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检测两种高效光诱导剂的致突变性

来源 :癌变.畸变.突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检测高效光诱导剂4,4’-二甲基二苯基碘锸盐六氟磷酸盐[Bis(p-toly)iodonium hexaflurophosphaye,IHT-PI820]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2-Isopropylthioxanthone,IHT-PI ITX)是否存在致突变性。材料与方法: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平板掺入法,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TA98、TA100、TA1535,TA1537及大肠杆菌(E.coli)WP2 uvrA,在非代谢活化(-S9)与代谢活化(+S9)条件下同时进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观察司丙红霉素对大鼠的致畸毒性。材料与方法:应用SD大鼠进行致畸毒性研究,以75,200和400mg/kg3个剂量组给药,并设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纳)及阳性对照组(水杨酸钠)给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通透的理解,因材施教,并且讲授自己熟悉同时学生又关心的内容。
本文以支付宝蚂蚁森林为例,从消费者角度,构建行为意愿模型,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营销
背景与目的:检测复方竹节参胶囊的毒性。材料与方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实验以及大鼠30d喂养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