为,宇宙既没有诞生之日,也没有终结之时,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大爆炸中进行运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其实,在数年前,就有两位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了“电磁宇宙”理论,其中就包含这方面的总结。2006年7月26日,俄罗斯《独立报》这样报道:“当今全球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宇宙是大爆炸的产物。然而,俄罗斯动力工程研究所所长、技术科学博士维塔利·瓦西里耶维奇·布舒耶夫教授和莫斯科动力工程研究所所长、技术科学博士、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伊戈尔·彼得罗维奇·科普洛夫教授则认为,宇宙从未发生过大爆炸。根据大爆炸理论,星系连同其他所有的恒星和行星都产生于一个所谓的奇异点。这个奇异点中积聚了宇宙中所有最原始的物质。然而,大爆炸理论还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它无法回答大爆炸之前这一奇异点来源于何方。”有人甚至认为,大爆炸理论的发展将把人们对宇宙诞生和灭亡的认识引向神创说。教皇约安·帕维尔二世曾在其书信中称当代的宇宙论与《圣经》中的论述不谋而合。
  两位俄罗斯科学家称,电磁宇宙的设想可以回答诸多宇宙诞生的疑问。电磁宇宙理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宇宙将永远存在;第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在各种频率范围内都发生能量交换;第三,宇宙间的一切活动都是循环发生的,并遵循着守恒定律。
  电磁宇宙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宇宙是一个超环面系统,其中的众多星系都由宇宙磁场连接在一起,螺旋形的超环面宇宙磁场控制着所有的星系流。各个星系群由黑洞带隔开,而黑洞带就是孕育和产生星系之处。根据电磁宇宙理论,黑洞造就了两种星系类型,一种是由负电子和质子构成的物质世界,另一种则是由正电子和反质子构成的所谓反物质世界。正是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物质和电荷差异形成了给予宇宙生命与发展的能量。
  星系就是在宇宙磁场存在的条件下诞生的,恒星系统和星系物质的运动则形成了宇宙的强大电流。正如地球大气中雷雨天的放电现象,黑洞中也有放电现象,并且这些持续数十亿年的放电现象成就了众多星系的诞生和死亡。
  电磁宇宙理论认为,宇宙中的大爆炸其实就是星系的诞生过程。由于宇宙间存在着无数的星系,所以宇宙间的大爆炸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也就是说,宇宙间星系的诞生和灭亡每秒都在发生。
  两位俄罗斯科学家认为,电磁宇宙理论的问世将使大爆炸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淡忘。因为物质和能量永远处于相互转换中,时间只不过是记录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的工具。事实上时间也是永恒的,生命的循环既没有始,也没有终。
  (转载自《飞碟探索》)
其他文献
初冬的午后,坐在街边转角的咖啡店里,沐浴着柔和的阳光,捧起一本好书,心中泛起暖暖的感觉……
期刊
终于逃出了各科老师的看管,挣脱了书山题海的束缚,彻底从学校中跑了出来。刘晓宇高兴极了,他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虽然“这是哪儿?我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来这儿?”一连串的问题从他脑海里涌出,可他并不在意,只是贪婪地享受眼前无限的惬意……  可是时间一长,他累了。仔细看脚下,才发现自己一直走在一块大石头的上面。他从石头上跳下来,再回头一看,可把自己吓了个够呛——原
期刊
猫屎咖啡,是由印尼椰子猫(一种麝香猫)的粪便作为原料所生产,故名“猫屎咖啡”。该种动物主要以咖啡豆为食,豆子在猫胃里完成发酵后,破坏蛋白质,产生短肽和更多的自由氨基酸,咖啡的苦涩味会降低,再排出来的粪便便是猫屎咖啡的主要原料,由于咖啡豆不能被消化,会被排泄出来,经过清洗、烘培后就成了猫屎咖啡。  咖啡评论家克里斯鲁宾说,“酒香是如此的丰富与强烈,咖啡又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浓郁,几乎像是糖浆一样。它的厚
期刊
从中世纪开始,当有人身负重伤,尤其是大量失血的时候,常常会到当地的理发师那儿寻求医治。虽然这听起来相当诡异,但当时的确有不少理发师战斗在医疗前线,给乡亲们提供重要的医疗服务——比方说放血疗法。这也是理发店门前的柱子是红白双色的原因——红色代表鲜血,白色代表绷带。  即使缺乏正规训练,但是只要加入了理发医师协会,就获得了动刀的许可。一证在手,无论是刮掉你的小胡子,还是砍下你的腿,理发师都能胜任。理发
期刊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大约2000年的时间里,医生都相信切开静脉放血的办法能治好绝大多数疾病——包括失血过多。这就是所谓的“放血疗法”。在过去,发烧的病人被切开静脉,好让血液冷却;妇女被切开脚踝,好带来月经。大夫用剪刀和手术刀之类的工具将病人剖开,然后将流出的血液接在碗里。他们持续放血,直到病人昏厥为止。但是具体要放多少才算合适,却没人说得清楚。曾经有医生认为,放掉人体内四分之三的血液
期刊
澳洲社交蛛一胎能生下许多子女。等到小蜘蛛孵化出世,母亲就到外面去抓些大型昆虫给孩子们吃,有些猎物的体积足有她的十倍大。母蜘蛛还会故意把自己吃成胖子,然后让饥肠辘辘的小字辈从她的腿关节里吸吮营养丰富的血液。久而久之,她就变得虚弱干瘦,举步维艰。这时,那些忘恩负义的小混蛋就会用毒牙咬死她,然后吃掉她的遗体。
期刊
非洲后裔的肤色更深,他们体内的基因使其更容易生成较多的胆固醇;北欧后裔肤色较浅,他们患血色病和I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亚洲后裔处理酒精的能力相对较弱。不同人种间确实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吗?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首先,对于人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从遗传学角度考虑,肤色显然不够可靠。最近的一项遗传学研究也证实,尽管黑肤色的北非人与其他非洲人有同样的肤色,但根据基因特点,他们可能与浅肤色的南欧人血缘更近。权
期刊
日本的女生校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蓝白水手服,洁白的主色,再加上浓郁的蓝色渲染在迷人的短裙上,阳光青春的装扮让日本女生魅力增倍。但为什么她们的校服是水手服呢?  顾名思义,水手服就是给水手穿的服装。水手服上衣上的那块四方形的布据说用来维持头发清洁的。至于使用白色系则是因为它在黑暗中比较显眼,水手服在1859年成为水兵的乘船正装。  到了186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首开先例,把它穿在幼年王子与
期刊
一边看着电视上的选秀节目,一边用手机发微博评论。这样的场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着便携电子设备的普及,每个家里除了电视机那个大屏幕之外,同时还亮起不少小屏幕,我们将其统称为“第二屏幕”。  Second screen, sometimes also referred to as “companion device”, is a term that refers to an additional e
期刊
一个曾经顽劣又饱受歧视的乡野小子用拳头赢得了尊敬,从矿工变成了世界拳王。像杰克·伦敦笔下饥饿的老拳手,熊朝忠也为他的“牛排”挥出了拳头。而多年后他发现:对手,不仅仅只在台上。  熊朝忠出现了。在银光乱闪的海洋中,这个矮小的中国拳手向镜头挥着直拳,红色战袍上的金片被抖得闪闪发亮。人群欢呼起来。  这是2012年11月24日的夜晚,昆明市体育馆——WBC(世界拳击理事会)迷你轻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的决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